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矫形器和运动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以及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选取10~16岁、Cobb角25°~4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5例,分为运动训练组(n=25)和矫形器组(n=30),并进行对应治疗。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后的Cobb角、躯干位移(TS)、顶椎旋转度(AVR)和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RS-22)对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运动训练组SRS-22中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和治疗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矫形器组(t2.137, P 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Cobb角均显著小于治疗前(t 4.461, P 0.001);治疗6个月后,矫形器组Cobb角小于运动训练组(t=2.548, P 0.05)。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TS、AVR和AVT均优于治疗前(t 2.338, P 0.05);治疗6个月后,矫形器组TS、AVR、AVT均优于运动训练组(t 2.259, P 0.05)。结论单独的运动训练对Cobb角为25°~40°的AI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在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优于矫形器治疗,但是在脊柱侧凸畸形的改善方面不如矫形器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2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穿戴不同压力面积舍努式矫形器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设计、制作舍努式矫形器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选取T6以下椎体为顶椎的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穿戴跨度为3个椎体面积和5~6个椎体面积作为压力区域的舍努式矫形器,并测量装配前、后科布氏(Cobb)角和顶椎旋转角度以及穿戴矫形器后的疼痛指数。 结果A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17%,B组患者Cobb角的矫正率为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顶椎旋转角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A组患者疼痛指数为5.00,B组为2.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增大舍努式矫形器压力面积有利于提高脊柱侧弯患者矫正角度,并且能使患者穿戴更舒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合并无症状脊髓栓系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矫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脊柱侧凸合并无症状脊髓栓系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矫形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矫形效果及治疗前、后SRS-22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患者冠状面Cobb角[(24.56±5.89)°、(22.46±4.78)°]明显小于治疗前[(57.46±11.68)°](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活动能力评分[(21.22±1.97)分]、疼痛程度评分[(21.68±1.68)分]、自我形象评分[(19.26±2.64)分]、心理状况评分[(20.18±1.78)分]和SRS-22总评分[(85.69±4.97)分]均高于治疗前[(17.64±2.64)、(19.89±1.64)、(14.24±2.46)、(15.16±2.34)、(66.89±3.97)分](P0.05);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评分[(8.92±1.24)分]、客观体征评分[(5.23±0.44)分]、日常能力评分[(12.68±1.22)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总评分[(25.68±1.82)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6.26±1.26)、(4.26±0.68)、(10.23±1.64)、(20.68±1.98)分](P0.05)。结论一期后路矫形治疗脊柱侧凸合并无症状脊髓栓系患者脊柱矫正效果好,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机能起有效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东  武继祥  黄丹 《中国康复》2014,29(2):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单侧弯的疗效。方法:脊柱单侧凸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在睡觉时佩戴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8-10h ,对照组佩戴传统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20h。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躯干位移(TS)和肺活量(VC)的改善。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Cobb角度、AVT及TS距离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VC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夜用式脊柱侧凸矫形器适合青少年C型侧凸治疗,其矫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未经治疗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62例未经治疗的女性AIS患者采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表(SRS-22)进行问卷评估。根据Cobb角大小分为轻度脊柱侧凸组14例(Cobb角<30°)、中度脊柱侧凸组42例(Cobb角30°~50°)、重度脊柱侧凸组6例(Cobb角>50°)。 结果重度脊柱侧凸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度脊柱侧凸组和中度脊柱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功能活动、疼痛、心理健康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中文版SRS-22问卷可提供AIS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信息。Cobb角>50°的AIS患者自我形象维度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器配合矫正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均每天穿戴矫形支具时间23h并配合脊柱矫正体操练习,要求达到凸侧肌肉收缩,凹侧肌肉牵伸,每次30min,每天1-2次。穿戴期间定期X线片检查脊柱Cobb角。结果:1年后随访,40例患儿中33例能坚持穿戴矫形支具和进行矫正体操练习;胸椎、腰椎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单弧侧弯治疗的效果比双弧更明显(P<0.05)。结论:矫形支具配合矫正体操治疗能矫正脊柱侧弯畸形,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具矫正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01/2005-12在解放军第211医院骨科收治的106例未做过治疗的生长发育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给予热塑矫形支具治疗。男21例,女85例;年龄8~19岁,平均(13.1±3.6)岁。单胸凸49例,双胸凸8例,胸和腰双凸37例,胸腰段或腰凸12例。原发Cobb角20°~42°,平均(±6.4)°。Risser征0度51例,Ⅰ度33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支点29.5弯曲位时的矫正率≥50%的柔软性侧凸57例,<50%的僵硬性侧凸49例。每3~6个月复查1次,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①全部病例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79例(74.5%)治疗有效(原发性侧凸Cobb角增加≤5°,或是胸腰双主弯中继发侧凸超过原发侧凸≤5°),27例(25.5%)出现脊柱侧凸进展,治疗无效。②柔软性侧凸57例,支具矫正有效是48例;僵硬性侧凸49例,有效是37例,柔软性侧凸的矫正效果优于僵硬性侧凸。③脊柱侧凸Cobb角在20°°者63例,有效是54例,~2930~40°者43例,有效是25例,Cobb角20°°组的矫正效果优于Cobb角30°°组。③未出现特殊的材料和宿主的明显~29~40不良反应和负性事件,但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结论:①热塑矫形支具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够取得良好疗效。②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者,侧凸柔软性好者,Cobb角较小者,矫正效果好。③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可以预测支具矫正效果。④随访中发现应用支具后患者腰、髋部骨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特定运动疗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和关节松弛的疗效。方法 2021年4月至10月在新华医院脊柱侧弯康复中心就诊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100例,根据患儿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分别接受常规运动疗法和特定运动疗法,共6个月。治疗前后,测量侧弯最大Cobb角和骨密度,采用Beighton量表和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RS-22)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最大Cobb角变化量大于对照组(Z=-2.202, P <0.05),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2.405, P <0.05);试验组骨密度显著下降(|Z|> 2.127, P <0.05);两组SRS-22总分均提高(F时间=106.57, P <0.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F=4.969, P <0.05);试验组功能活动和自我形象分提高(|Z|> 2.149, P <0.05),对照组心理健康分降低(Z=-2.096, P <0.05);试验组心理健康分高于对照组(Z=-2.260, P <0.05)。结论 特定运动疗法有利于改善患儿脊柱畸形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脊柱侧凸特定性训练(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 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矫正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3月, 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开始在物理医学康复科门诊接受SSE矫形治疗的轻度AI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axial trunk rotation, ATR)角, 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22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Patient Questionnaire-22, SRS-22)分析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  结果  共3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治疗后Cobb角和ATR角均较治疗前减小(Cobb角:16.29°±5.05°比19.23°±2.85°, t=2.955, P=0.006;ATR角:5.97°±2.22°比7.16°±1.66°, t=4.799, P=0.000)。SRS-22量表评分中, 治疗后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0(4.0, 5.0)分比3.0(3.0, 3.0)分, Z=0.000, P < 0.05]。  结论  SSE能延缓甚至改善轻度AIS患者的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双节段与单节段Staple钉对未成年山羊特发性脊柱侧凸模型的矫形效果,探讨长节段Staple钉对脊柱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5~8周龄,体重6~8kg的健康雌性山羊15只,采用椎弓根钉不对称栓系加凸侧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观察至少2个月。建模成功后手术解除拴系,随机分为单间隙钉组、双间隙钉组和对照组3组(n=5)分别进行处理:2个实验组行开胸手术,将记忆合金加压钉以侧凸顶椎为中心,纵跨与其毗邻的4~5个椎间盘,沿主弯的凸侧(右侧)纵行植入椎体,单间隙钉组植入跨单个椎间隙的Staple钉,双间隙钉组植入跨两个椎间隙的Staple钉,对照组不予治疗。术后即刻及其后每隔4~6周摄胸椎正侧位X线片(观察期至少2个月),测量Cobb角,比较角度的变化。【结果】成模14只。X线片显示2个实验组在矫形术后即刻矫形效果明显(P<0.01),侧凸的Cobb角随着时间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观察期内,实验组的Cobb角比矫形初期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则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双间隙钉组的有效矫形角度(矫形术后即刻角度-观察期结束时角度)为17.8°±4.0°,较单间隙钉组(14.0°±7.6°)高,而且数据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两个实验组的有效矫形角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但两实验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记忆合金加压钉均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侧凸的进展,双间隙钉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常规单间隙钉的矫形效果,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色奴矫形器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突的疗效。方法为特发性脊柱侧突患者制作和配戴色奴矫形器,并指导患者做矫正体操。结果配戴色奴矫形器2年后,患者的脊柱侧突Cobb角平均改善16.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坚持配戴色奴矫形器和进行运动疗法是矫治特发性脊柱侧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辅助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7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alo重力牵引治疗,随访时间1~4个月。结果:与牵引前相比,牵引后冠状面Cobb角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5±14.4)°vs(73.2±9.3)°,P0.01]。与牵引前相比,牵引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明显上升[(1.97±0.35)L vs(2.34±0.22)L],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明显上升[(1.75±0.28)L vs(2.08±0.15)L],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33±9)g/L vs(38±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前后主弯变化量与FVC变化量正相关(r=0.230,P=0.004),与FEV_1变化量正相关(r=0.216,P=0.007)。牵引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左上肢麻木。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缓慢矫正重度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脊柱畸形,增强肺功能水平,提高营养水平,但应避免牵引相关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矫形预测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传统评价脊柱侧凸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仰卧位像、牵引像、俯卧位推压像以及侧方弯曲像等.近年来,支点弯曲像已成为术前评价脊柱柔韧度的新方法.目的比较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对脊柱侧凸矫形的预测作用与价值.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该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5.4岁.干预全部病例术前行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检查,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术,第3代节段性内固定系统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脊柱正侧位、站立位弯曲像、悬吊牵引像和支点弯曲像以及术后正位像的Cobb角.结果①术后平均Cobb角为31°,较术前胸弯(平均Cobb角为61°)明显改善(t=1.706,P<0.01),平均矫正率为51.6%.②3种检查方法均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③Fulcrum像与术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两种方法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Fulcrum像可以用于评价胸弯的柔韧度,其效果优于站立位Bending像和悬吊牵引像.②分析脊柱侧凸畸形及预测脊柱侧凸的矫形需联合应用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扩大色努矫形器凹侧的释放空间,引导生长、呼吸、运动对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意义。 方法:对168例Risser征0度—Ⅲ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儿,通过设置扩大色努矫形器凹侧的释放空间,引导生长,呼吸,运动进行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躯干位移(TS)并分别计算矫正率。同时检测肺活量(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等指标并分别分析计算正常率。从而分析并评价扩大色努矫形器凹侧释放空间的疗效。 结果: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为(36.7±11.3)°,经扩大凹侧释放空间的色努矫形器治疗并配合运动、呼吸疗法,连续平均随访2年后Cobb角为(20.4±8.3)°,脊柱侧凸的Cobb角减少了16°—3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矫正率为44.4%。治疗后,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度、躯干位移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患者使用扩大释放空间矫形器前、6个月、1年、2年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VC、FEV1、FVC、FEV1/FVC、RV、TLC)的正常率与使用未扩大释放空间的侧弯矫形器前、6个月、1年、2年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除3例患者加重、7例患者改行手术治疗外,其他158例患者侧弯畸形均有显著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也有一定改善。 结论:通过设置压力垫、扩大凹侧释放空间,矫形器完全可以降低凸起,使凸起部位向释放空间转移,释放空间位置必须与压力垫相对应,释放空间的面积必须10倍于压力垫面积使压力垫发挥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最常见的原因,半椎体切除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和评价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前后Cobb角的变化,来评价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2010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均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0年,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49.2±12.8)°改善至(16.5±5.8)°,平均矫正率达66.5%,矢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35.7±6.2)°改善至(14.1±1.9)°,平均矫正率达60.5%.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19.0±5.8)°,丢失2.8°;矢状面Cobb角(14.4±1.9)°,无明显丢失.且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说明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将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表(The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 Questionnaire,SRS-22)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相关类目匹配,旨在实现SRS-22问卷跨语言、跨学科的交流,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定提供通用的、标准化无语言局限的评定方法。方法:将脊柱侧凸研究会患者问卷SRS-22的内容与ICF中相关类目进行匹配,获得ICF类目组合,运用获得的ICF类目组合、SRS-22问卷,分别对41例非手术治疗IS患者进行评定;初测2周后,随机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ICF类目组合重测。结果:SRS-22问卷与ICF类目匹配一致性Kappa=0.87(P0.01);SRS-22问卷与IS患者QOL的ICF类目组合临床评定结果相关性r=0.838(P0.01);ICF类目组合各维度重测信度均大于0.75。结论:ICF类目组合能全面体现SRS-22问卷内容,且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与SRS-22问卷评定结果高度相关,可运用于临床非手术治疗IS患者QOL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3D打印导航模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脊柱侧凸行选择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12例,术前均行全脊柱薄层CT扫描,将原始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导入mimics17.0软件中进行全脊柱三维模型重建,最终生成导航模板。术中应用导航模板判断置钉的位置,记录置钉数量、置钉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脊柱主弯Cobb角变化。结果本组共置入螺钉168枚,其中Ⅰ级螺钉136枚(80.95%),Ⅱ级螺钉25枚(14.88%),Ⅲ级螺钉7枚(4.17%),置钉准确率为95.83%。术中无置钉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脊柱主弯Cobb角术前、术后分别为(55.8±20.4)、(20.6±13.9)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脊柱侧凸矫形术选择性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高,矫正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汪小冬  高音  朱建英 《护理研究》2010,(5):1137-1139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2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比较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相关性。[结果]术前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 病人术后正位Cobb角与个体弯曲数目、牵引后的B位Cobb角及牵引前BCR有回归关系(P〈0.05) 主胸段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与牵引前后正位Cobb角改变、B位Cobb角改变及BCR改变具有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2例脊柱侧凸病人,术前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比较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与术后正位Cobb角相关性.[结果]术前牵引前后脊柱柔韧度相关指标改变显著(P<0.01);病人术后正位Cobb角与个体弯曲数目、牵引后的B位Cobb角及牵引前BCR有回归关系(P<0.05);主胸段术后正位Cobb角改变与牵引前后正位Cobb角改变、B位Cobb角改变及BCR改变具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术前运用自行设计的滑动式牵引床进行牵引,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Boston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Boston矫形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使用Boston矫形器治疗并得到随访的AIS患者108例,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AVT)、顶椎旋转度(AVR)、躯干位移(TS)以及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残气量(RV)等指标,分析并评价Boston矫形器的疗效。结果矫形器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为(38.2±10.8)°,矫形器治疗2年后Cobb角平均为(24.4±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正率为36.1%。矫形器治疗后, AVT、AVR和T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而肺功能各项指标(包括VC、FEV1/FVC、MVV和RV)的正常率并无明显改变(P>0.05)。Risser。征Ⅰ度(包括0度)患者矫正率分别与Risser征Ⅱ度、Ⅲ度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者因出现侧凸进展改行手术矫形外,其他患者侧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肺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Boston矫形器对AIS的临床治疗有效,Risser征可以作为预测AIS矫形器矫形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