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股骨上段粗隆区由于骨肿瘤、骨病等原因造成的术后骨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主要以游离自体骨、异体骨或复合骨充填,也有报道用带血管髂骨或腓骨移植。笔者从2006年根据肋骨自然弧度解剖特点,采用游离带血管肋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固定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治疗下肢骨折所致的骨不连接、骨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通过带血管蒂腓骨瓣顺行移位修复胫骨上部骨缺损、骨不连接;通过带血管蒂腓骨瓣逆行移位修复胫骨下部骨缺损、跟骨缺损、骨不连接,并可用于膝、踝关节融合。结果 经过术后1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1个月)随访,肢体功能按照Enneking系统等级评分标准:26~30分18例,20~25分2例,15~20分1例。术后2个月内均见植骨开始生长,除1例5个月骨性愈合外,术后3~5个月均达骨性愈合,21例均于术后出现移植骨增粗,接近受区骨直径。18例膝关节功能正常,6例术前已有关节僵硬,术后经按摩等康复疗法,膝关节活动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接、骨缺损,无须行血管吻合.可一次完成骨架重建.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自开展显微血管手术以来,带血管蒂游离骨移植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中四肢大块骨缺损的病例,尤以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术最为理想。为了进一步了解腓骨血供,提高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作者在50例经血管灌注过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对腓动脉的起始与腓骨血供作了系统的解剖,对腓骨血供分布进行了分类,进一步了解腓骨血供,以指导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1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开始骨痂生长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小腿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及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2~20cm.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长度为15~30 cm,单侧或双侧切取带知名血管的骨瓣.若双侧切取腓骨瓣,则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之成为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设计好长度的腓骨瓣切除后,将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沿骨面向两侧剥离至骨嵴,防止损伤血管,将双腓骨的前内侧面相对折叠,两断端固定,缝合相对缘的游离骨膜,使骨膜包裹腓骨,组合为直径增粗的带知名血管的腓骨瓣.解剖游离出受区血管,将腓骨瓣植入骨缺损区,如不稳定,可加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以免影响移植血管的再通.患肢稳定后,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检查吻合血管的血运情况,情况良好后闭合切口.结果 术后病者均随访,有完整门诊病历及X线资料,时间为5~13年.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吻合血管再通,无发生移植骨坏死及吸收,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移植骨与受区骨均1年后骨性愈合,大约5年后髓腔再通,患肢与健侧肢体X线表现无差异,骨肿瘤无复发.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负重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良好方法,并发症少,残废率低.  相似文献   

6.
邓莲芳  周维星 《江苏医药》1992,18(10):540-541
用显微外科方法,作带血管蒂带骨膜的腓骨头干倒置修复股骨粗隆及头颈部缺损5例,利用带血管蒂的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3例。经随访,认为该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能够比较好地恢复剪力区的负重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小儿胫骨骨髓炎后遗留大块骨缺损治疗较为困难。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96年12月行同侧带血管肌蒂腓骨移植治疗小儿腹骨骨髓炎致大块骨缺损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岁,平均45岁。骨缺损原因均为股骨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死骨摘除所致。临床上表现为患儿小腿发育较差,疤痕组织增生,小腿向内弯曲、短缩畸形,行走困难或戴支架破行,6例均经X线片确诊。胶骨缺损长度52cm~11.scm,平均8scm。术后经1.5~75年的随访,内移的肺骨均已完全胜骨化,除1例仍遗留Zcm短缩畸形外,其余5例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颜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346-34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的肋骨植骨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下胸椎椎体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大块髂骨植骨的方法,治疗组采用带血管蒂肋骨植骨的方法,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带血管蒂肋骨组的术后植骨块坏死率低于大块髂骨植骨组,P〈0.05,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带血管蒂肋骨植骨可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新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采用同侧带逆行血管蒂的腓骨并皮岛移位修复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之胫骨缺损,并通过监测皮岛观察植入腓骨的血循环情况.结果临床应用2例,监测皮岛血循环良好,植入腓骨两接骨端均达到早期骨性愈合.结论同侧带血管蒂腓骨并皮岛移位术为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提供了一种效果可靠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对18例四肢长骨骨缺损(其中6例合并皮肤缺损),皮肤缺损8cm×3cm~20cm×7cm,骨缺损6~14cm;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加自体植骨治疗,其中切取骨皮瓣面积9cm×4cm~23cm×8cm,切取腓骨瓣长8~18cm。结果 6例骨皮瓣及12例骨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生长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移植骨12个月后增粗与受区骨基本相似。结论游离腓骨(皮)瓣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伴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58例患者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用骨刀凿取4.0cm×2.0cm×1.0cm带血管蒂股方肌蒂骨瓣,直视下骨折解剖复位,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将带血管蒂骨瓣移至股骨头颈处,可吸收丝线缝合。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5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优35例,良18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91.37%,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带血管蒂股方肌骨瓣移植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可行性强、血供好、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和功能优良率高,能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在39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中,手术时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的颈钉,在X线片上观察动力髋螺钉的颈钉在股骨颈中的位置。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34例,位于股骨颈下部3例,位于股骨颈上部2例,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的比率为87%。结论应用解剖学定位方法置入动力髋螺钉时能够使动力髋螺钉的颈钉位于股骨颈中央部位。本方法对提高手术质量,减少X线对手术人员的辐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于手术时没有床旁X线仪器的基层医院其临床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骨槽内。结果 随访2~11年,50例术后4~6个月达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结论 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血运丰富,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股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s髋关节评分评定患髋功能。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3.4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髋关节内翻及内固定失效。按Harriss评分标准:优44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无需特殊塑形,头颈内多平面固定,固定牢靠、允许早期活动;同时对股骨头血供影响较小,不破坏骨膜,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可靠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骨水泥增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 1名志愿者 CT资料导入 Mimics 19.0和 Geomagic studio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 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 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内固定模型并与股骨模型按照标准手术技术装配,以 step 格式导入 Hypermesh14.0软件中截骨得到 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截取螺旋刀片近端周围部分松质骨重新 定义为骨水泥部件,分别存为 A模型(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 B模型(骨水泥增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设置 材料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分别储存为 K文件导入 LS-DYNA软件进行分析,观察螺旋刀片切割程度、股骨颈内 翻变化、股骨颈旋转程度、股骨近端应力分布和股骨近端位移。结果 骨水泥增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模型的螺旋 刀片切割程度较轻,股骨头颈骨块内翻和旋转角度、骨折端应力和位移均较小。结论 骨水泥增强股骨近端防旋髓 内钉治疗高龄 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改良髋关节前外侧(S-P)入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术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38例,根据术中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植骨组18例,行改良S-P入路切开复位双头加压空心钉+同种异体腓骨棒植入术;非植骨组20例,行切开复位普通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口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6.32±5.28)个月。植骨组骨性愈合1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非植骨组骨性愈合12例,股骨头坏死8例。植骨组骨折愈合率、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哈里斯(Harris)评分均优于非植骨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非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非植骨组5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P入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腓骨植入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可明显提升骨折愈合率,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相似文献   

17.
髋部病变造成的股骨颈骨缺损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治疗方法较多。8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及修复外科的发展,利用带血管蒂的肌骨瓣、骨膜瓣修复髋部病损的新方法开始用于临床[1~3]。作者近6年来采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髂骨与骨膜瓣转位治疗髋部病损31例,获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本院65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进行股骨颈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方肌带蒂骨瓣植骨,观察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骨折部位及粉碎程度,术后是否早期负重与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关系。结果经过6~60个月的随访,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优42例,良18例,优良率为92.3%,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率为7.7%。结论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复位、内固定及股方肌带蒂肌骨瓣移植(提供了充足的血供),并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本术式不失为基层医院治疗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手术切口平均长7.0 cm,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0.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3例。结果17例随访,随访期1~3年优良率82.4%。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解决了因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问题,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