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03-3703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接受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出院前测试了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18.6分)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上肢为(65.6&;#177;19.8)分,下肢为(36.2&;#177;9.2)分]均明显优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lt;18.6分)患者[上肢为(51.5&;#177;12.4)分,下肢为(28.3&;#177;6.8)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54,2.729,P&;lt;0.05),Bathel指数(67.3&;#177;15.0)也明显优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患者(56.9&;#177;10.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37,P&;lt;0.01)。结论 对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的脑卒中患者,康复处方设计应更有针对性,增加训练时间,提高训练频度。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与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心理干预2周以及4周后,HAMD评分以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8&;#177;2.86)比(24.57&;#177;3.47)分(P&;lt;0.01);(14.35&;#177;3.12)比(21.07&;#177;2.5)分(P&;lt;0.01);(14.98&;#177;7.39)比(19.69&;#177;6.42)分(P&;lt;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蒋中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343-5343
为探讨高压氧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脑电生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将168例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2例,治疗前、后做脑电图并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两组治疗后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治疗组好转明显,异常率由治疗前的98%降为5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13.64,P&;lt;0.01)。发病12h前介入高压氧治疗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29.38&;#177;7.21变为9.46&;#177;8.23,12h后介入治疗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8.13&;#177;8.97变为12.11&;#177;6.64,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说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早期短程康复干预对急性期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及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对PSD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评分量表对68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评定,分为PSD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部CT扫描,对部分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治疗10d。结果:PSD组与对照组在病灶最前点到额极的距离比值(0.33&;#177;0.087和0.44&;#177;0.1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0.86&;#177;9.80和6.12&;#177;4.79)、伴发焦虑评分(43.50&;#177;7.99和32.48&;#177;8.66)及伴发疾病评分(7.29&;#177;3.75和4.76&;#177;3.30),病灶发生的前后部及社会支持多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病灶体积、既往史评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情况、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病灶类型及病灶左右部等方面的比较6个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24-4,01,x^2=8.08,4.04,P&;lt;0.01)。康复治疗组与非康复治疗组在PSD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0.5818,P&;gt;0.05)。结论:PSD的发生与患者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否伴发焦虑和其他疾病及社会支持多少等因素相关。早期、短程的肢体康复治疗对PS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177;6.2.治疗前为18.5&;#177;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177;8.5;对照组为22.6&;#17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gt;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a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4.8l&;#177;2.05,(11.2&;#177;3.8)分;20.42&;#177;1.82,(25.3&;#177;4.2)分;15.10&;#177;4.08,(16.3&;#177;2.5)分,P&;lt;0.01),Baa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60.1&;#177;12.1),(26.1&;#177;6.8),(51.6&;#177;11.2)分,P&;lt;0.01].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致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62例)。观察抑郁与性别、脑卒中性质、病灶部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抑郁患者采用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以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抑郁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lt;0.05),氟西汀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治疗前后HAMD平均分分别为24.1&;#177;4.9,5.1&;#177;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因素有肯定的关系,氟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的关系,从而评价临床监测并调控脑梗死患者血清HDL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06/2002-12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DL含量,并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正常组与血清HDL降低组间的病灶大小分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及复发比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HDL含量[(1.03&;#177;0.27)m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1.63&;#177;0.24)m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9,P&;lt;0.01)。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降低组与血清111)L正常组相比,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4.88,P&;lt;0.001,x^2=12.59,P&;lt;0.01),复发型比例明显增多x^2=6.35,P&;lt;0.05),临床疗效明显差于后者(x^2=5.85,P&;lt;0.05)。结论:血清HDL含量降低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复发及临床疗效有影响。监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DL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辉  蔡定芳  陈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04-6106
目的:测定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xcitafory amino acid cartier 1,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海马数密度值的影响,探讨脑缺血神经保护新方法。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反义寡核苷酸组(简称反义组)和正义寡核苷酸组(简称正义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 blot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YC染色、尼氏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海马数密度值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缺血区EAAC1表达(0.61&;#177;0.03)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20&;#177;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49,P&;lt;0.01),而反义组表达(0.31&;#177;0.01)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9.33,P&;lt;0.05)。反义组大鼠梗死体积(101.33&;#177;15.08)mm^3显著小于模型组(140.5&;#177;20.27)mm^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66,P&;lt;0.01),反义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33&;#177;0.41)分,显著高于模型组(1.42&;#177;0.3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8.51,P&;lt;0.01),海马各区数密度值均高于模型组(P&;lt;0.01和P&;lt;0.05)。结论:EAAC1反义寡核苷酸对急性脑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昕  许霁虹  祝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25-7627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03-01/2004-05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入院时发病时间均不超过24h,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MgSO4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3d、3个月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采用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脑梗死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用药后3d和用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分别为(19.84&;#177;6.43)和(10.11&;#177;5.65)分,较对照组(24.76&;#177;7.05)和(17.65&;#177;6.30)分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和P&;lt;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治疗组疗效评定较对照组有显著性进步(P&;lt;0.05)。结论:MgS04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大连市友谊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70例(发病72h以内),将2003-01/12未成立卒中单元时住院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神经内科治疗,2004-01/12住院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88例患者设为卒中单元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5d和1个月时评估3次,评估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Barthel指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结果17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时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15d时,卒中单元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治疗1个月时差距更大(18.77&;#177;9.68,23.22&;#177;16.33,P&;lt;0.05;11.24&;#177;7.63,18.32&;#177;10.23,P&;lt;0.01)。(②barthel指数:入院时两组比较无差异,治疗15d和1个月时,卒中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d:50.23&;#177;38.66,42.33&;#177;34.26;1个月:66.23&;#177;36.66,51.36&;#177;34.33,P&;lt;0,01)。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脑水肿量,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脑水肿量分别为(21.52&;#177;5.52),(19.48&;#177;5.47)mL;而亚低温组脑水肿量分别为(17.14&;#177;4.57),(12.57&;#177;4.01)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6,8.45,P&;lt;0.05)。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为(53.95&;#177;8.78),(62.43&;#177;7.95)分;亚低温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60.90&;#177;8.73),(71.38&;#177;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爱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18-5219
目的:对不同职业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与心理障碍情况进行测评,以了解此类患者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方法:依是否从事手工业工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患者分为A组40例,B组35例。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均给予相同的上肢康复训练方法。结果:两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3.43&;#177;7.52)分、(14.35&;#177;8.0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56&;#177;6.12)分、(19.21&;#177;6.26)分,两项评分比较t=0.51,0.24,P&;gt;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56&;#177;3.42)分、(8.12&;#177;3.56)分相比较t=0.69。P&;gt;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为(11.46&;#177;2.12)分、(7.42&;#177;1.89)分.两组HAMD评分比较t=8.66,P&;lt;0.01。A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分级Ⅰ.Ⅱ.Ⅲ,Ⅳ,V,Ⅵ分别为21,9,5,2,2,1例和8,7,10,5,4,6例,B组分别为18,6,3,6,1,1例和10,6,8,5,4,2例。两组治疗前后比较u=0,38.0.99,P&;gt;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u=3.55,P&;lt;0,01,B组治疗前后比较u=1.96.P&;lt;0,05。结论:临床医疗手段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但非医疗因素对不同职业患者康复过程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训练的随机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薛嘉  罗祖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47-2747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l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综合康复组联合应用运动再学习(MRP)和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患者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综合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l0&;#177;7明显减少,与对照组18&;#177;9相比,t=4.07.P&;lt;0.001;FMA(72&;#177;28),MBI(80&;#177;24)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等于3.99和6.50,P&;lt;0.00l。结论 早期介入MRP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进行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将脑卒中患者分入综合康复组及一般康复组。通过观察早期康复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早期康复做相应的临床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177;0.5)分,一般康复组为(12.3&;#177;0.81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综合康复组为(73.4&;#177;2.1)分,一般康复组为(66.4&;#177;2.5)分。综合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每减少1分,需花费人民币1203.2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花费人民币402.6元;而一般康复组需1715.9,427.6元。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在降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较一般康复有更好疗效,且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上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动输氧器(静舒氧)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观察静舒氧对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2003-10/2004-06收治的168例无严重心、肺、肝、肾损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肌力≤3级和肌力&;gt;3级分为轻症及重症两类,并随机编入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自动输氧器(静舒氧)治疗,250mL/次,1次/d,10d为1个疗程,使用一两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血液黏稠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改良SSS)评分,以评判疗效。结果:血液黏稠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两组患者血液黏稠度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O.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lt;0.05);改良SSS评分治疗组重症患者治疗前为28.9&;#177;7.0,治疗后为16.0&;#177;4.0,轻症患者治疗前为8、8&;#177;4.3,治疗后为3.6&;#177;3、4,对照组重症患者治疗前为26.9&;#177;6.6,治疗后为19.9&;#177;7.2,轻症患者治疗前为9.0&;#177;4.4,治疗后为4.8&;#177;3.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02~11.004,P&;lt;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525~-2.343,P&;lt;0.05)。结论:自动输氧器(静舒氧)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治愈率有帮助作用,且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03-06/2004-06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疗程为10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降低,分别为治疗组降低(14.01&;#177;1.23)分,对照组降低(8.02&;#177;0.5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治疗后NIH—NINDS卒中评分平均降低为治疗组(6.11&;#177;3.21)分,(2.01&;#177;1.4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息义(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确实可以影响预后、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进一步促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听觉P300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陵川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VD患者(痴呆组)和30名健康老年人(正常老人组)应用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期应用简明精神状况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痴呆组MMSE(17.52&;#177;3.57)分值低于正常老年人组(26.57&;#177;1.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2.89,P&;lt;0.01);与正常老年人组相比,痴呆组点靶P300中的P2,N2,P3潜伏期长,P2,P3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524~4.592.P&;lt;0.05~0.01);而痴呆组P300在3个脑区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痴呆组P300中的P3波潜伏期与MMSE分值呈负相关(r=-0.534,-0.558,-0.529,P均&;lt;0.01)。结论:VD患者的P300有多指标变异;P300变异指标与其认知功能缺损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鸿  郭阳  郑东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06-450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ese neurologic functional scale,CNFS),并与2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IGF-1水平[(99.48&;#177;33.76)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9.90&;#177;35.47)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P&;lt;0.05)。大梗死组IGF-1水平[(71.41&;#177;22.37)μg/L]显著低于中梗死组[(107.99&;#177;23.15)μg/L](q=3.05,P&;lt;0.05)及小梗死组[(134.96&;#177;25.24)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44,P&;lt;0.01)。中梗死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小梗死组(q=3.21,P&;lt;0.05)。病情重度组IGF-1水平[(74.57&;#177;22.54)μg/L]显著低于中度组[(102.11&;#177;23.07)μg/L](q=2.91,P&;lt;0.05)及轻度组[(131.58&;#177;23.89)μg/L](q=6.25,P&;lt;0.01)。病情中度组IGF-1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q=3.26,P&;lt;0.05)。CNFS差者IGF-1水平低,急性脑梗死组言语功能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IGF-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和-0.55,P&;lt;0.01)。结论:IGF-1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GF-1与CNFS关系密切,监测IGF-1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及估计预后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