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气”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中患者机体“气”的失调,从调气出发,总结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思路、方法。方法:围绕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通过查阅前辈医家的著述及经验,浅述对《黄帝内经》“气”理论相关内容的理解,总结归纳《黄帝内经》“气”理论对桥本甲状腺炎防治的意义。结果:《黄帝内经》“气”理论包罗万象,在外可包括天地自然之气、药食之气、化生贼邪之异气等;在人体内可包括脏腑藏化之精气、御邪守正之神气、周流不息之脉气等,各气之间脉脉相通,“百病生于气”,百病治于气。近年来,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该病患者周身存在着各种广义上的“气”失调,故而从“气”的角度论治桥本甲状腺炎,包括谨和药食五味、顺应时令天气、平调五运脏气周流、扶正气逐邪气、调摄脉气、怡养神气等。结论:中医调气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动态调节稳态的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气”的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预防调护,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2023,55(12):190-194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 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 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困,清浊倒作;第二,土湿水寒,木郁生风;第三,肺金不 敛,风阳上扰。故在治疗上要恢复中土及肝、肺、肾气的正常功能,用轴轮并运之法恢复一气周流的循环,以 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诸症。  相似文献   

3.
“一气周流”中“一气”为中气,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周流”指人身之气升降有序,周循不休。一气虚损,疾病百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根据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病程进展演变,提出“虚→湿、瘀→毒→衰”病机演变规律,并详细论述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以中焦土气斡旋为目的,采用培中土、滋先天为治疗基础,兼顾利湿活血驱毒之法,助机体气机恢复周流运转,可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4.
桥本甲状腺炎属于中医学“瘿病”范畴。肝为罢极之本,对气血运行、六经气机、五脏功能起调节作用。瘿病的主要病因是情志不畅,核心致病环节为肝失疏泄,五脏功能及气机升降失常,产生病理产物堵塞于经络。本病的西医治疗目前以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为主,但该疗法及其他非特异免疫治疗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免疫损伤进程和伴随的健康危害和生命质量的多系统损害无效。现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结合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对从肝论治瘿病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以疏肝解郁消瘿、缓肝健脾消瘿、暖肝温阳消瘿、柔肝养阴消瘿为治疗法则,并列举相应代表方药柴胡旋覆花汤、柴胡芍药半夏汤、温肝汤、阿胶鸡子黄汤以供参考,以期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对造福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抑郁症是一种高发性、难治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复杂,历代医家对其分型繁多。本文从“一气周流”的理论角度探讨抑郁症,认为肾虚、肝郁及中焦脾胃壅滞是影响“一气周流”畅通的关键,会引起症状多样的抑郁症候,从肾、肝、脾胃的角度入手帮助人体恢复一气的流通,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让人体自然而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一种从源头上治疗抑郁症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元御首创“一气周流”学说,即“中气斡旋,四维升降的气机圆运动”。在论治眼科疾病时亦强调“一气周流”之理论。他认为,生理上目为清阳之门户,清阳上达,则七窍空明。病理上,这一气不能正常周流,或左路清阳不升,或右路浊阴不降,或二者兼有悉可致眼疾。治疗中主张“中气之治、升达左路阳气、敛降右路阴气”,具体包括疏木清风、培土泻湿、敛金降逆。通过学习其眼科疾病的诊疗思想,有助于丰富、完善临床治疗思维和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7.
“一气周流”由黄元御提出,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风主要是由水寒土湿、木郁生风所致,且血分虚者病在左侧、气分虚者病在右侧,分别予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治疗。结合“一气周流”理论及临床实践,可将“一气周流”理论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论治。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气血双虚的情况更为典型,故治疗上可将桂枝乌苓汤与黄芪姜苓汤有机结合。另外在用药方面,主张使用引经药,如引诸药入脑的天麻、川芎;同时提倡酌用地龙、水蛭等虫类药以助搜风破积、走窜化瘀之功。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8.
介绍莫晓枫从气论治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简称甲减期)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莫晓枫宗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因情志起病,病至甲减期,肝气久郁于内,中焦脾土深受其累,气机郁滞,失于调达,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故临证宜从气论治,以“齐氏脐针”之“疏肝三针”为主,或加“升阳三针”,或配伍“滋阴三针”;并结合“金氏针灸”中洞、层的理念施以局部浅围刺,鼓动气血津液运化如常,从而达到祛病御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宋敬茹  边艳琴  孙明瑜 《光明中医》2022,(18):3286-3289
糖尿病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为机体阴阳失调,精微输布不均所致。“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先生对中医传统理论的高度总结。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黄元御先生认为中焦脾胃斡旋,四维环动,气机流动推动精微、津液输布均匀,故不病消渴。故笔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消渴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精髓,为临床治疗消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比较“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取穴针法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应差异。方法:以垂体后叶素快速腹腔注射心肌缺血造模;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a^2+-ATPase:活性。“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取关元、足三里为“双固”用穴,内关为“一通”用穴;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取内关穴。结果: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Ca^2+-ATPase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取穴针法和“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双固一通”针法对缺血心肌Ca^2+-ATPase保护作用较常规取穴针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胰腺炎是以胰腺实质损伤和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脘腹胀痛、泄泻、多尿、身体消瘦等,故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基于“立足中土,扶阳抑阴”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多种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文中结合“一气周流”理论阐释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防治,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胰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对人体气机的独特认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黄元御著作中有关“一气周流”理论、历节病及血证的论述,结合古今文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的病机为脾湿致肝风、肾寒、肺燥,其具体治法当为温补脾肾、疏肝清肺、调畅气机等,这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中医内科学中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证型。本文通过用一气周流的理论来初步阐释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辩证及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的理论,并在针刺临床中指导应用,发现其中的医理及规律。方法: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并对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进行理论分析,参以临床应用,在实践中体会,证明其有效性及科学性,逐步形成诊断治疗体系。结论:黄元御的一气周流思想能有效指导针刺治疗,体系完整,从辨证选穴到疗效评价均能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其医理明确,思维过程清晰,易于学习,有利于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蒋先伟  马战平 《河南中医》2021,41(4):495-498
“一气周流”理论从气机升降出发,建立了一气化四象的人体气机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中,中气为轴,四象为轮,循环运行,生生不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机为脾陷胃逆,风邪外受;脾湿胃壅,肺气不降;肾气不温,痰瘀留驻等,中气的盛衰为贯穿疾病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可从健运脾胃、运土化湿、温肾助阳、祛痰化瘀等方面恢复体内气机流转,“一气周流”则疾病自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黄元御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泄泻的思想。方法:查阅文献法,结合临床验证。结果:黄元御从斡旋中焦、调整先天水火、轮转左右气机入手,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泄泻验之临床,疗效明显。结论:黄元御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泄泻的思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气周流”理论是指以中焦脾胃为枢纽,中土升降带动肝、心、肺、肾四象斡旋,形成气的“圆”运动,强调了“中气”的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历代医家对心悸病辨证论治思想,以“气一元论”及“天人同气”理念为根基,通过“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证治原则。分析得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以中轴不健、心肾不交为主要病机,并随左路不升,右路不降,致一气不可正常周流,即上燥热中湿郁下寒。治当以祛湿健中、斡旋中气为根基,交通心肾为主,兼以祛痰活血,使中土健运,心肾相交,一气周流。将“一气周流”理论贯穿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过程有助于中医传统理论中整体观念的体现,使五脏并治,气血并调,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得以完善。并举验案一则,对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诊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作以介绍,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的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脐针组和温针组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物理因子治疗,在此基础上脐针组采用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结合脐八卦全息图在脐部取穴进行针刺,主穴选取艮、震、巽、离、坤,配穴选取腰腿反射区;温针组则选取病变椎间盘所对应的夹脊穴及背俞穴、环跳、委中及阿是穴进行针刺,并加上艾柱进行温针灸,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评分量表(JOA)及临床疗效分级。结果 治疗后脐针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温针组,JOA评分高于温针组,临床疗效分级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的脐针在减轻LDH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上更有优势,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9.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20.
慢性迁延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以“脾失健运,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认为“中焦脾土”的升降枢纽作用,促成了一气周流的动力,中气的斡旋带动脏腑的正常功能。津沽小儿推拿作为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手段之一,借助手法调节中焦脾胃,进而有助于气机升降、健脾助运,达到调治慢性迁延性腹泻的目的。因此,可以从“温阳健脾、调畅气机”角度重新思考津沽小儿推拿治疗慢性迁延性腹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