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CDFI及MRA 2种方法检查42例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最狭窄处管径,了解斑块情况,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MRA检查颈动脉内径,测量病变动脉信号缺失情况,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超声检查显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本组病例轻度、重度狭窄的MRA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1例血管闭塞超声低估为重度狭窄,1例超声判断为中度狭窄MRA高估为重度狭窄.MRA和超声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与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具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颈动脉超声对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定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颈动脉超声观测其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统计分析三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法)、斑块总面积之间的差别;以及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IMT、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总积分和斑块总面积,重度和中度狭窄组均明显大于轻度狭窄组(P 0.05),重度狭窄组又明显大于中度狭窄组(P 0.05);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也会随之加重。颈动脉超声对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声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分别检测颈部血管8个位点的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并对IMT、IMTarea、MIMT、斑块积分、超声声像分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MT、IMTarea、MIMT、血管内径、斑块积分、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壁的强化特征,评价血管壁强化程度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48例临床疑为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中61例行CTA、87例行CE-MRA检查,分析斑块的类型并测量邻近血管壁的强化程度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评价管壁强化特征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CTA组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CTA组:狭窄血管74支,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19支,3支完全闭塞;软斑块32块,硬斑块25块,溃疡斑6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部分患者与DSA比较,二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CE-MRA组:狭窄血管79支,轻度狭窄28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3支,5支完全闭塞;软斑块28块,硬斑块49块,血栓2块,软斑块处血管壁强化明显高于硬斑块.结论:CTA和CE-MRA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面各有优势,能够为临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提供非常可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CT仿真内窥镜(CTVE)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18支颈动脉行CTA、CTVE、MRA、DUS检查,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TA螺旋CT扫描,层厚3mm,螺距1.0.最大密度投影(MIP)及遮盖表面显示法(SSD)3D血管重建.CIVE导航系统行颈动脉C1VE成像.结果颈动脉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4支,5支正常.显示斑块、附壁血栓13支.8支颈动脉与DSA对照7支相符.3例手术所见与CTA对比一致性较好,术后狭窄解除,斑块消失.结论CTA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显示斑块.CIVE能观察狭窄管腔内部形态及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超声造影(CEUS)在评价颈动脉斑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7例颈动脉斑块狭窄患者于1周内分别行MSCTA及CEUS检查,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管壁厚度、狭窄比率、斑块表面形态,采用CEUS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将斑块分为内中膜增厚型、稳定型及易损斑块.结果 37例共51处病变血管,MSCTA:颈动脉管壁增厚9处;斑块42处,其中稳定斑块27处,易损斑块15处.CEUS: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1处;斑块40处,其中稳定斑块23处,易损斑块17处.MSCTA:轻度狭窄21处,中度狭窄15处,重度狭窄12处,闭塞3处;CEUS:轻度狭窄20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13处,闭塞2处.MSCTA与CEUS对颈动脉斑块狭窄(Kappa=0.71,P< 0.05)及斑块稳定性(Kappa=0.69,P<0.05)评价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A与CEUS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狭窄及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受检者3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和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及双侧斑块组,分别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增加和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IMT增厚;随着颈动脉斑块检出部位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累及部位的多少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TIA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5~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血管CT仿真内镜(CTVE)重建.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49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2例行脑CT灌注成像(CTPI).结果 60例TIA患者中35例(58.3%)可见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6处、中度狭窄8处、重度狭窄4处,血管闭塞3处.共发现斑块49块,其中钙化斑块21块,脂质斑块16块及混合斑块12块.斑块位于颈总动脉13块,动脉分叉22块,颈内动脉14块.30例狭窄患者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一致的有26例.15例患者与DSA对照,CTA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3.3%.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15例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 对 15例 3 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 (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 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 (CTA) ,4例与DSA对照 ,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结果  15例 3 0支颈动脉 ,轻度狭窄 ( <3 0 % ) 8支 ,中度狭窄 ( 3 0 %~ 69% ) 6支 ,重度狭窄 ( 70 %~ 99% ) 8支 (均为一侧 ) ,闭塞 2支 ,未见狭窄 6支。 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 5例 ,狭窄对侧皮层梗死 1例 ,双侧脑梗死 1例 ,未见异常 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 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 3例。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 材料与方法 对15例3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4例与DSA对照,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结果 15例30支颈动脉轻度狭窄(<30%)8支,中度狭窄(30%~69%)6支,重度狭窄(70%~99%)8支(均为一侧),闭塞2支,未见狭窄6支。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5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双侧脑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3例。 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使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确定为本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8月接受的疑似颈动脉狭窄的8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临床检查方式的预约与分配,将其中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验结果数据录入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头颈部CTA检测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放疗所致颈动脉损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采用CDFI检查1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的颈动脉,并对行经皮颈动脉成形加血管内支架放置术(CAAS)治疗的重度及完全闭塞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7例患者中,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远端闭塞;8例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其中重度者3例;5例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中度以上狭窄,其中重度者2例。病变均位于照射野内。9例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在DSA确诊后接受CAAS治疗。治疗后超声随访,放疗性动脉损伤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CDFI是诊断放疗所致颈动脉损伤的有效手段,并对术后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颈动脉狭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资料。方法 7例14支颈动脉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脑脑总CT/MRI检查,其中3例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例病人均行重度狭窄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并实施影像-病理对照。结果 7例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达70%-99%,狭窄侧脑部梗死灶多于无狭窄侧分布区。影像与手术对照:狭窄部位与术前DUS、MRA、CTA所示相符。DUS评估狭窄程度与手术所见相符5例,MRA相符者6例,CTA相符者7例,斑块影像与病理对照;CTA显示为高密度斑块者,DUS回声强,MRA为低信号,病理可见大片钙化灶及纤维组织;CTA表现为低、等密度者,DUS回声低,MRA信号强度不均,斑块镜下显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及积聚脂质的泡沫细胞。结论 DUS、MRA、CTA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CTA对斑块的观察更为直观、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11例22支颈动脉行MRA、CTA、CT仿真内窥镜(CTVE)、多普勒超声(DUS)检查。12支结果与DSA对照。3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内膜切除术,MRA采用二维、三维时间飞越法。CTA经最大强度投影(MIP)及遮盖表现显示法(SSD)三维重建。应用导航功能行CTVE成像。结果 颈动脉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3支,重度狭窄5支,闭塞1支,5支正常。12支颈动脉与DSA对照:CTA评估血管狭窄与DSA相符者11支,MRA与DSA相符者9支,DUS与DSA相符者7支。CTA、CTVE显示斑块、壁血栓6支,3支手术证实。术后MRA示狭窄解除,CTA示斑块消失。结论 MRA、DUS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及术后随访。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与DSA、手术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脑梗死患者组和10例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血管造影(CTA),对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进行评价。结果: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以颈动脉膨大部和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多见,脑梗死患者组出现动脉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管腔狭窄超过70%)占50%、中度狭窄(管腔狭窄30%-69%)占30%、轻度狭窄(管腔狭窄小于29%)占20%,颈动脉可见多发软、硬斑块。结论: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且与动脉狭窄的程度成正比,危险性增加。CTA可全面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动脉CDFI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DF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疑似颈动脉狭窄组中发现206支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32支伴有斑块形成,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性增高,对照组238支颈动脉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DFI可作为检查颈动脉管壁病变的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能用作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 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股动脉粥样硬化的异同点。方法:将205名受试者分为正常组(n=85)和冠心病组(n=120),进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并对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吸烟史、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股动脉IMT及冠心病家族史、男性性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分析。结果:①股动脉IMT及血管弹性指标较颈动脉呈增高趋势;②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股动脉斑块发生率;③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家族史、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股动脉与颈动脉在血管IMT、血管僵硬度、动脉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颈动脉IMT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CTA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A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并在1周之内行DSA检查,将检查结果与CTA进行对照。结果:共检测了56例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本组CTA检测出血管壁软斑块32处,软斑块合并钙化斑块24处,单纯钙化斑块46处;血管轻度狭窄124处,中度狭窄86处,重度狭窄43处,血管闭塞9条。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的斑块、狭窄及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