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穿刺侧肢体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00例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砂袋压迫穿刺点4h~6h,6h后穿刺侧肢体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屈伸或取对侧卧位。如果病人不习惯平卧位排尿可以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12h后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结果]两组病人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睡眠障碍、腰酸背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术后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减少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和卧床时间,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玉华 《现代护理》2002,8(6):418-419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 经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2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2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因卧床和患肢制动时间长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探索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实验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两种时间、方式进行术后指导、护理观察.结果经统计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术后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今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和患肢制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韩淑贞  张利岩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075-1077
卧位是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增进病人的舒适程度,是护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体现。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诊断冠心病、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传统方法要求术后穿刺点常规沙袋压迫6~8h、术肢制动并加压包扎12h、平卧24h,但此法常致病人腰酸背痛、下肢麻木、排尿困难、失眠、腹胀、焦虑甚至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增加了病人痛苦和护理工作量。为了指导临床护理,增进CAG术后患者舒适程度,特将此类患者术后卧位和卧床时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缩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丰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23-824
目的:探讨缩短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后卧床时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在加强术前准备、术后宣教,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同时,通过改进拔管,固定,包扎方法,对213例CAG患者卧床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使CAG术后卧床时间缩短至6h,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缩短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住院天数和经费开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和病人卧床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3例行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指压股动脉穿刺部位10min~15min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以1kg砂袋压迫伤口,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6h、3h和2h,之后去除砂袋、拆除弹力绷带,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结果]C组病人腰背部疼痛、术侧肢体麻木不适感较A组明显减少(P〈0.001),下床排尿的舒适度较A组、B组增加(P〈0.001),而3组间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之后下地活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的循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找出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循证组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h,6h后病人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12h后可在床旁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纽卧床时间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并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朱丽娟  张丹云  卞肇蒙  陈茂华  孙军 《护理研究》2008,22(12):1079-1080
[目的]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找出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并无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循证组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 h,6 h后病人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 h,12 h后可在床旁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找出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并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冠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术后制动时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适的制动时间,会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机体恢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8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肢体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制动时间的两组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情况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腰背酸痛、术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是安全的,可促进机体康复,增进食欲,减轻腹胀,减少腰背疼痛、术肢麻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穿刺活检术后卧床制动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孙勤 《护理研究》2004,18(10):871-872
我科作为科研病房,为了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针对性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观察,从2 0 0 3年3月对符合科研条件的病例进行肝穿刺活检术。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和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对肝穿刺术后并发症预见和预防水平也不断提高,护理常规要求肝穿刺活检术后卧床制动12h[1,2 ] 。卧床制动过长,病人感觉疲劳、全身酸痛不适和生活自理缺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研究合适的肝穿刺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5 6例肝穿刺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观察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3年3月—2 0 0 3年10月住入我科符合科研条件的乙型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9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给予术前护理及准备、术中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死亡、手部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神经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较理想的替代途径,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魏芙蓉  罗晓  李林 《护理研究》2007,21(24):2212-2213
介入手术是心脑血管诊断与治疗的最有效的手段,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而心脑血管有病变的大多为老年病人,随着心脑血管介入术的深入开展与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接受介入诊疗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因此探讨介入术后缩短病人卧床时间与提早进行体位的改变与下床时间,以提高病人的舒适的护理研究,成为护理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进行冠状动脉及脑血管介入手术病人184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75例,脑血管造影47例,心血管及脑血管同时造影62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植入术25例,脑血管…  相似文献   

15.
16.
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患者经其他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5例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给予正确、全面评估,并与医生讨论、制定开通静脉通路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目的与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选择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三向瓣膜单腔PICC管.结果:本组5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入PICC管至下腔静脉,其中2例分别留置导管110d、63d后病情好转拔管;1例留置导管18d后因病重死亡而拔管;1例留置导管已90d,1例在层流病房内置管后目前均正常使用.本组均无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时上腔静脉狭窄和穿刺困难无法将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管是开通静脉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18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B组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c组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郭慧 《护理研究》2008,22(24):2221-2221
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是经桡动脉穿刺、插管,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能够更多地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