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 ,5 6岁。因胸闷憋气 1年 ,加重 5 d就诊。查体 :血压 16 0 / 95 mm Hg,ECG:Rv5 >2 .5 mv,左室高电压。超声显示 :L A 34mm L V 5 0 mm RA 36mm RV 30 mm AO 35 mm PA 2 1mm,主动脉瓣叶增粗、回声增强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扩大。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 ,主动脉瓣舒张期显示一条关闭线 ,呈水平方向 ,两端连接主动脉壁 ,正常三叶式瓣叶的“Y”性闭合线消失 ,收缩期瓣叶开放如同二尖瓣 ,向升主动脉侧膨隆呈圆顶状 (图 1) ,舒张期瓣体部可凸向左图 1 左图 :长轴切面 主动脉瓣收缩期向升主动脉侧膨隆 ;右图 :短轴切面 主动脉瓣呈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7岁,因间断发热伴乏力8个月,加重1周入院.4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当时无明显不适,近8个月来因发热在外院多次间断使用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9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mm Hg=0.133 kPa),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心尖部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显示心影向左下扩大;多次血培养均阴性;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2 mm,主动脉瓣及三叶瓣均增厚,回声增强,其中有一强回声的活动性赘生物约2 mm×4 mm,与右冠状动脉瓣相连,舒张期突向左心室流出道,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主动脉瓣重度返流.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63岁,平素身体状况可,高血压病史6年,因活动后心慌、胸闷突发加重入院。患者自诉6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外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未予系统治疗,后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收缩压147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50 mm 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7次/min,律齐,心音有力,P2A2,主动脉瓣区可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心电图示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扩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呈四叶畸形(图1)。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证实主动脉瓣呈四叶式,瓣尖局部钙化。术后病理可见部分区域瓣膜质硬,瓣膜组织内纤维组织增多并玻璃样变性及黏液样变性。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4.
TEE在心脏无支架生物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心脏无支架生物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主动脉瓣位人工无支架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 4 2例 ,年龄 6 1~ 85岁 ,平均 74岁 ,术中应用 TEE于开胸前及关胸前观察瓣膜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评价自然瓣及置入瓣膜的形态及功能。结果  4 2例均为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 ,其中 2例合并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 ,均为中度以上主动脉瓣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全部置换无支架生物瓣膜 ,包括 Elan瓣 2 6例、Cylinder瓣 10例、3F瓣 6例 ,型号 2 1~ 2 9mm不等 ,术后 TEE:置入生物瓣形态正常 ,有效瓣口面积和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 (2 .2± 0 .6 ) cm2 、(8.5± 2 .9) mm Hg(1mm Hg=0 .133k Pa,下同 ;Elan瓣 ) ;(2 .1± 0 .5 )cm2、(8.9± 3.0 ) mm Hg(Cylinder瓣 ) ;(2 .4± 0 .7) cm2、(7.9± 2 .6 ) mm Hg(3F瓣 ) ,瓣膜狭窄 0例、瓣膜局限性返流 3例。结论  TEE在人工无支架生物瓣置换术前补充诊断并协助选择瓣膜类型、术后即刻评价置入瓣膜的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TEE是无支架生物瓣置换手术中必备且可靠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6岁,因反复活动后心悸、胸闷,近期加重入院.患者既往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入院时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此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主动脉根部内径约28 mm,升主动脉近段瘤样扩张,内径约43 mm,大动脉短轴切面示主动脉瓣失去正常形态,呈二瓣化改变,开放时呈左、右两瓣,关闭时呈竖"1"字形,瓣膜回声增厚增强,开放稍受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在新型主动脉人工瓣膜Perceval Sorin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术中、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经主动脉瓣及人工瓣膜Perceval Sorin的血流速度曲线,记录最大跨瓣压差和平均压差,彩色多普勒判断主动脉瓣反流程度,术后有无瓣周漏.结果 15例患者术前均患有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Perceval Sorin置换后,主动脉跨瓣平均压差(12.57±1.99)mm Hg(1 mm Hg=0.133 kPa),瓣口面积(1.37±0.28)cm~2.无瓣周漏,1例(1/15)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口少量反流,余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口微量反流或未见反流.结论 Perceval Sorin置换手术后,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明显减低,瓣口面积明显增大.超声心动图能及时准确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男,19岁,因"自幼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胸闷2年"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及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杂音及轻度舒张期杂音,股动脉可闻及枪击音.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1)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12 mm,收缩期室水平左向右分流,最大分流压差166 mm Hg(1 mm Hg=0.133 kPa),见图1;(2)主动脉右冠窦破入右心室流出道,右冠窦壁菲薄,呈瘤样凸向右心室,瘤壁破口5 mm,于破口处扫查到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最大分流压差99 mm Hg;(3)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并中度反流(图2).患者择期手术,术中所见: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约20 mm,未发现主动脉窦瘤破裂,但主动脉右冠瓣叶冗长、明显脱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69岁。因心累气促1周入院。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开放受限,右冠瓣上可探及大小约4 mm×8 mm×11 mm中等团状偏低回声附着,随瓣叶摆动;主动脉根部前方可探及大小约10 mm×19 mm的低弱回声腔,该回声腔大小固定,与周围结构未见相通,腔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1主动脉瓣轻度狭窄;2右冠瓣异常回声团,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3主动脉瓣瓣周低回声腔,提示脓肿形  相似文献   

9.
杨丽丽 《临床荟萃》2008,23(6):440-441
例1,女,46岁,以突发左上腹痛伴胸闷12小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心率54次/min,血压118/70mm Hg(1 mm Hg=O.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于心尖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短暂1/6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7岁,头晕、双下肢麻木3 d,胸背部剧烈疼痛6 h,昏迷2 h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min,血压160/70 mm:Hg(1 mm Hg=0.133 kPa),双侧颈动脉、上腹部及双侧股动脉区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第1听诊区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3月,我们对1例剖宫产突发窒息新生儿给予急救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产妇于2010年3月4日8:00入院,系第2胎第2产.入院后因瘢痕子宫要求行剖宫产手术.该产妇入院时血压为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胎心134次/min,胎动良好,预产期为2010年3月4日.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57岁,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午后低热,伴咳嗽、咳痰及头晕。体格检查:心率87次/min,律齐,血压110/38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水冲脉。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前瓣毛糙,并可见絮状回声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53岁。查体发现主动脉瓣异常1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左室扩大,余房室腔大小正常;主动脉瓣叶轻度增厚,呈四叶式,舒张期瓣口呈"X"字形(图1),收缩期开放轻度受限,前向血流加快,峰值流速2.2m/s、峰值压差19 mm Hg,舒张期见中-重度反流。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四叶式畸形可能,主动脉瓣反流(中-重度)。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见主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49岁。以活动后心累、气紧2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1+个月前,活动后上述症状较前加重,伴有晕厥,发作较频繁,每次持续数分钟,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呼吸困难。外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升主动脉瘤样增宽,主动脉瓣异常回声,考虑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二、三尖瓣轻度反流。我院体格检查:心率85次/min,血压107/63 mm Hg(1 mm Hg=0.133 k Pa),体温36.6℃。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完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某患者,女,34岁,因停经35 d后阴道少量流血1 d,下腹痛1 h于2006年3月29日2l时5分入院.以往月经规律,周期25 d,经期3~5 d,量中,无痛经,最后一次月经:2006年2月22日,量同以往,入院时查体:体温36℃脉搏90 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痛苦面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下腹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 ).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发热8个月,伴进行性胸闷、心悸、下肢水肿及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入院体检:BP120/55mm Hg(1mm Hg=0.133kPa,下同),患者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6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及腋下传导;主动脉瓣区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病理性周围血管征:水  相似文献   

17.
人工瓣膜置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瓣膜置换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外径人工瓣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1/2008)关于人工瓣膜置换相关文献,检索词为"人工瓣膜、瓣膜置换".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有13项实验77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人工瓣膜置换后左房内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均较置换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双叶瓣与单叶瓣比较,双叶瓣置换后左房直径、最大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较显著;与有支架瓣膜比较,无支架生物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优于有支架生物土动脉瓣.为小主动脉瓣患者研制的外径21 mm主动脉瓣,初步研究显示其置换后最大跨瓣压差在22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与23 mm机械瓣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相同.结论:人工瓣膜置换可明显改善瓣口的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构型,其中双叶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单叶瓣,无支架生物瓣明显优于有支架生物瓣,外径21 mm人工瓣膜置换后左室射血分数、最大跨瓣压差与23 mm人工瓣膜差异不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6岁。因反复咳嗽,低热二月余入院。体检:Bp14/7kPa,HR90次/分,T37.8℃,听诊:主动脉瓣区SM°,DM°。X线:主动脉影略增宽。核磁共振:升主动脉增宽40mm。心电:窦速,非特异性ST-T改变。血培养:三次均呈阴性。超声显示:1、左房内径40mm,左室内径55mm,左室壁厚度11mm,收缩活动无异常,左室EF=75%。2、升主动脉内径40mm,主动脉瓣二叶纵裂式,瓣膜增厚,并有一24mm×4.0mm赘生物附着,随心脏活动飘动于主动脉瓣上及瓣下,彩色血流示中度主动脉瓣返流,连续多普勒测主动脉跨瓣压差为68mmHg。主动脉右、无冠窦分别见一19mm×24mm及11mm×19mm…  相似文献   

19.
梁新华  李志忠 《临床荟萃》2008,23(12):904-904
患者,女,26岁,孕第一胎,因停经38周,纳差半个月,恶心,呕吐1周,黄疽2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宫高34 cm,腹围97 cm,左枕前位(胎位),未入盆,胎心音139次/min,规律.  相似文献   

20.
白阳静  仇桂东  龚仁蓉 《华西医学》2009,(11):3070-3071
患者,男性,44岁,因"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伤口感染"2009年3月收入院,自诉半月前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伤口感染自动出院,曾在院外自行换药,因伤口反复渗血、渗液,不能痊愈就诊。查体:T:36.8℃;P:110次/分;BP:110/75 mm Hg,R:20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