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以及对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5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8例和有创通气组27例,观察两组的呼吸、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人工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最后转归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通气后2h、6h和12h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通气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通气后的上述指标与有创通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通气组平均通气时间及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有创通气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和有创通气均对重症哮喘患者有良好疗效,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无创伤性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通气时间和通气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近10年来机械通气有了很大进展,表现为通气新模式的不断增多,通气策略的改变,各种辅助通气方法的研究和监护技术的进步。这些通气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危重病呼吸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正压通气对肺及其它重要脏器的影响及人机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提高所促进...  相似文献   

3.
机械支持通气的目的是支持适当的通气和氧和,减轻呼吸困难,促使疲劳的呼吸肌休息和修复。提供这种呼吸支持的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ventilation,AC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症复苏患者小潮气量通气与常规通气的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将246例采用机械通气危重症复苏患者,根据应用机械通气潮气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20例,小潮气量通气组126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3d后的血气(pH、PaO2、PaCO2、SaO2)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两组机械通气后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常规潮气量通气组120例,死亡32例,病死率26.66%。小潮气量通气组126例,死亡20例,病死率15.8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死率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危重症复苏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小潮气量通气能够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高频通气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lilation,HFV)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实验和临床验证的通气技术。60年代后期瑞典人Sjostrand试将略高于死腔量的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同时将呼吸频率提高到100次/分,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德国Lukenheimer等于1972年首次研究出高频振荡通气人工呼吸机。在80年代加拿大Bryan及日本宫坂发明了活塞式HFO人工呼吸机Hummingbird。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抢救7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在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A)呼吸支持中的利弊。方法 在7例重症SARS中对其中6例行无创通气,3例行有创通气,监测上机前后的症状变化、血氧饱和度变化、并发症的出现及预后。结果 上机后缺氧症状及血氧饱和度均有好转,2例改为有创通气后血氧饱和度较无创通气时改善,6例无创通气患者死亡3例,3例有创通气者全部死亡。讨论重症SARS病例特点有利于无创通气治疗,出现低氧血症应首先考虑无创通气,且无创通气有利于重症患者的长途转运。有创通气对重症SARS治疗中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并未明显降低痛死率,选择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肺保护性通气在重度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呼吸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入院的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需机械通气48h以上者,进行低潮气量(6~8mL/kg)和适度PEEP模式的通气治疗。结果 共34例接受治疗。24例治愈,死亡10例,所有幸存者通气0.5~3h低氧血症即可纠正。结论 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适合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呼吸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ARDS及肺炎的发病率,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脱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间歇负压通气时通气压力对实验犬的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实验犬股静脉插入Swan-Ganz漂浮导管,比较不同负压水平时实验犬的潮气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间歇负压通气能够增加实验犬潮气量,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间歇负压通气是一种安全、无创和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两种不同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年龄18~68岁需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12例。全身麻醉诱导插双腔管后,侧卧位行双肺定容通气(TLV-VCV)后Ⅰ组先单肺定容通气(OLV—VCV)30min后行单肺定压通气(OLV—PCV),Ⅱ组单肺通气的顺序与Ⅰ组相反,即先定压通气(OLV—PCV)30min再定容通气(OLV—VCV)。双肺定容通气后,每种单肺通气后30min测定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潮气量(VT)、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同时抽动血测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aO2、S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患者TLV-VCV,OLV-VCV与OLV-PCV期间的HR、MAP、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VCV和OLV-PCV的Ppeak和Pmean较TLV-VCV高(P〈0.05或P〈0.01),而OLV—VCV又比OLV-PCV高(P〈0.05或P〈0.01);OLV.PCV的PaO2较OLV-VCV高(P〈0.01),三种通气的VT、Sa02、PET,C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定压通气效果优于单肺定容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传统通气策略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指导今后ARDS患者的通气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2年内39例ARDS患者行两种不同通气策略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ICU住院日、住院费用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自2010年10月份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以来,我科收治的ARDS患者获得更长的28天无机械通气日,更短的ICU住院日,更少的住院费用及更低的病死率。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运用使ARDS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近年来发现,对某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反而加重原本存在的肺损伤和炎症。因此,有些学者对高压高容通气、高压低容通气和低压高容通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潮气量过大对肺泡的牵拉作用是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最重要原因。因而,提出了“容积损伤”(volutrauma)的概念。急性肺损伤(ALI)/ARDS患者多同时存在多种可致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使ARDS患者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易感性增加,而且降低机体对肺损伤的修复能力。ALI/ARDS患者广泛存在的肺不张和肺水肿使肺脏的有效充气容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的方法进行脱机。两种方法脱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严重呼吸衰竭情况下,控制性机械通气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尽早切换为辅助通气.带有负载可调增益因子比例辅助通气(PAV+)为一种新兴的辅助通气模式,它是一种不需要设置目标潮气量、流量或压力,呼吸机提供的压力与患者的瞬时吸气努力成比例,让患者能舒适地达到自身的通气需求,患者吸气流速...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和调整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 2 0年来 ,机械通气最主要进展之一就是出现了多种新的机械通气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治疗阶段和不同治疗目标以及呼吸机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选择不同的通气模式 ,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1 机械通气模式的分类机械通气模式很多 ,各具特点 ,为便于理解和记忆 ,我们将机械通气模式做以下分类 ,供参考 ,见表 1。表 1 机械通气模式的分类(一 )按吸气触发形式来分  1 控制通气 (controlledventilation ,CV) :呼吸机引发  2 辅助通气 (assistedventilation ,AV) :自主吸气引发 (负压或流速 )。此外 ,同步间…  相似文献   

15.
有关机械通气模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1 最常用的还是那几种“老”通气模式在众多机械通气的技术和方法中 ,有不少人认为通气模式是最难学习和掌握的 ,随着呼吸机的不断更新换代 ,通气新模式也层出不穷 ,加上呼吸机厂家的宣传和极力推荐 ,真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觉。其实 ,迄今为止 ,最常用的通气模式 ,还是老的那么几种。 2 0 0 0年美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杂志 ( Am JRespir CritCare Med)发表了 Esteban等的一份调查报告 〔1〕,该调查范围包括北美、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41 2个内科、外科 ICU(不包括儿科 ICU、术后恢复病房和 CCU)。在调查时正在接受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临床对肺挫伤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多采用辅助模式,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和SIMV联合PSV模式。2000年1月2005年4月,我科对收治的60例肺挫伤患者采用这3种通气模式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早期通气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是瑞士哈美顿(Hamilton Medical)公司装配在伽利略(Galileo)、拉斐尔(Raphael)等型号呼吸机上特有的闭环通气模式。它由Hamilton Veolar的分钟指令性通气(minute mandatory ventilation,MMV)发展而来,是一种结合了容积和压力两种控制模式优点的全自动通气模式。早在1977年,Hewlett等[1]就提到了  相似文献   

18.
张俊英  李鹏 《全科护理》2014,(21):1975-19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目前有很多非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频通气(HFV)等,临床中加强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应用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 ,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但这种有创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多 ,费用高 ,护理工作量大等问题。自 Meduri报告用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后 ,无创正压通气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NPPV )得到广泛的应用 ,双水平气道正压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大大促进了无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 ,在急诊危重病的抢救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1 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p…  相似文献   

20.
郭安 《新医学》2006,37(10):645-647
目的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肺癌术后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8例肺癌术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其术后采用机械通气方式不同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组(序贯组,19例)与单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非序贯组,19例)2组。序贯组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非序贯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机械通气的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入住ICU的时间,并比较序贯组改用无创通气前后的指标。结果序贯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入住ICU的时间比非序贯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2±5)d比(24±11)d、(12±5)d、(27±13)d。2组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序贯组拔除气管内导管,改用无创机械通气3h后,通气指标、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肺癌术后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