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李鹏 《求医问药》2014,(20):262-263
目的 :探讨用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98例患者,对照组有96例患者。我院使用微创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切开复位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恢复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患者在术后恢复快和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低等优点。因此,该手术可作为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微创锁定板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76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内固定组和切开内固定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利用AOFAS踝和后足评分系统、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和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患者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内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9%明显低于切口内固定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跟骨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经我院收治资料齐全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由同一名医师采取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由另一名未参与过治疗的医师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Bohle’s角及Gissane角;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计算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足部外形、足及踝关节活动度、Bohle’s角的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6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伤口表浅感染,所有患者无伤口深部感染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Bohle’s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矫正,AOFAS评分提高,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无明显复位丢失,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优良率83.2%。结论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能够牢固固定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其疗效满意,外侧入路手术切口设计合理,严格在骨膜下剥离,细致操作下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罗敏  张明  赵绍伟 《黑龙江医学》2013,37(9):832-834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10-06间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区间随机分配法分为小切口组(n=26),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L切口组(n=26),采用L切口钢板内固定法;保守组(n=26),采用穿针撬拨复位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出院后12~15个月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踝-后足功能评分等。结果 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15个月复查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小切口组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手术创伤小,能较好地恢复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可作为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内关节骨折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随着CT等影像学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内固定器材的改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临床上普遍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对治疗2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患者40侧进行临床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我院患者术后7天的相关指标价值治疗前得以明显改善,其中在Maryland足部评分中,评为优的患侧有23侧,评为良的的患侧有15侧,尚可的患侧有2侧,优良率为95%,而治疗6个月后患者随访时出现的相应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安全可靠性以及美观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法治疗,观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优良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肯定,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27例2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空心螺钉组)7例(8足),经跗骨入路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组(克氏针组)12例(13足),非手术组8例(8足)。观察各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各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主观评分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三组患儿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均获得了为期12~36个月的随访,克氏针组及空心螺钉组患儿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骨折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在末次随访中,非手术组患儿X线复查跟骨Bohler角[(30.7±2.3)o]及Gissane角[(126.7±21.2)o]与治疗前比较[(30.2±2.5)o、(126.2±18.5)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克氏针组及空心螺钉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克氏针组院(31.2±4.5)o、(126.2±20.1)o;空心螺钉组(30.9±3.8)o、(126.0±17.8)o]与治疗前[克氏针组院(10.9±2.2)o、(141.2±20.9)o;空心螺钉组(11.1±1.6)o、(145.3±22.3)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经跗骨入路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足骨关节内骨折患儿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的伤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微创治疗59例,应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63例。【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7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7 d,平均1.4 d,手术用时平均为48.8 min,术后无感染病例。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伤后2 h至术后15 d,平均6.5 d,手术用时平均为108.6 min,术后5例出现切口感染,其中1例出现皮瓣坏化,1例进展为骨髓炎。微创组预后总优良率81.4%;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预后总优良率84.1%,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平均天数及手术用时微创组明显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斯氏针经皮撬拔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与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相比,具有相类似的效果,而且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感染风险小,可早期手术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该院诊治的120例脊柱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患者54例,研究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患者66例,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22.47±6.74)min、术后活动时间(38.96± 10.39)h与住院时间(8.44±3.25)d显著短于对照组(174.85±11.36)min、(56.98±12.47)h、(14.59±4.47)d,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同时VAS(1.99±0.96)分、NRS(2.04±0.70)分低于对照组(5.41±0.85)分、(5.55±0.74)分,并发症总发生率未超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微创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手术前后X光片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s角、Gissane's角,评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得到6~15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手术优良率为86.7%,并且术后跟骨长、宽、高、Bohler's角及Gissane's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外侧小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两种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并在术中植骨。结果:根据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分,优8足,良13足,可3足。结论: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仅复位满意,且固定牢靠,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切口评级为甲级。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与跟骨宽度情况与AOFAS评分分别为(33.09±4.71)、(119.61±2.09)、(32.13±1.91)、(73.88±18.03),和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跟骨骨折彻底愈合,未出现并发炎症以及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等情况,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可以起到满意治疗效果,患者跟骨宽度全面护恢复,杜绝了其对于内部神经血管受损,并发症较少,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术)和对照组(开放术)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周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等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Cobb角2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张煜  马凯  王廷广 《医学综述》2008,14(14):2229-223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跟骨解剖钢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30足)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12足、Ⅳ型3足。所有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参照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15足、良9足、可4足、差2足。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良好疗效的取得在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及跟骨外形长度、宽度的恢复。跟骨解剖钢板能有效提供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56-15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折类型均为肱骨干骨折伴有肱骨近远端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患者。手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评分标准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愈合,术后均随访1年,患者功能恢复皆良好。其中,1例术前伴桡神经卡压损伤患者,经神经松解、复位后固定,后功能恢复。评价以1年为标准。有15例评分为优,有13例评分为良。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肱骨二或三部分骨折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不损伤神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1例患者出现早期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手术效果好,同时术后早期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并发症较少等,值得向临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解剖锁定板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优势和手术要求。方法:选取35例Pilon骨折先行跟骨牵引,2期经皮微创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切开复位内侧解剖锁定板内固定为对照组,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按Tornetta判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与切开复位内侧解剖锁定板治疗Pilon骨折均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但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的方法治疗Pilon骨折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亦可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微创组的患者实行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法治,观察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这些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6%,常规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8.7%,微创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微创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