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背景实质强化(BPE)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术前行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结果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0例,分析BPE水平(a轻微;b轻度;c中度;d显著)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分子分型的相关性。BPE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及绝经状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BPE在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BPE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8,P=0.021)。BPE水平与月经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PE水平为显著的患者多为绝经前,占58/80,BPE水平为轻微者多为绝经后患者,占65/80。80例乳腺癌中Luminal A 23例(23/80),Luminal B 30例(30/80),Her2过表达17例(17/80),三阴性10例(10/80); ER阳性53例(53/80),PR阳性43例(43/80),HER2阳性30例(30/80);Ki-67高表达48例(48/80)。卡方检验显示BPE在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三阴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BPE与ER、PR、HER2、Ki-67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59、0.067、0.138、0.869)。结论:BPE水平与年龄负相关,绝经后BPE多为轻微型。BPE水平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BPE对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特征及其与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DCE-MRI影像学特征。根据瘤体免疫组织化学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四个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DCE-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57例患者中Luminal A型占21.1%(12/57),Luminal B型占47.4%(27/57),HER-2过表达型占17.5%(10/57),三阴性乳腺癌占14.0%(8/57);Luminal型乳腺癌MRI检查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肿块,三阴性乳腺癌边缘较光整且呈环形强化,HER-2过表达型通常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即Ⅲ型TIC曲线类型。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相应的特征,可辅助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征象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DCE-MRI,对各型的形态及DCE-MRI图像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癌辨证分型为3型:肝郁痰凝型37例,冲任失调型15例,正虚毒炽型8例。各证型的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证型在不规则形、毛刺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CE-MRI曲线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关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增强扫描的纹理参数鉴别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9例乳腺癌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其中42例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37例为HER-2阳性非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共采集43个影像学纹理参数,通过Mann-Whitney检验评判MRI纹理参数在两类乳腺癌中的差异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对两类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个纹理参数在两类乳腺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4个纹理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回归模型对两类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判别准确率为88.6%,预测概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乳腺癌MRI纹理参数可满足对乳腺癌HER-2阳性Luminal B型与HER-2阳性非Luminal B型的鉴别诊断,有望成为乳腺癌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基于乳腺癌MRI纹理参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实现了对两类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MRI间接征象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乳腺癌的MRI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的个数,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淋巴结转移个数的多少分为pN0、pN1、pN2、pN3 4组。分析乳腺癌MRI间接征象及个数与N病理分期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0例乳腺癌间接征象共442个,分别为水肿101例、血管增多152例、皮肤增厚及凹陷61例、乳头回缩69例、漏斗征16例、大导管征29例、彗星尾征4例、胸大肌受浸10例。pN0组乳腺癌有121例,间接征象191个;pN1 56例,间接征象109个;pN2 27例,间接征象65个;pN3 26例,间接征象77个。pN0-pN3 4组中乳腺癌MRI间接征象总体分布不等,Hc=20.09,P<0.010;pN0-pN3 4组中间接征象个数总体分布不等,统计结果Hc=26.41,P<0.005。结论:乳腺癌皮肤增厚凹陷、乳头凹陷及间接征象个数的多少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术前或活检前行MRI扫描;计算肿块型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征象、血流动力学征象、分子功能学征象的权重因子以及125个肿块型乳腺病变的鉴定因子,分析权重因子大小与MRI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频率的相关性,将鉴定因子与病理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计算良恶性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肿块型乳腺病变权重因子最大的MRI征象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0×10-3mm2/s(1.122),最小的是上升型曲线(-1.369).权重因子大小与征象在恶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与征象在良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鉴定因子诊断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鉴定因子>1.575是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94.6%.结论 乳腺MRI征象权重的确定以及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且根据权重所得出的鉴定因子,有助于提高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磁共振的DWI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48.5±4.7)岁;其中肿块型49例,非肿块型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的表达,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乳腺癌、不同生物学标记物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ADC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ADC与生物学标志物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型乳腺癌的ADC低于非肿块型[(0.95±0.13)×103 mm2/s vs.(1.03±0.1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23)。1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ER(?)、PR(?)、Ki-67>14%者的ADC低于ER(+)、PR(+)、Ki-67≤14%者(t =2.742、2.054、2.323,均 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5、2.336、2.721,均P<0.05)。49例肿块型乳腺癌中ER(?)、Ki-67>14%者的ADC低于ER(+)、Ki-67≤14%者(t=3.291、2.183,均 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高于其他分子亚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3、2.453、2.512,均P<0.05)。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4、0.360、?0.407,均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ADC与ER(+)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71、?0.397,均P<0.05)。 结论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高于肿块型乳腺癌,肿瘤ADC与分子生物学表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学征象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证实的13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7~71(56.1±5.6)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乳腺常规MRI扫描,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析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DCE-MRI特征;测量 ADC并分析其特点。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乳腺癌分为不同分子亚型。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E-MRI特征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分子亚型的ADC。 结果 138 例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 Luminal A 型 14 例 、 Luminal B 型 62 例、HER-2 过表达型 33 例、基底细胞样型 29 例。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基底细胞样型较其他3种类型体积大( χ2=0.70、15.21、6.87,均P<0.01);Luminal A型多边缘光滑,其他3种类型边缘多不规则( χ2=26.41、7.23、7.88,均P<0.01);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多呈边缘强化,而Luminal A型乳腺癌多呈均匀强化,且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以Ⅱ型居多,其他3种类型的TIC类型以Ⅲ型为主( χ2=12.325,P<0.01)。所有患者病灶的ADC为(0.497×10−3~1.367×10−3)mm2/s[(0.865±0.021)×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最高[(1.023±0.027)×10−3 mm2/s],基底细胞样型和Luminal A型乳腺癌次之[(0.957±0.025)×10−3 mm2/s和(0.902±0.033)×10−3 mm2/s],Luminal B型乳腺癌最低[(0.852±0.013)×10−3 mm2/s]。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DC与基底细胞样型及Luminal B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0、12.40,均P<0.01),Luminal B型与Luminal A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0,P<0.01)。 结论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DCE-MRI影像学征象及AD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琦  宋富桂  吕哲昊  陈颖 《放射学实践》2020,(11):1476-1478
【摘要】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主要依靠有创手段取得病理组织并进行免疫组化来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但其取样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像组学能从影像图像中高通量地提取并分析大量高级且定量的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肿瘤基因表达、细胞分子信息等相关联,以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本文对影像组学辅助诊断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MRI表现与不同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行MRI扫描检查,术后将病理组织送检以确定其分子分型,然后分析各分子分型与MRI表现间关系。结果经分析发现:1)Luminal-A型乳腺癌:于MRI图像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其边缘呈毛刺且边界模糊,P0.05;2)Luminal-B型乳腺癌:于MRI图像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肿块样病变,经增强扫描发现大多不均匀强化且边缘呈毛刺,P0.05;3)三阴性乳腺癌:肿瘤边缘较为光滑且大多表现为环状强化,肿瘤内部呈液化坏死信号,P0.05;4)Her2乳腺癌:表现为形态规则肿块或非肿块样病变,病变范围大且边缘光滑,肿瘤周围强化,P0.05。结论 MRI影像表现与不同分子分型间存在较大联系,MRI影像表现来进一步分析患者分子分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MR多参数成像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MR多参数成像、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提取病灶的MRI多参数成像特征,进一步对这些MRI特征进行分类分析,MR特征包括:病灶直径、形态、边缘、T2WI信号强度、强化方式、TIC曲线.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7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 ,分析乳腺癌的MRI形态学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C erbB 2和P5 3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 (MVD)分布情况 ,并分析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个乳腺癌中 ,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肿瘤T分期与癌细胞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 ,肿瘤内部坏死与癌细胞C erbB 2、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肿瘤毛刺状边缘、边界模糊、内部坏死、T分期与癌细胞PR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4 1个乳腺癌中 ,癌肿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相应MVD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P <0 0 1)。结论 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摘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发病总人数的80%。目前,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探索已经深入到基因和分子水平。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MRI已开始由单纯的形态学诊断转向形态与功能并重的发展方向。本文就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及其与预后因子表达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肿块与非肿块两种强化方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70例患者,共170个病灶,术前有完整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影像资料。在动态增强图像上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将病灶分为肿块强化(116例)及非肿块强化(54例)。对关注病灶测量3次ADC值,取其中最小ADC值纳入研究,比较两种强化方式ADC值的差异和频数分布特点,并比较两种强化方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有无差异。结果170个浸润性乳腺癌平均ADC值为(0.99±0.18)×10^-3mm^2/s;肿块强化病灶的ADC值低于非肿块强化病灶[(0.96±0.15)×10^-3mm^2/s比(1.08±0.22)×10^-3mm^2/s,P<0.001];ADC直方图显示肿块病灶的ADC值比非肿块病灶分布更集中。肿块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105例,非肿块强化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36例,两组TIC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肿块和非肿块强化浸润性乳腺癌的ADC值存在系统性差异,非肿块的ADC值分布离散可能来自于非肿块测量的部分容积效应,应用ADC作为界值时应区别对待两者的ADC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非肿块性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性浸润性导管癌的MRI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非肿块性浸润性导管癌,分析病灶的形态、信号特点、ADC值及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的类型。结果 27例乳腺癌中,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22例,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8例,等或稍低信号9例。DWI呈等信号4例,高信号23例。ADC值范围(0.78~1.35)×10-3mm2/s,平均(1.15±0.21)×10-3mm2/s。病灶分布呈节段性17例,局灶性1例,多区域性5例,弥漫性4例。14例见患侧乳腺有明显粗大的动脉血管显影。TIC曲线呈平台型(Ⅱ型)8例,廓清型(Ⅲ型)19例。结论乳腺非肿块性浸润性导管癌的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以节段性分布、较低的ADC值及Ⅲ型TIC曲线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癌与肿块型癌的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非肿块型癌及39例肿块型癌,比较两者的形态学特点、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结果:乳腺非肿块型癌呈区域性(68%)及段样强化(32%)为主,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9%及45%),乳腺肿块型癌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及肿块伴周围多发结节强化为主。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1.6%)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非肿块型癌的ADC值为(1.153±0.325)×10-3mm2/s,与乳腺肿块型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癌与肿块型癌的MR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特点及ADC值存在差异,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苏昭凤  李勇刚 《放射学实践》2016,(12):1231-1233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胶质瘤不同的分子表型与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等密切相关.磁共振多模态成像能在体评估肿瘤在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功能及代谢变化,在肿瘤分子分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星形细胞肿瘤常见分子分型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以及磁共振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分子分型研究中的进展,为临床开展脑星形细胞肿瘤的精准治疗及早期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组学特征与病理免疫组化分子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行DCE-MRI扫描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提取乳腺癌病灶的MRI影像组学特征(包括11个形态学特征和13个纹理特征),并采用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分子标记物,比较分子标记物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间的形态学特征及纹理特征的差异,对具有组间差异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分析。结果: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的和平均(290.28±28.90)明显高于ER阴性者(266.26±33.76),鉴别病灶是否表达ER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的圆度(3.99±2.75)明显低于 PR 阴性者(6.11±4.18),联合圆度、紧致度、实体度这3个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病灶是否表达PR时,AUC为0.678;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阳性者的和熵(7.76±0.53)明显高于Ki-67阴性者(7.36±0.50),联合和熵、毛刺度、面积、熵这4个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病灶是否表达Ki-67时,AUC为0.767;P53蛋白(P53)阳性者的紧致度(2.56±1.33)明显低于 P53 阴性者(4.03±2.79),联合紧致度、分形度、实体度、圆度这4个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病灶是否表达P53时,AUC为0.669。结论:乳腺癌MRI影像组学特征与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作为临床术前无创性预测乳腺癌分子标记物表达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10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乳腺癌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术后标本检测分析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组织学分级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Ki-67以及nm23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体积较大(P<0.001);肿瘤形态不规则形能预测ER阴性表达(P=0.035);环形强化是ER及PR阴性表达的预测因子(P=0.022,P=0.012);肿瘤信号增强率(SER)可以预测淋巴结状态(P=0.003),且SERmax值>133%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MRI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表现与病理、分子预后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乳腺癌MRI表现对乳腺癌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肿瘤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乳腺MRI非肿块强化(NME)病变缺乏特征性表现,无论从现有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描述的形态特征、其他表示形态特点的定性或者定量特征(包括纹理特征),还是定量的经典数学模型中提取的动力学参数,临床工作中单一特征类型的应用对这类病变的检出、描述和诊断都极具挑战性,因此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