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虎 《吉林医学》2013,34(23):4754-4755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LYMPUS公司的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经尿道表浅性膀胱肿瘤电切45例。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操作平均时间30 min,术中并发闭孔神经反射4例,1例并发膀胱小穿孔,无大出血、电切综合征和尿道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玉堂  张广成 《中外医疗》2010,29(22):73-7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4例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100%,术中并发闭孔神经发射4例,无一例并发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症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12例复发患者中9例再次行TURBT,无3次复发者。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反复进行的优点,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T1G3期膀胱癌2种电切方式的二次电切临床疗效。方法:将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T1G3期膀胱癌患者82例, 随机分为2组, 术后4周内行第二次电切, 其中38例行 TURBT, 44例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肌层缺失率及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闭孔神经反射率和肌层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次电切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BT出血少、切割层次清晰, 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 降低术中闭孔神经反射, 提高肿瘤病理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戴旭辉  朱达明 《吉林医学》2013,34(4):611-612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31例)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40例)的临床患者资料。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术中闭孔反射、膀胱穿孔、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URBT组(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段,并发症相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发生率低,但肿瘤的远期治疗情况需进一步研究随访。  相似文献   

5.
张鲲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060-106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受经尿道内腔镜治疗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的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及2年内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RBT和TURBT均是治疗膀胱肿瘤的良好术式,安全有效,但PK.RBT在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90例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分组,部分切除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2年复发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出院时间;膀胱穿孔、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URBT组患者2年复发率和部分切除组相近(P>0.05);TURBT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 出院时间低于部分切除组(P>0.05);TU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的发生率较高,而部分切除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和出院时间,与部分切除术一样均可达到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两者并发症有所侧重,术中需细心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6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9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9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闭孔神经反射与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及膀胱穿孔发生率无差异。就闭孔神经反射而言,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发生率为0%,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发生率为2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而言,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止血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望替代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TURBT组55例,肿瘤直径19±7mm;T1 36例,T2 19例,G1 34例,G2 21例;其中膀胱侧壁肿瘤21例,多发肿瘤18例.PKRBT组45例,肿瘤直径18±8mm;T1 29例,T2 16例,G1 26例,G2 19例;膀胱侧壁肿瘤18例,多发肿瘤14例.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是否发生闭孔反射、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TURBT组手术时间26.8±9.2分钟,术中失血47±25ml,两年内复发率38.2%;PKRBT组手术时间25.3±10.3分钟,术中失血41±23ml,两年内复发率4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膀胱侧壁肿瘤的患者术中发生闭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安全性高;低温切割,创面无焦伽;切割精确,止血效果良好,手术野清晰,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经尿道光选择性膀胱肿瘤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光选择性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4月至我院就诊并行微创手术的40例浅表性膀胱癌惠者,随机分为2组,20例患者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20例接受光选择性汽化术治疗.4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同种常规灌注化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经尿道电切术组手术时问25~40 min,平均(31.0±3.5)min;术中出血量4~8 mL,平均(5.7±1.3)mL;2例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2例出现膀胱穿孔,3例出现术后肉眼血尿,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共复发2例.光选择性汽化术组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27.0±5.3)min;术中出血量3~7mL,平均(4.5±1.1)mL;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未出现术后肉眼血尿,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共复发2例.结论 光选择性汽化术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点,与经尿道电切术具有同等疗效,可望成为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0.
徐刚  郑奇传  丁方成 《中外医疗》2012,31(10):19-20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方法。方法 2008年至2011年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方式,共治疗膀胱肿瘤患者57例。术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含切法及间断点切法,分析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其中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8例,无膀胱穿孔。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中采用神经疲劳法结合间断点切法及含切法,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与膀胱肿瘤基底部联合阻滞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并且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中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与膀胱肿瘤基底部联合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闭孔神经与膀胱肿瘤基底部联合阻滞治疗后,明显降低患者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在闭孔反射、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研究发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与膀胱肿瘤基底部联合阻滞,缩短手术时间(28.00±0.86)min,减少出血量(18.00±0.73)mL;对照组手术时间(20.00±0.42)min,出血量(12.00±0.2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对膀胱肿瘤患者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与膀胱肿瘤基底部联合阻滞发挥积极应用价值,降低患者并发生发生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安全性高,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葛广成  李中兴  冯瑞  沈斌  吴丹  王星  崔彦 《海南医学》2011,22(10):71-72
目的比较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和电切术治疗膀胱表浅肿瘤的疗效,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膀胱表浅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方式对48例膀胱表浅肿瘤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A组)和电切术(B组)治疗,各24例,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术中有8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7例发生膀胱穿孔(其中6例因闭孔神经反射而发生穿孔),术后继发出血2例,尿道狭窄1例,随访3~36个月复发10例;A组仅有1例发生膀胱穿孔,复发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6%,复发率为4.16%;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复发率为41.7%(P〈0.01)。结论膀胱表浅肿瘤宜选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笔者所在医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以来的3年中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分成3组,其中第1组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122例,第2组应用全身麻醉42例,第3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2例.结果 第1组有10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2组和第3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 全麻和肌松药物的应用可有效的抑制闭孔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1G3膀胱癌的疗效,了解前者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方法在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浅表性膀胱癌病例中筛选出T1G3膀胱癌49例,分别采用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n=23)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n=26)。将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二次活检阳性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切治疗组术中发生闭孔反射6例、膀胱穿孔2例,术后发生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明显多于2μm激光治疗组(P<0.05);2μm激光治疗组二次活检无阳性结果,电切治疗组二次活检阳性率23.1%(6/26),术后肿瘤总复发率激光治疗组明显低于电切治疗组(21.7%vs 42.3%,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并发症明显少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组,切除肿瘤彻底,作为保留膀胱的微创手术,在治疗T1G3膀胱癌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树人  郑鸣 《重庆医学》2015,(21):2983-2985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该科62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闭孔神经阻滞分为试验组(行闭孔神经阻滞)32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血管损伤及术后随访肿瘤复发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行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的发生,熟练应用周围神经刺激器能帮助术者术中快速,准确,完善阻滞闭孔神经.  相似文献   

16.
夏永生  陈文璞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28-112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癌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英国Gyrus公司提供的等离子体双极切割系统(Pks)行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32例。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操作平均时间40 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术后平均留置尿管5d,拔除尿管后排尿均通畅,尿道刺激症状轻。随访4~18个月,有4例分别在3~12个月内复发,行再次电切术。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闭孔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成智 《河北医学》2010,16(8):1010-101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90%以上是移性上皮肿瘤。对于多数分化较好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其手术效果与开放手术相似,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等优点心,因此表浅性膀胱肿瘤应首选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在行经尿道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容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表现为大腿突然内收、内旋,电切镜极易失去控制造成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研究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办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尿道行钬激光切除与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61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2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手术、35例行经尿道电切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钬激光治疗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例数、膀胱穿孔例数、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血钠降低例数明显少于电切治疗组(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减少膀胱穿孔等方面优于电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疗效。方法应用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侧壁肿瘤38例。施行经典的闭孔神经阻滞操作技术结合针麻用电刺激装置,减小汽化电切功率的方法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例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未发生膀胱穿孔或改开放手术。术后留置尿管2—4d,辅以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平均36个月,复发5例,均再次行汽化电切。结论在闭孔神经阻滞下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膀胱侧壁肿瘤,能有效防止闭孔神经反射发生,减少膀胱穿孔,避免肿瘤切除范围或深度不够,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的切除效果,减少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 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15例Ta~T_2期膀胱肿瘤患者。结果 1例术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出现膀胱穿孔改为开放手术,14例经尿道电切手术成功。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