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厚度、斑块面积以及斑块数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节血脂水平,控制炎症介质,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宋文彤  贾岩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97-10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ESD及LVEF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ACS患者作为ACS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均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志愿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口服,药品来源、剂量与ACS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对照组志愿者分别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7±16.37)%、(47.61±1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7.70±15.07)%、(47.03±1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二者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取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载脂蛋白A-I(ApoA-I)、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SAA、ApoA-I、sP-Selec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面积、IMT、SAA、sP-Selec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能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及SAA、ApoA-I、sP-Selectin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I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厚度、斑块面积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颈内动脉斑块状况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在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血栓,可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9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停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及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常规治疗的165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之后是否坚持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分为两组,81例坚持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患者纳入观察组,84例出院后2周内自行停用阿托伐他汀但仍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发病时与出院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指数以及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C、HDL-C)。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脑梗死复发率(7. 4%)低于对照组(23. 8%)(P 0. 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 4%vs. 8. 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IMT(1. 24±0. 25 mm)、斑块面积(12. 55±4. 0mm~2)、斑块指数(1. 16±0. 10分)均低于对照组(1. 80±0. 29 mm、20. 57±4. 6 mm~2、2. 39±0. 36分)(P 0. 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末次随访时的TC(3. 20±0. 33 mmol/L)、TG(2. 32±0. 70 mmol/L)、LDL-C(2. 11±0. 17 mmol/L)均低于对照组(5. 55±0. 78 mmol/L、3. 04±0. 78 mmol/L、4. 33±0. 65 mmol/L)(P 0. 05),HDL-C(0. 98±0. 20 mmol/L)高于对照组(0. 89±0. 19 mmol/L)(P 0. 05)。结论老年ACI患者经常规治疗出院后自行停用阿托伐他汀会增加脑梗死的复发风险,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稳定颈动脉易损斑块,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96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侧支循环建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等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68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34例)与观察组(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34例),比较两组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浆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与血浆黏度高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脑血栓患者纳入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47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及颈动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2.59±0.37)mmol/L]、TG[(1.37±0.40)mmol/L]、LDL-C[(1.79±0.48)mmol/L]水平及IMT[(1.10±0.11)mm]、Smax[(16.42±10.13)mm~2]均较对照组[(4.83±0.74)mmol/L、(1.92±0.82)mmol/L、(2.41±0.70)mmol/L、(1.29±0.35)mm、(20.42±9.83)mm~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疾病能有效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80-2582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12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观察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73-1774
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则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炎症反应并有效调脂,进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择期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2组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CD62p、CD63p、GPⅡb/Ⅲ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O显著高于对照组,EF-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汀能有效控制急性冠脉综征PCI术后血小板活化,降低炎性水平,维持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实施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双侧大脑中峰流速、平均流速)与生存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血脂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峰流速、平均流速)、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和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05-160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治疗前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面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