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建华  德加 《海南医学》2011,22(11):106-108
目的 采用床旁头部B超研究早产儿脑室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病情况,探讨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病房共收治134例早产儿,在生后7 d内进行床边头部B超检查,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早产儿中,65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5%,其中IV...  相似文献   

2.
脑白质在解剖学上也称“髓质”,是无数神经元轴突聚合形成的神经纤维。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有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最严重的结局是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umalacia,PVL),会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视听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等。近年来,我国早产儿、低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MRI信号表现为等、短T1,等、短T2信号,DWI序列均为高信号.局灶性病灶和弥漫性病灶多位于脑室旁白质区.结论早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MRI中DWI序列对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具有特异的敏感性,适合早期检查及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率及其发生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儿143例,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于生后3d~7d检查。IVH的发生率为34.97%,重度IVH发病率为4.9%,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愈重。围生期窒息、合并有肺透明膜病、肺炎、呼吸暂停等疾病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IVH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杜维纳  熊英  林燕  夏利 《四川医学》2009,30(10):1542-1545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I)发生的病因及相关并发症,为减少其发生率,提高并发症的防治能力,降低病死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2008年7-12月及2005年同期我院新生儿科住院LBWI的临床资料,按住院年份分为2008年和2005年两组,将住院LBWI共325例按孕周分为4组,即≤32周、33-34周、35~36周、≥37周,按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即〈1500g和1500-2499g。对其发生原因,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LBWI主要发生于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多胎妊娠是其主要原因,且多胎妊娠、高龄产妇和多次流产所占比例2008年较2005年高P〈0.05,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暂停、重症感染、颅内出血、硬肿的发生率越高,P〈0.05。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颅内出血、硬肿发生率及病死率越高,4组比较P〈0.05。2008年与2005年同期比较,LBWI的重症感染及硬肿发生率降低,P〈0.05。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PDA)、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量避免高龄孕产和多次流产,同时加强高危孕妇围产期监测,减少LBWI发生概率,对LBWI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针对性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陈政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01-602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03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窒息、缺氧等与喂养不耐受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33.5%.小胎龄、低体重、开奶延迟、加奶过快、胎粪排出延迟、窒息、缺氧等因素影响喂养耐受性。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多与其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及胃肠激素水平低下有关。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抚触、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王海兰 《河北医学》2007,13(10):1234-1235
近年来,随着低出生体重儿抢救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早产儿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近几年IVH的发生率逐渐下降,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类型,成为早产儿早期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胎龄的关系,从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间对我院收治的468例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脑白质损伤(WMD)早产儿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确诊为WMD的46例早产儿行脑电图检查。结果46例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中PVEⅠ度21例,PVEⅡ度11例,PVEⅢ度14例。脑室旁白质一过性病变28例,脑室旁白质持续性病变18例。脑白质损伤不同程度的各组之间脑电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H=21.48,P〈0.01)。随诊脑白质损伤为一过性病变与持续性病变组脑电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u=14.02,P〈0.01)。结论脑电图能正确反映WMD病儿的脑功能状态,对WMD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CD147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BIP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65例,留取生后1、3、7天时血液样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yPA、CD147水平。根据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无脑损伤及脑损伤性质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hemorrhage-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比较3组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早产儿血清CyPA、CD147水平。结果 生后第1、3、7天,PVL组、PVH-IVH组、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血清CyPA、CD14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间点PVL组均最...  相似文献   

12.
蔡玲 《广西医学》2011,33(9):1156-115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超声诊断,以及其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早产儿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脑室内出血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196例早产儿中发生IVH 121例,发病率61.7%,其中重度IVH发生率24.8%,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血小板减低、机械通气治疗等亦可导致IVH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I,根据颅脑B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VH-IVH组和非PVH-IVH组,分析分娩前、后临床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VH-IV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143例早产VLBWI,97例发生 PVH-IVH(67. 8%),其中 I 级 8 例(8. 2%)、II 级 65 例(67.0%)、Ⅲ级22例(22.7%)、Ⅳ级2例(2. 1%).单因素分析显示,PVH-IVH组中出生胎龄低于非PVH-IVH组,胎粪污染、窒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贫血、败血症、低血糖等发生率高于非PVH-I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OR =3. 432,95% CI:1. 193~9. 874,P =0. 022),NEC(OR =7. 073, 95% CI:1. 279~39. 125,P=0. 025)、贫血(OR=3.313,95% CI: 1.273~8. 624,P =0.014)是早产 VLBWI 发生 PVH-I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VLBWI发生 PVH-IVH与窒息、NEC、贫血有关,应加强围生期管理,减少生后并发症的出现,可降低早产儿PVH-I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85例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42倒,采用保暖、吸氧、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及电解质紊乱,维持正常血糖、血压、血气等常规治疗;Ⅱ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定期观察和随诊颅脑B超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别于校正胎龄40、41周进行2次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疗效显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朱勇  孟祥伟  余跃  曹飞 《河北医学》2014,(1):139-141
目的:探讨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入院时GCS 评分、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80例患者,20例(25.00%)发生脑积水。对各临床因素与脑积水的发生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明显相关,与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是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入院GCS评分与其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有明显关系,临床上可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新生儿医学领域中,早产儿的脑损伤及其预防为重中之重,其中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为棘手,迄今国内外对PVL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是国际性的重点攻克目标.本研究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并观察至患儿出生后18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5-21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126例为观察组,正常早产儿88例为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仪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情况及检查结果;对胎龄、出生方式、机械通气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性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Apgar评分、妊娠期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分娩方式、血糖、心肌酶谱、CRP、白蛋白、低体温、出生后感染、窒息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脑白质损伤患儿中,有103例局部性病变,T1呈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伴有T2低信号;23例为弥漫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T1或T2低信号或无明显变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则无明显变化,出生两周后检测其中脑白质损伤I级48例,II级41例,III级3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后感染、胎龄、CRP水平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步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以及出生后感染是重度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DWI能够早期检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胎龄低以及出生后感染对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杨云  范志刚  张士发 《医学综述》2021,(17):3504-3508,3514
目的 分析胎龄>28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398例,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胎龄≤28周的患儿32例,共纳入366例早产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入暖箱、维持正常的血糖、血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及呼吸支持。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神经节苷脂静脉点滴,对照组加脑活素静脉点滴,定期观察和随诊颅脑B超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51%,对照组有效率48.32%,两组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I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