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早期诊断HIV合并结核分支杆菌(tuberculosis,TB)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确诊HIV合并TB感染患者为实验组,40例HIV未合并TB感染患者为对照,分别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素PPD和血清结核抗体试验,并比较这四项检验结果对HIV合并TB潜伏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40例HIV合并TB感染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诊断HIV患者合并TB感染的敏感性为65.0%(26/40)、特异性为97.5%(39/40),显著优于痰找抗酸杆菌17.0%(7/40),PPD 15%(6/40)和结核抗体40.0%(16/40)(P0.05)。且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免疫严重抑制(CD4100/mm3)的患者其敏感性也高达60.0%。40例HIV患者中未合并TB感染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假阳性率仅2.5%(1/40),而结核抗体假阳性率却有32.5%(13/40)。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较痰找抗酸杆菌,结核抗体等临床常规结核病诊断方法更敏感、特异,对判断HIV合并TB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该地区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的发展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177例HIV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统计这些病例中感染TB的例数,分析该地区HIV感染者合并TB感染的百分率,并进行TB药敏分析.结果 在177例HIV感染患者中有29例患者合并感染TB,占16.38%,其中男21例,占72.41%(21/29),女8例,占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9例HIV合并TB感染患者中,TB对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异烟肼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100.00%、89.65%、75.86%.结论 HIV合并TB感染是HIV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在临床中应加强检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以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结核病(TB)患者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在TB患者中是否开展常规HIV抗体的筛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0个县作为调查点,对调查点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期间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开展HIV抗体筛查工作。结果项目期间共纳入有效病例1765例,进行HIV抗体初筛1714例,受检率为97.11%;检测出TB/HIV双重感染者3例,检出率为1.75‰。结论浙江省TB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IV感染,有必要在TB患者中开展常规HIV抗体的筛检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5年全球约有1 040万人感染了MTB,约有11%病人同时是HIV感染者;死亡的140万中有40万例为HIV合并MTB感染者。约5%肺结核(TB)病人进行了HIV检测,在HIV阳性的TB病人中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比例为78%。即使如此,目前MTB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结核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筛查与治疗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方法 通过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TB/HIV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收集并分析温州市2011-2013年TB/HIV双重感染双向筛查、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以及抗结核治疗转归情况数据资料. 结果 3年共登记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3694例次,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3534例次,结核病检查率95.67%;发现结核病患者45例,结核病检出率1.27%.共登记结核病患者17 140例, HIV抗体检测3067例,检测率为17.89%;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13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42%.双向筛查双重感染患者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605,P0.01).累计发现双重感染患者58例,抗结核治疗率91.38%(53/58),抗病毒治疗率55.17%(32/58).25例纳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管理.1年转归治愈率36.00%(9/25),治疗成功率(治愈+完成疗程)80.00%(20/25),死亡占8.00%(2/25). 结论 结核病防治机构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实施双向筛查、共同管理,是早期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B/HIV双重感染患者在结核门诊治疗的综合管理方法。方法确诊病例以城区为单位划片管理,督导护士负责患者门诊治疗全程督导:执行治疗方案与用药及消毒隔离指导、培训家庭督导员、访视等综合管理工作。结果16例痰涂片阳性TB/HIV双重感染患者肺结核治愈15例,1例死亡。40例痰涂片阴性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其中22例完成化疗疗程,肺结核治愈,定期门诊复查或继续接受抗病毒治疗。56例患者在门诊接受综合管理中,未发生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有效的综合管理可使TB/HIV双蕈感染患者在结核门诊完成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7.
AIDS合并结核     
TB已是HIV感染人群中最常见的机遇性感染之一。HIV感染可导致免疫系统损害,促使TB传播或更易于感染。因此,TB发病率的增长,将成为某些国家的重要问题。控制与HIV感染相关的TB流行与及时诊断。适当治疗及有效的化学预防攸切相关。自1980年报道首例AIDS以来,已分离出HIV病毒及其传播模式的认识,发展了监测HIV抗体的实验方法。感染是通过性交、血液(输血、注射、器官移植)或母亲传给婴儿。传播的危险性随传播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输入已感染的血90%以上被感染,已感染的母亲其婴儿25%~50%被感染;污染注射器感染少于1%,带菌者是潜在的感染源。几乎一半的带菌者在10年内发展为AIDS,一旦诊断为AIDS一般在2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西省南昌市HIV/TB双重感染患者分枝杆菌特征、菌株特性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确诊及治疗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取HIV/AIDS疑似感染分枝杆菌患者标本139例(痰标本130例,局部组织等9例,去除重复),采取抗酸染色和菌株分离。将分离出的抗酸菌株传代培养,行菌种鉴定同时做一线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139份标本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为6.5%(9/139)。分离培养出分枝杆菌40株阳性率达28.8%(40/139),经过鉴定显示其中含结核分枝杆菌(MTB)38株,占95.0%,非结核分枝杆菌(NTM)2株占5%。38株MTB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为:异烟肼(INH)7.89%、利福平(RFP)10.52%、链霉素(SM)2.63%、乙胺丁醇(EMB)0.0%,总耐药率为10.52%。结论 MTB感染在南昌HIV/TB双重感染的患者中占主要比例,情况不容忽视;临床应对HIV/TB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一线药物耐药情况重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苏美芳 《疾病监测》2010,25(4):302-304
目的探讨美沙酮门诊患者艾滋病病毒(HI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结核病(TB)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3日至2009年4月20日来自浙江省玉环第一人民医院美沙酮门诊的302例登记患者资料及HIV、HCV、T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2例美沙酮门诊患者中,以无业男性青年为主,近半年注射吸毒占56.70%,HIV检测162例,阳性率为0.62%(1/162);TB检测98例,阳性率为1.02%(1/98);HCV检测165例,阳性率为34.55%(57/165),静脉注射吸毒可能是感染HCV危险因素。结论玉环县美沙酮门诊就诊人员中HIV感染率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HCV感染率高于全国普通人群HCV感染率,TB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HIV/AIDS患者中筛查活动性结核(TB),并对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活动性rrB诊断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调查南宁市和柳州市4家AIDS定点诊疗机构的660例HIV/AIDS患者,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或至少有TB可疑症状之一的HIV/AIDS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痰抗酸染色涂片和液体快速培养检查.结果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占76.1%(502/660).HIV/AIDS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为22.9%(151/660),其中肺结核占74.8%(113/151),1/3的患者有肺外累及,肺外TB以淋巴TB为主,占68.1%.在痰涂片和胸部X线平片均不支持活动性TB的患者中培养阳性的占20.1%(53/264).在培养阳性的病例中38.5%(35/91)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论 本研究HIV/AIDS患者中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为22.8%.痰的快速培养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HIV/MDS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肺外TB比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患者MTB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表型.方法 应用T-SPOT.TB试剂盒和rRNA扩增直接检测(MTD)试剂盒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TB-DNA和结核菌培养,比较以上几种实验方法 阳性检出率.对MTB培养阳性的患者做五种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敏感性试验.结果 T-SPOT.TB对HIV/AIDS合并MTB感染阳性检出率为68.1%(64/94),明显高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MTD的阳性检出率为40.0%(30/75),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18.1%(17/94),TB-DNA阳性率35.5%(27/76),结核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26.6%(25/94);T-SPOT.TB与其他四种实验方法 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MTD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与TB-DNA、结核菌培养比较无差异,与涂片查抗酸杆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SPOT.TB、PPD检测结核的敏感度随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而增强.25例确诊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中,五种药全敏感76.0%(19/25),耐多药耐药率为16.0%(4/25),单耐异烟肼耐药率8.0%(2/25).结论 T-SPOT.TB和MTD在HIV/AIDS合并MTB感染中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作为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大部分HIV/AIDS合并结核患者对目前一线抗结核药仍敏感,但耐药患者多为耐多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结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B/HIV)双重感染患者治疗督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制订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经过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全程督导,实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TB/HIV双重感染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和服药依从性,减少药物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诊断结核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51例行TSPOT.TB检测的HIV感染/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PB64胶体金菌型鉴定法为金标准,251例患者中135例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16例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析TSPOT.TB诊断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并将患者按感染部位分为肺外感染与肺部感染2组,按CD4+T细胞数目分为CD4+T≤200个/μL和CD4+T200个/μL 2组,探讨TSPOT.TB在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CD4+T细胞数目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51例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TSPOT.TB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0%和80.17%。其在肺外和肺部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0%和8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5);而其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7,P=0.044)。在CD4+T≤200个/μL组和CD4+T200个/μL组患者中,TSPOT.TB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1.58%和8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而其特异度则分别为85.86%和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8,P=0.001)。结论 :在HIV感染/AIDS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TSPOT.TB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灵敏度较高,在不同感染部位、不同CD4+T细胞数患者间,其诊断灵敏度均较稳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其诊断特异度在肺外感染与肺部感染、CD4+T≤200个/μL与CD4+T200个/μL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其诊断特异度可能受感染部位和CD4+T细胞数目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血友病甲患者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友病甲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患者终生需要输血或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以预防和治疗出血.国外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血液传播肝炎的主要原因[1],血友病患者常伴有HCV和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2].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了解血友病甲患者输血后HCV和HIV感染情况,为预防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生提供数据,笔者对1996年以来确诊的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抗-HCV 、ALT和抗-HIV检测,并与1995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超过40万[1].同样,我国的结核病(TB)疫情也相当严重[2].全球新发TB病例中约9%~31%是由于感染了HIV[3-4].约有11%的艾滋病患者死于TB[5].HIV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宫内感染为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也可通过产道或母乳传染.艾滋病可能增加孕妇受其他因素感染的机会,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增加新生儿病死率.我院收治1例外籍孕妇,患艾滋病合并脊柱结核,总结患者在住院期间生理、心理、疾病及护理过程中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刘钢 《华西医学》2011,(6):874-877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于华西医院确诊为HIV感染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13例HIV感染患者均合并其他感染,以结核病最为常见;除有T淋巴细胞异常外,多数患者可合并出现血液学异常,包括贫血、...  相似文献   

17.
张乘斋 《疾病监测》1993,8(5):139-140
HIV 引起的免疫缺陷为 TB 复发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有关 HIV 的机会菌感染所不同的是,TB 对周围居民、朋友和卫生保健人员,不论其免疫系统正常与否都可有传染性。防止 TB 复发和早期查清活动性 TB病人,对个人和公共卫生都是致关重要的。HIV 阳性病人一般在发生卡氏肺囊虫病或鸟细胞内分枝杆菌病之前出现 TB。据最近加拿大的研究,活动性 TB 与 HIV 合并感染的个体中,CD4细胞计数为200~+。在可能出现 TB 和 HIV 合并感染的病人管理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1.许多美国研究证明,HIV 阳性者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症状,探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检测的有效方法,以早期诊断 HIV 感染和 AIDS,为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16例疑诊 HIV 感染者或 AIDS 初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及 HIV 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结果。结果HIV 感染和 AIDS 患者口腔颌面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牙周疾病、溃疡性疾病及其他异常表征。216份标本初筛均为阳性,免疫印迹(WB)确诊214例,灵敏度99.07%,特异度100.00%,假阳性率为0.926%。结论重点关注 HIV 感染者及 AIDS 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 WB 即可确诊,进而有利于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外周血T-SPOT.TB检测,将T-SPOT.TB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进行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在240例患者中,38例未明确诊断,202例确诊。75例(37.1%)诊断为结核杆菌患者,其中64例T-SPOT.TB结果阳性,灵敏度为85.3%;127例(62.8%)非结核杆菌感染患者中,110例T-SPOT.TB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为86.6%。结核杆菌患者中31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30例T-SPOT.TB结果阳性,灵敏度为96.8%。对30例阳性样本的ESAT-6和CFP-10刺激的斑点数分别计数,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得P=0.09,差异不显著。结论 T-SPOT.TB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最重要的机会菌感染之一。HIV感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由Piehl等于1988年在美国首次报道,现将2007年7月在该院确诊的1例AIDS患者合并PM感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