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  林晓瑜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11-101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议,对103例已确诊的非均匀脂肪肝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声像图分四型,J型局限浸润型(16.5%),肝内脂肪呈灶性堆积;Ⅱ型多灶浸润型(14.6%)。全肝显示弥漫分布的强回声团;Ⅲ型叶段浸润型(42.7%),致密高回声区位于肝叶或肝段。以上三型CDFI显示病灶内见走行平直的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流信号。Ⅳ型正常残留型(26.2%),弥漫性高回声内见局灶性低回声。边界清,无胞膜,CDFI显示低回声无血流环绕,内见与正常肝静脉或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结论:CDFI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4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Ⅰ型(局限浸润型)28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62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114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最终诊断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41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Ⅰ型(浸润型)13例,肝内回声增强局限于肝叶、段或局部,其余肝脏回声正常。高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周围和或内部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回声,CDU提示为静脉血流;Ⅱ型(残留型)28例,弥漫性肝脏高回声内见局灶片状低回声,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无占位效应,部分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其间。结论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38例确诊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特征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15.9%):Ⅱ型。叶段浸润型15例(289%);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21例(55.3%)。结论超声检查非均匀性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方便和无创伤。准确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脂肪肝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对437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后常规腹部超声检出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组,对均匀弥漫性脂肪肝组与非均匀性脂肪肝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出肝移植术后脂肪肝36例(36/437,8.2%),其中非均匀性脂肪肝10例(10/36,27.8%),均匀弥漫性脂肪肝26例(26/36,72.2%)。非均匀性脂肪肝组10例中7例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均匀弥漫性脂肪肝组26例中仅4例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非均匀性脂肪肝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均匀性脂肪肝组(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脂肪肝患者的超声表现以均匀弥漫性脂肪肝为主;非均匀性脂肪肝更多表现出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7.
赵志华  廖锦堂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4-210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64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64例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高回声晕环、纵横径比值〉0.7、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点条状血流信号等,但小乳癌无上述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87.5%(56/64);CDFI显示血流0级10.9%(7/64)、Ⅰ级10例(15.6%)、Ⅱ级54.7%(35/64)、Ⅲ级18.8%(12/64)。【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按脂肪在肝内分布情况,分为弥漫性均匀性和非弥漫性均匀性[1]。均匀性脂肪肝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诊断明确。非均匀性脂肪肝又称局灶性脂肪肝.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因病灶形态、部位多变,常与肝占位性病变不易区别,易造成漏诊或误诊[2]。  相似文献   

9.
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苏  肖萤  廖锦堂  黄铁汉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62-2164
[目的]分析肝小血管瘤以及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特点,以帮助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穿刺活检所得病理结果,或经药物治疗长期随诊证实的肝血管瘤2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16例,观察记录病灶声像特点.并将超声结果与增强CT对照,分析其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超声明确提示肝小血管瘤19例,提示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14例.与CT增强扫描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诊断对肝小血管瘤与Ⅰ型、Ⅲ型非均匀性脂肪肝准确率较高,加深对两者声像特点的认识和鉴别意识可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CT、穿刺、随访证实的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47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浸润型和正常残留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实时、动态、无创、重复性好、价廉等优点,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分型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病变与膀胱壁的关系,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病变边缘及内部的血流分布,同时将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声像图表现分为囊状结节型5例、实体结节型8例、局部壁增厚型21例,弥漫性壁增厚型5例,59.0%(23/39)的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尿道内口周围,69.2%(27/39)的病变内部见小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达84.6%(33/3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病变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病变与膀胱壁的关系,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脂肪肝中的偏低回声病变进行仔细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 本组58例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肝癌2例(3.45%),非均质脂肪肝42例(72.41%),肝血管瘤8例(13.79%),肝囊肿6例(10.34%).均经CT或随访证实.结论 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痛变大小形态多样,主要应与小肝癌仔细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刨伤,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及定期随访进一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声像图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尤其是对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方法对22例PVNS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弥漫性18例,超声诊断正确率94.4%(17/18)。局限性4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5%(3/4)。关节腔内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关节腔增宽并有积液,有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复合回声肿物突入关节腔内,邻近骨皮质受损或骨内囊性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肿物周边及内部有血流信号。结论PVNS声像图有一定特点,位于腱鞘或滑囊的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声像图特征不明显,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eular degeneration HLD)的超声征象及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全部36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图像及门静脉血流参数的改变.大致可分为四型:Ⅰ型.弥漫性点状增强型:16例表现肝区光点弥漫性点状增强回声:Ⅱ型.光点不均匀增粗型:12例呈肝光点不均匀增粗型硬化:Ⅲ型.小结节型:5例呈肝区光点呈小结节型硬化:Ⅳ型.大结节与小结节并存型:3例声像图表现为肝区大结节与小结节并存,间隔类似肝癌的团块状回声.根据超声不同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大结节型与小结节型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结论 肝豆状核性变声像图最多表现为肝区光点弥漫性点状增强及肝光点不均匀增粗型,特别是肝区弥漫性点状增强回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2例确诊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局灶性脂肪肝分为3型:Ⅰ型,非均质浸润型39例,占62.90%,声像图表现为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1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其中1例低回声区病理证实为正常肝组织;Ⅱ型,叶段浸润型13例,占20.97%,肝叶段范围回声细密、增强,呈大片不规则地图状改变;Ⅲ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6.13%,肝内表现为稍强回声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中1例肝组织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局灶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作出超声诊断。对非均质浸润与局限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血脂浓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价值及脂肪肝与血脂浓度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88例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超声检测结果和血脂浓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98%(156/188)的脂肪肝患者的声像网特征以均匀弥漫型为主,17.02%(32/188)的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可表现为非均匀型。在均匀弥漫型中,轻、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的发生与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关系较密切(36.70%),部分(33.51%)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可正常,但脂肪肝程度越重,血脂异常可能性越大(P〈0.05)。结论: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但不能作为脂肪肝的诊断指标,而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变,一般影像诊断不难,然而对非均匀性脂肪肝,尤其肝的脂肪浸润区域或残存的正常肝区域,可以酷似占位性病变而导致误诊,易与小肝癌、肝脓肿及血管瘤等相混淆。现就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及其形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直径小于3cm的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简称SHCH)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CDE对37例(43个病灶)SHCH进行检查。结果:SHCH的二维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回声增强,内部呈均匀的网络状或管道要结构;CDE表现:SHCH周围显示环绕状48.8%(21/43)及爪形34.9%(15/43)的连续性静脉血流,“静脉血流延伸”征占60.5%(26/43),病灶内显示1-3个散点或短棒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检测为连续性静脉血液,动脉血流显示率仅2.3%(1/43)。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二维超声结合CDE在SHCH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脂肪肝中圆形低回声病灶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行CT检查,同时查AFP,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超声检出正常肝组织残留21例(84%),声像图表现为无球体感、边界欠清晰、大小在1.8-2.5cm之间,内无血流信号、周围组织及管道无受压、破坏现明;血管瘤2例(8%),声像图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晰,低回声内有网状回声;转移性肿瘤2例(8%),肿块的周边可见低-无回声的细带。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基本一致。结论:脂肪肝内圆形低回声病灶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多见,超声可以做出基本诊断,CT可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变化情况。方法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例组13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弥漫性脂肪肝97例,局灶性脂肪肝41例)与对照组91例正常人肝静脉多普勒频谱。病例组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CT检查诊断脂肪肝,血脂增高,无长期大量饮酒史。对照组经超声及CT检查诊断无脂肪肝,血脂正常。根据多普勒频谱特点将肝静脉波形分为正常型、衰减型、平坦型。结果病例组异常肝静脉波形(衰减型与平坦型)所占比例(59%)较对照组(7%)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肝静脉波形中衰减型(59%)与平坦型(41%)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弥漫性脂肪肝异常肝静脉波形比例(69%)高于局灶性脂肪肝(3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肝静脉血流频谱可出现异常衰减型、异常平坦型,对脂肪肝肝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