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全脑灌注(CTP)容积数据重建动态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2例AIS患者(发病时间<6 h)的临床资料,均行全脑动态容积CTA-CTP检查。统计动态CTA下AIS侧支循环情况,分析侧支循环情况与梗死的相关性,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与侧支循环不良组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92例AIS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动态CTA图像,其中61例侧支循环良好(66.3%),31例侧支循环差(33.7%),每例患者头颅平扫及CTA-CTP检查的总辐射剂量范围为4.98~6.24 mSv,平均为5.87 mSv;CTA侧支循环评分与入院时基线梗死体积、低灌注区体积(Tmax>6 s)、严重低灌注区体积(Tmax>12 s)、核心梗死区不匹配比值及最终梗死体积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9、-0.314、-0.429、-0.308、-0.445,P值分别为0.005、0.040、0.009、0.038、0.007);侧支循环不良组梗死核心体积(CVB<2 ml/100 g体积)、低灌注(Tmax>6 s)及严重低灌注区体积(Tmax>12 s)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Tmax、HIR更大(均P<0.05),而侧支循环不良组核心梗死区与低灌注区不匹配比、rCBF、rCBV、rMTT值明显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结论基于全脑灌注容积数据重建动态CTA可较好地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可辅助预测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7例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采用320排CT进行多参数全脑灌注扫描,获取常规CTA和4D-CTA图像,分析常规CTA、4D-CTA所示侧支循环状况和金标准DSA图像并作一致性检验,同时计算4D-CTA侧支循环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4D-CTA、常规CTA所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分别为22例(59.4%)、14例(37.8%).以DSA为金标准,常规CTA、4D-CTA侧支循环评分Kappa值分别为0.58、0.78.4D-CTA所示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和侧支循环良好患者间治疗时间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9),两者侧支循环评分与随访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P<0.00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成像是评价单侧症状性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的有效方法.4D-CTA比常规CTA能更好地评估侧支血流和预测预后,有助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维CT血管成像(4D 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及基于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进行"一站式"CTA-CT灌注成像及EVT的101例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的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45例)及未出血转化组(56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影像学变量, 如年龄、初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D CTA侧支循环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等, 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对AIS是否发生出血转化诊断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 出血转化组与未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79.00(68.00, 85.00)岁、73.00(62.75, 80.00)岁, Z=-2.20、P=0.028]、NIHSS评分[分别为16.00(12.00, 21.00)分、9.50(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负荷预测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EVT的前循环LVO AIS患者242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EVT后1周内的患者随访MRI并评估CSVD征象[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源性腔隙、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及负荷总评分(总分0~5分), 并随访EVT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CSVD负荷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负荷组(0~1分)和中-重度负荷组(2~5分);根据EVT后90天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好组(3~6分)。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及影像指标, 对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4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69例、预后不好组7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 预后不好组患者的年龄、高血脂发生率、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转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时变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和辅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评估并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在单时相CTA和非时变CTA的评分;计算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后2周较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NIHSS评分下降≥50%定义为较大的神经功能改善,代表临床预后良好,否则为临床预后差;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非时变CTA在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的效能.结果 在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方面,非时变CTA较单时相CTA能够显示更多的侧支血管,非时变CTA和单时相CTA脑侧支循环评分分别为(1.50±0.69)分和(1.15±0.49)分(P=0.006<0.05);非时变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具有中等度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10,(P=0.032<0.05).结论 非时变CTA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和辅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治疗后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及3D-ASL检查,根据梗死区脑组织再灌注情况分为良好灌注组和低灌注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将出院时NIHSS评分减少≥4分或完全性神经功能恢复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测ENI的有效临床及灌注指标,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静脉溶栓后,3D-ASL良好灌注组患者31例,23例(74.2%)获得ENI;低灌注组29例,11例(37.9%)获得ENI。与低灌注组相比,良好灌注组患者的出院NIHSS评分更低(P=0.012)、NIHSS评分下降更多(P=0.001)、获得ENI的比例更高(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ASL良好灌注是预测ENI的独立指标(OR=3.932;95%CI:1.198~12.911,P=0.024),ROC曲线下面积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EVT的201例急性BAO患者临床资料。预后不良定义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O患者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男性148例(73.6%),90 d预后不良126例(6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00,95%CI=1.015~1.192,P=0.020)、高基线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OR=0.776,95%CI=0.604~0.997,P=0.047)、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15,95%CI=0.119~0.534,P=0.20)、血管成功再通(OR=0.313,95%CI=0.102~0.956,P=0.042)及低空腹血糖水平(OR=1.140,95%CI=1.002~1.297,P=0.046)是BAO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低基线NIHSS评分(OR=1.098,95%CI=1.014~1.190,P=0.022)、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64,95%CI=0.134~0.992,P=0.048)是血管成功再通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pc-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脑侧支循环状态及血管再通状态是BAO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NIHSS评分高和脑侧支循环差是早期成功再通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颅内闭塞(IICAO)患者CTA图像,判断经Willis环的初级侧支循环,评估血管内机械取栓术(EVMT)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62例行EVMT治疗的IICAO患者进行分析。搜集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NIHSS初始评分、术后再出血例数。根据CTA图像将Willis环的形态分为4种,并结合颈动脉闭塞位置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将初级侧支循环分为4组。通过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衡量术后临床结局,判断取栓术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162例IICAO患者中,出院38.3%(62例)取栓治疗后mRS 0~2分;预后良好29.0%(47例)mRS 3~5分;死亡32.7%(53例)mRS 6分。三组间基线资料中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及房颤有统计学差异(P<0.05),Willis发育变异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初级侧支循环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无初级侧支循环的患者死亡率57.1%。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中,房颤及血流循环分组为预后良好的相关因素。结论 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新疆兵团总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46例发病24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一站式头颅CT平扫、全脑灌注(CTP)及血管成像(CTA)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并于入院后3天内完善MRI.所有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对CTP、4D-CTA及MRI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患侧灌注区与镜像灌注区各参数值得差异,对相对灌注参数(rCBF、rCBV、rMTT、rTTP)与NIHSS评分、mRS评分之间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灌注图像,患侧灌注区与镜像灌注区各参数(CBF、CBV、MTT、TTP)的比较,其中MTT、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相对灌注参数rTTP与入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具有相关性(p=0.042,p=0.001).4D-CTA发现28例卒中患者相应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其中6例患侧可见血流缓慢,排空延迟及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全脑灌注CT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提供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血管情况、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MTT、TTP值差异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期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按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组。通过改良Tan评分评估多期CT血管成像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侧支循环不良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小于对侧1/2,侧支循环良好为闭塞大脑中动脉区域的侧支循环大于对侧1/2。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性能,DeLong检验比较AUC间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较低入院NIHSS评分和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是AIS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AUC分别为0.72 (0.65~0.79)和0.75 (0.68~0.81)。两者联合时AUC可达0.79,显著高于单一预测因素(DeLong检验,均P<0.05)。结论:动脉晚期侧支循环良好和较低入院NIHS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尚不明确不同病因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T2-FLAIR血管高信号(FVH)出现率及其评估功能预后价值。本研究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与心源性栓塞型(CE)AIS的FVH征出现率差异,以及该征对不同类型AI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前循环AIS病例。按照TOAST法行病因分型;采用改良ASPECTS法进行FVH评分;采用mRS评分确定神经功能预后。比较FVH阳性与阴性组间的临床及影像因素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确定与FVH阳性相关的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散点图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FVH评分对全部AIS病例、LAA型及CE型AIS预后评估价值。结果:116例AIS中FVH阳性94例、阴性22例。与阴性组相比,FVH阳性组中高脂血症较少(8.5%与27.3%)、梗死体积较大(18.85mL与6.26mL)、入院NIHSS评分较高(6分与2.5分)、预后不良者较多(48.9%和22.7%),FVH阳性者更多见于CE型AIS(93.8%,P<0.03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型AIS(OR=5.983,P=0.030)、入院NIHSS评分较高(OR=1.265,P=0.014)是FVH征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全部AIS病例(r=0.260,P=0.005)及LAA型AIS(r=0.296,P=0.006)的FVH评分与mRS评分呈正相关,而CE型者FVH评分与mRS评分无相关性(r=0.064,P=0.7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部病例(OR=1.278,P=0.037)及LAA型AIS(OR=1.405,P=0.016)中FVH评分与功能预后独立相关,而CE型者无相关(P=0.509)。结论:CE型AIS中FVH征较常见,但FVH评分较高是LAA型AIS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评估FVH征出现率及其预后影响时应考虑AIS的病因分类。  相似文献   

12.
张远  王浩  朱杰  孙祎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3,(4):389-393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近期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160例前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随访资料,基于发病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mRS≤2)和预后不良组(53例,mRS>2)。由两位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估脑梗死区域的MRI表现,包括边界、是否伴出血、出血面积比、梗死区体积、DWI上信号均匀性、ADC值等,并记录临床基线特征(包括血压、血糖、吸烟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NIHSS基线和mRS基线评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含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影像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采用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上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梗死区体积、平均ADC值、mRS基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256层CT全脑灌注成像重建的4D-CT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价值。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共收集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入院CT平扫、256层全脑CTP和头颈部CTA检查。CTP动态扫描获得全脑的血流灌注信息,通过灌注原始数据重建获得12cm扫描覆盖范围内的动态4D-CTA,观察其检测大血管管腔状况的能力。结果:CTA共检测11位患者中存在12处颅内血管闭塞。4D-CTA显示颅内11处大血管闭塞,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7%、100%、100%。结论:256层CT全脑灌注成像重建的4D-CT血管造影可作为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血管闭塞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行全脑动态CTA结合CT灌注(CTP)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MCA闭塞患者,于发病7 d内行CTP检查。根据动态CTA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评分标准对MCA闭塞血管远端软脑膜侧支循环进行分级,50例中侧支循环较好(3~4级)A组11例、侧支循环中等(2级)B组25例和侧支循环较差(0~1级)C组14例。分析3组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软脑膜侧支循环分组的关系,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组各灌注参数比值(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CTA结合CTP可从结构和功能上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杰  王浩  胡文娟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21,36(9):1074-1080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分析软脑膜侧支循环、患侧/健侧灌注参数比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基线资料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预后不良组31例。dCTA软脑膜侧支循环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τ=0.616,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各灌注参数比值、入院NIHSS评分、年龄、脑血管病史、房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BF与rMTT、rTTP、年龄以及入院NIHSS评分与rCBV、rMTT、rTTP、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约登指数最高时rCBF最佳截断值为0.720,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80.6%,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一站式dCTA结合CTP能有效评估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储备,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预后呈正相关,rCBF对预后评估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P联合4D-CTA对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症状、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临床上拟诊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颅脑CT平扫及CTP联合4D-CTA扫描。其中8例患者于CT检查后1周~2个月内行颅脑MRI扫描随访。结果根据灌注(CTP)参数CBV(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MTT(平均通过时间)、TTP(达峰时间)及4D-CTA显示的血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灌注阳性者26例,阴性2例,诊断的敏感性为92.9%.4D-CTA发现9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1例轻度狭窄,3例患者发现侧枝循环血管,颅脑MRI随访3例于两周至两个月内出现脑梗死。结论 CTP联合4D-CTA可以评价前循环血管情况及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及时纠正脑缺血状态,降低脑梗死发生率,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 (CTP)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 患者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例AIS患者的全脑CTP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图像。通过固定管电压 (100 kVp)、分段设置管电流的方式优化CTP采集同时获得的CT血管成像 (CTA) 的图像质量。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 (DLP),计算有效剂量(E),与文献进行比较。患者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灌注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基于CTP、多时相CTA联合CTP两种模式,采用5分法评估患者侧枝循环状态。由另外一名放射科医师基于DSA图像采用同样的5分法进行评分。以DSA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其余方法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 平均CTDIvol为184.18 mGy,和文献报道相当 (184.19 mGy)。 相较于文献报道的CTP和CTA联合扫查,一站式全脑CTP检查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 (6.1 vs. 10 mSv)。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血容量 (CBV)、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达峰时间 (TTP) 和残余函数达峰时间 (Tmax)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1、-7.47、8.58、12.34、10.05,P<0.01)。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5 (95%CI:0.89~0.97,P<0.01),多时相CTA联合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8 (95%CI:0.96~0.99,P<0.01)。DSA CTP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64 (t=7.53,P<0.01),与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Kappa值为0.88 (t=9.99,P<0.01)。CTP评估侧枝循环的准确率为71.9%,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准确率则为90.6%。结论 固定管电压、分段设置管电流的一站式全脑CTP能够同时提供可靠的CTP和多时相CTA,合理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借助多时相CTA联合全脑CTP能够准确判断颅内血管有无侧枝循环及脑组织状态,有助于临床中AIS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接受EVT的大脑中动脉AIS患者121例,根据患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指标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及影像指标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DeLong检验比较治疗后DWI-ASPECTS评分和梗死体积对AI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共121例患者,预后良好组67例(55.4%),出血转化17例(25.4%);预后不良组54例(44.6%),出血转化30例(55.5%)。预后良好组DWI-ASPECTS评分更高、梗死体积更小、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WI-ASPECTS评分和梗死体积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32,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改良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入院且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192例,均进行多模态CT检查。统计基于CTA下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评估侧支循环,分析侧支循环情况与CTP灌注参数。结果192例AIS患者侧支循环良好127例(占66.1%,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差65例(33.9%,侧支循环差组),每例患者CT检查的总辐射剂量范围为4.9~6.2 mSv,平均为5.9 mSv;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0.469,P=0.005<0.05),与低灌注区及严重低灌注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分别为-0.314、-0.429,P分别为0.040、0.009,均<0.05),与不匹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s rho=0.308,P=0.038<0.05);相对于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差组患者梗死核心、低灌注及严重低灌注区体积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匹配率、相对脑血流量、相对脑血容量、相对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最大峰值时间明显更低(或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A的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可较好地评估AIS患者侧支循环状态,且改良ASITN/SIR侧支循环评分与CTP灌注参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血管征(PVS)预测颅内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和/或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AI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改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SWI上PVS进行评分。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END(-)组,比较两组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改良SWI-ASPECTS对END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63例,女13例),其中24例(31.58%)发生EN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患者的改良SWI-ASPECTS、基线NIHSS评分高于END(-)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SWI-ASPECTS是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16,95%CI=1.026~1.687,P=0.03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改良SWI-ASPECTS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