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PCT、CRP和D-二聚体检测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某院ICU病区住院期间发生HAP的82例患者为HAP组,另选同一时期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82例HAP患者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高危组(16例),中危组(35例)和低危组(31例),HAP患者根据住院治疗30 d结局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11例),分别检测各组PCT、CR P和D-二聚体。结果HAP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PSI评分显著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生存组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患者PCT、CRP、D-二聚体水平与PSI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6,0.529和0.641);三项指标联检诊断HAP的灵敏度和效能高于任一单项检测。结论HAP患者PCT、CR 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PCT、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三项联检有助于观察病情严重程度及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长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市五医院收治的18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P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即进行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检测,进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按照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500 μg/L,114例)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 500 μg/L,75例).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CAP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PSI评分Ⅰ~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为378.37 μg/L(216.74,649.50) μg/L,Ⅳ级的为673.41 μg/L (544.77,866.85) μg/L,Ⅴ级的为831.58μg/L(591.78,1066.39) μg/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8,P<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log-rank法,x2=52.5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预测CAP患者长期死亡的独立指标(OR =2.05,95%CI:1.48 ~2.61,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衡量CAP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长期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为五组。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本研究统计方法为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60例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3.7±11.0)岁、(52.6±7.8)岁。两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包括:对照组和Ⅲ、Ⅳ、Ⅴ级;Ⅰ级和Ⅲ、Ⅳ、Ⅴ级;Ⅱ级和Ⅲ、Ⅳ、Ⅴ级;Ⅲ级和Ⅳ、V级;Ⅳ级和Ⅴ级。低危(Ⅰ、Ⅱ、Ⅲ级)、中危(Ⅳ级)、高危(Ⅴ级)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37.0±195.1)ng/ml、(629.0±131.3)ng/ml、(1 131.7±380.5)ng/ml和(121.3±3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胸部影像学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CAP患者,测定血清CRP、PCT水平,予以对症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老年CAP患者血清CRP、PCT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D-二聚体(D-dimmer)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150例CAP患者分成重症组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在入院24 h、72 h及第7 d的D-dimmer、CRP。结果:CAP患者D-dimmer、CRP均与PSI呈正相关(r=0.76、0.52,P0.01),重症组24 h、72 h、第7 d的D-dimmer和CRP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D-dimmer、CRP有助于判断C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D-二聚体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美国每年有超过750 000例65岁以上肺炎住院患者[1],院内病死率为7%,其中12%入院30天内死亡[2].  相似文献   

7.
李冀  黄奕江 《华西医学》2014,(5):893-89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疗效评价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SCAP患者,在人院后第0、1、2、3、4、5天留取静脉血2mL,检测血清PCT、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根据人院后第6天氧合指数(PaO:/FiO2)〉250、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影像学肺部渗出出现吸收,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尿量≥0.5mL/(kg·d)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预后不良组,符合以上标准进入好转组(42例),反之进入预后不良组(18例)。用SAS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尸值〈O.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第0天的PCT和CRP呈正相关(r=0.38,P=0.00)。好转组的PCT最快出现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第48小时下降29%。以PCT下降30%为判断预后的标准,第48小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87%和85.50%,而第72、96和120小时的灵敏度分别为70.05%、79.88%、83.10%,特异度分别为100.00%、75.23%、100.00%。结论治疗后48h的PCT下降幅度可为早期判断SCAP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换临床药物提供依据,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CAP患者(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60例)及1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PCT(免疫发光法)及CRP(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 CAP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小叶性肺炎患者(P<o.05).结论 血清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CAP诊断及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 C 反应蛋白(CRP)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诊断价值,以及三者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33例(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135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98例),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PCT、IL-6,免疫比浊法测定 CRP。结果细菌性肺炎组与非细菌性肺炎组的 IL-6、CRP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肺炎组的 PCT 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5);PCT 在非细菌性肺炎组与健康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PCT 判断细菌性肺炎的 Cut-off 值为0.27 ng/mL,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3.6%、71.3%。结论PCT、IL-6和 CRP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PCT 在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否为细菌感染中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quiered pneumonia,SCAP)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以及肺炎患者各4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抗生素、化痰药物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无创或者有创的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给予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在病人人院的第1、3、7天采取其血液标本并且进行血清PCT与CRP的测定.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 第1天,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与第7天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内,肺炎组的PCT含量逐渐降低,重症肺炎组逐渐增高;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两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期内,肺炎组的CRP含量逐渐降低,重症肺炎组逐渐增高;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内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重症肺炎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与CRP对于SCAP患者病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108例老年C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分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500mg,3次/d,用药1周.评价临床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结果 肺炎不同严重度指数(PSI)分级间D-二聚体水平比较,PSI V级D-二聚体显著高于Ⅱ、III、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Ⅳ、V级肺部感染控制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痊愈率54.6%,有效率83.3%.结论 美罗培南可作为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之一,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性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性肺炎患者86例(观察组)与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D-D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CRP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浆D-D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肺炎患者血浆D-D和CRP水平升高与年龄无相关性,检测其CRP和血浆D-D水平可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07-4008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7例,根据PSI及CURB-65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PSI及CURB-65分级分别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PCT、CRP、NT-pro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激素应用的指针及效果.方法:参照2001 年美国ATS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判断标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6例临床资料.结果:46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死亡27例,平均年龄46±9.23岁;存活19例,平均年龄51.3±8.6岁;4个危险因素,按OR值依次为人工气道>感染性休克>氧合指数>年龄;使用激素提高了血氧分压,但是存活率没有改善,二重感染率也大大增高(P<0.05).结论:建立人工气道、氧合指数、年龄、多器官衰竭都是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临床上应熟练掌握激素使用的指针及剂量,重视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动态评估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率高,是感染性疾病中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为1.0%~36.5%[1],给健康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美国研究[2]资料显示,CAP门诊治疗花费为$150~$350,住院费用则高达$7500.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临床结局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治疗决策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评分系统如肺炎严重度评分(PSI)由于过多的变量和复杂的计算不适于繁忙的急诊科使用,而CURB-65、CRB-65虽然变量少,但评分较粗略,存在自身局限[3].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微炎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HD)中很常见,本文主要探讨辛伐他汀对HD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2000年2月~2004年11月51例血胆固醇>6.0mmol/L的HD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辛伐他汀剂量20mg/d口服.观察12周。观察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血CRP和D-二聚体分别反映炎症和凝血情况。结果在治疗组(n=30),使用辛伐他汀1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均明显下降,而HDL上升。CRP从治疗前(10.0±0.3)mg/L降至(1.8±0.9)mg/L(P<0.01),D-二聚体亦有所下降,从治疗前(1.03±0.80)mg/ml降至(0.8±0.2)mg/ml。血白蛋白经辛伐他汀12周治疗后上升,从治疗前(30.0±1.0)g/L上升至(34.0±1.0)g/L,(P<0.05),白蛋白上升与血CRP下降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我们的结果说明辛伐他汀对HD患者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和抗凝血作用,能明显降低血CRP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治疗的114例CAP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将患儿分为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探讨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4例,并按照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A组,Fine危险分层Ⅲ、Ⅳ、Ⅴ)54例和一般肺炎组(B组,Fine危险分层Ⅰ、Ⅱ)7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C组)68例,同时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的PCT、hs-CRP和IL-6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的阳性似然比为8.70,特异度为90.2%,明显高于hs-CRP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和hs-CRP的敏感度为85.3%和82.3%,高于IL-6的敏感度70.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6和021,明显低于IL-6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hs-CRP和IL-6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PCT水平对肺炎的严重程度有更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蛋白(ALB)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01—2018-08期间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收治入我院急诊科的患者149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83例)与死亡组(6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肌酐、PS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ALB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B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其曲线下面积为0.711,与PSI评分联合后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793,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B是影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提高PSI评分预测病死率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和乳酸水平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临床诊断为CAP患者133例,患者入院时采集血样后行NT-pro-BNP、D-D、PCT和乳酸检测.采用x 2检验分析组间的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