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多定量参数术前评估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58例HCC,按照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分为非低分化组38例和低分化组20例.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DKI参数值,包括平均扩散峰度(MK)、平行扩散峰度(K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CC患者资料,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危险组(100例)和高危险组(45例),前者包括高分化(11例)、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78例)HCC,后者包括低分化(21例)、中-低分化(24例)HCC。所有患者术前2周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通过分析得出对HCC有影响的临床及传统影像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模型;利用ITK-SNAP软件在肝胆特异期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s),利用FAE (FeAture Explorer V.0.5.5)软件提取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法对特征降维,通过建立XGBoost二分类模型来预测诊断效能;最终将临床-影像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相结合,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来评价各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测试组中临床-影像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6、0.70、0.76,准确度分别为63.6%、63.6%、77.3%,灵敏...  相似文献   

3.
陈静  曹雷  顾红梅 《放射学实践》2021,36(5):628-632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评估宫颈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1例患者均进行了DKI检查并获得DKI参数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相对平均扩散率(rMD)、相对平均扩散峰度(rMK)值,且获得病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宫颈癌的MK、MD、rMK及rMD值进行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分化程度与MK、rMK、MD及rMD值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DKI参数对不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宫颈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宫颈腺癌与鳞癌之间的MK、rMK、MD、r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MK、rMK、MD及r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MK、rMK、MD、rMD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26、0.666、-0.434、-0.588。结论:DKI在评估宫颈癌病理分型及鳞癌分化程度中有一定价值;MK及rMK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MD及rMD值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全肿瘤直方图分析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分化HCC 19例,非低分化HCC33例,经后处理生成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及平均扩散峰度(MK)图,并导入ITK-SNAP软件.在包含肿瘤的层面逐一勾画感兴趣区...  相似文献   

5.
【摘要】扩散峰度成像是扩散成像的延伸技术,能量化水分子扩散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相比,能更真实、准确评估微环境的细微变化,扩散峰度成像已日益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扩散峰度成像的技术原理、参数及其在肝细胞癌诊断、病理分级、疗效评估、复发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癌(HCC)术前分级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高级别组,应用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3个参数间的预测效能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低级别组15例,高级别组20例.低级别组D、D*及f值的均值分别为(1.20±0.32) ×10-3 mm2/s、(42.57±11.07) ×10-3 mm2/s、(23.19±10.02)%,高级别组D、D*及f值的均值分别为(0.76±0.18)×10-3 mm2/s、(53.89±12.74)×10-3mm2/s、(30.07±12.42)%,与高级别组的HCC相比较,低级别组的D值增大,D *值减小,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U=22.5、62.0,P<0.05);f值减小,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U=82.0,P>0.05).D值、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77,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两者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91×10-3mm2/s、53.1×10-3mm2/s.结论 IVIM DWI对术前预测HCC的低、高级别有一定帮助,其中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148例共165枚病灶行肝脏MRI检查,接受肝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HCC.按照7∶3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组115枚病灶和验证组50枚病灶.分别对标注病灶术前增强三期MRI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利用Mann-Whitney U...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 T1mapping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48例共50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均进行过Gd-EOB-DTPA增强MRI扫描,采用可变多翻转角T1m...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的1H-MRS和DW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iular carcinoma,HCC)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HCC代谢物变化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30个HCC病灶分别进行DWI及单体素波谱分析,测量HCC胆碱峰(Cho)、脂质峰(Lip)的相对浓度及HCC的ADC值,对Cho/(Cho+Lip)比值与ADC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30个HCC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分别为(0.25±0.21)和(1.49±0.27)mm2/s.HCC的Cho/(Cho+Lip)比值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质地均一、无明显出血坏死HCC(n:10)的Cho/(Cho+Lip)比值明显升高,ADC值明显下降;不均质局灶出血坏死HCC(n=13)的Cho/(Cho+Lip)比值轻度下降,ADC值轻度升高;明显脂肪变性(n=2)及透明细胞型(n=2)HCC的Cho/(Cho+Lip)比值很低,但是ADC值无明显升高;纤维基质丰富、无明显坏死、质地均一HCC(n=3)的Cho/(Cho+Lip)比值及ADC值均较低.结论 1H-MRS与ADC值结合能基本反映HCC的肿瘤组织成分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活体肿瘤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瘤(HC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因疑诊HCC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患者48例.将患者图像分成A、B两组,A组包括平扫图像和动态增强图像;B组包括平扫图像、动态增强图像及肝胆期图像.比较两位阅片者在两组图像下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图像诊断所有HCC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诊断直径>2.0 cm HCC的阴性预测值高于A组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阅片者诊断一致性好(Kappa值均>0.70).结论:含肝胆期的Gd-EOB-DTPA增强MRI能提高HCC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相关,目前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便利,尤其是MRI检查,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从而帮助医师在术前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基于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是否具有MVI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一旦确诊,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且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既往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及预测因子[1-5]。因此,术前准确预测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穿刺活检虽能判断MVI状态,但所需标本多,且为有创性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的锰福地匹三钠 (MnDPDP)增强MRI强化指数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 4 3个由MRI检出并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病灶强化指数 ,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分级进行对照。于轴位正中层面图像上将 4 3个HCC病灶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 ;将后者分成高、等、低 3个区域 ,并分别计 3、2、1分 ;按不同信号强度区所占该层面的百分比计算不同区域的分值 ,将不同区域的分值相加即得“病灶强化指数” ,最后将病灶强化指数与其病理分级相对照。病理检查取材部位与不同强度信号区相对应 ,并包括瘤 肝交界处。结果 对 4 3个HCC的 113处进行了Edmondson和Steiner分级 :Ⅰ级 13处 ,Ⅰ~Ⅱ级 7处 ,Ⅱ级 5 0处 ,Ⅱ~Ⅲ级 2 2处 ,Ⅲ级 19处 ,Ⅲ~Ⅳ级 1处 ,Ⅳ级 1处。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分别为 81、17和 15处。增强后HCC高、等、低信号区与其分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2 6 .75 ,P <0 .0 0 5 )。病灶强化指数与其分化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7.94 ,P <0 .0 0 5 )。结论 HCCMnDPDP增强MRI强化指数与其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值等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HCC病例46例,手术前行DWI扫描,并计算低(100 s/mm2、200 s/mm2和300 s/mm2)、中(400 s/mm2和600 s/mm2)和高(800 s/mm2、1000 s/mm2和1200 s/mm2)b值时病灶边缘的ADC值和eADC值,然后根据低、高b值时ADC和eADC值的差异计算灌注ADC和eADC值.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包膜、肝硬化、腹腔积液、门静脉癌栓及周围子灶等情况.将DWI测量参数与以上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DC值随b值增加逐渐下降,而eADC值则逐渐增加.在腹腔积液组,中、高b值时的ADC值均大于无腹腔积液组,而高b值时的eADC值及灌注eADC值则相反(P<0.05).在有、无肝硬化组,灌注ADC值分别为(1.36 ±0.38)×10-3mm2/s、(1.89 ±0.46)×10-3mm2/s;在AFP阳、阴性组,灌注eADC值分别为0.25±0.06、0.18±0.05;在有、无门静脉癌栓组,灌注ADC值分别为(1.17 ±0.16)× 10-3mm2/s、(1.46 ±0.36)×10-3mm2/s,均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ADC及eADC测量值在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有无肝癌周边子灶及包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灌注ADC和e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对HCC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无创性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佳  文利  龚明福  杨柳 《放射学实践》2018,(12):1277-1281
【摘要】目的: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探讨肝细胞肝癌的影像表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并行磁共振Gd-EOB-DTPA增强扫描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组(21例)、中分化组(26例)和低分化组(14例)。根据肝癌的三期增强扫描表现,将其强化方式分为3型:Ⅰ型为动脉供血型,Ⅱ型为动-静脉供血型,Ⅲ类为乏血供型。计算肿瘤的相对信号强度、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对病变的强化表现与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0例,Ⅱ型7例,Ⅲ型4例;中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5例,Ⅱ型9例,Ⅲ型2例;低分化组中Ⅰ型强化11例,Ⅱ型3例,无Ⅲ型强化。在肝胆特异期,8例高分化病灶可见对比剂摄取,而低分化组中均无对比剂摄取。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病灶的强化率和相对强化率均逐渐增高(P<0.05)。结论:肝Gd-EOB-DTPA增强MRI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及其分化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MR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动态增强表现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动态增强MRI征象及病理表现,图像分析包括HCC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强化表现,动脉期强化强度,病理分析包括癌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结构类型。结果 根据动脉期,门脉期信号强度及其演变分为Ⅰ,Ⅱ,Ⅲ型动态强化类型,Ⅰ型为动脉期强化高于或等于肝实质,门脉期低于肝实质;Ⅱ型为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Ⅲ型为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低于肝实质,35例中Ⅰ型强化19例,Ⅱ型12例,Ⅲ型4例,Ⅰ型强化中分化差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07),Ⅱ型强化中分化好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11),实体型与硬化型主要表现Ⅰ型强化,梁索型及假腺管型Ⅰ型和Ⅱ型强化均较多见,动脉期不同强化程度HCC其癌细胞分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强化的HCC以分化差多见。结论 MR动态增强类型可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HCC的血供,可为HCC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无创的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比较磁共振单双指数模型参数ADC值、D值、D*值、f值术前定量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D值、D*值、f值对HCC-MVI诊断效能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中文10篇,英文13篇),共3540例HCC(MVI阳性1403例,MVI阴性2137例),不存在发表偏倚(P>0.1)。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的ADC值(SMD=-0.70,95%CI:-0.94~-0.47,P<0.00001)、D值(SMD=-1.01,95%CI:-1.22~-0.7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值(SMD=-0.11,95%CI:-0.31~0.09,P=0.30)、f值(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