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骨肽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对某院近年来骨肽注射液12例致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过敏反应情况最常见,占83.3%,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升高、血钙水平升高等.结论:临床应用骨肽注射液时应关注高敏体质人群,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查珠三角某大型企业员工中具有抑郁症状人群的比例,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以该厂1 089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信息表、患者健康问卷中的分量表PHQ-9作为评估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089名员工中筛查出有抑郁症状者491例,检出率49.31%。其中:1轻度抑郁症状者340例,占34.14%;2中度抑郁症状者96例,占9.64%;3中重度抑郁症状者39例,占3.92%;4.重度抑郁症状者16例,占1.61%。结论:该大型企业员工中存在抑郁症状的人群比例较高,应加强该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深入分析我院近两年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40人的临床资料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4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17人(42.5%),女性23人(57.5%);其中不良反应发生发生最多为红花注射液,发生人数9人(22.5%),其次为参麦注射液,发生人数8人(20%);出现不良反应排名最靠前的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范围较广,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从而拟定合理的用药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认识,针对其常见的原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53例ADR中,轻度不良反应者占73.58%,中度不良反应者占20.75%,重度不良反应者占5.67%.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并非无毒无害,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6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收集的6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07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市各大医院收集到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表予以整理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62例中药不良反应中,重度占3.23%,中度占72.58%,轻度占24.19%。结论:中药并非无毒,应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西药联合中药应用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统计2012年9月~2013年9月五家县级医院中西药物联合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主要药品类别,用药方式及用药量等情况。结果:五家县级医院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有107件,轻度、中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27和20件。其中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所出现比列最高的则是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占据比例最高。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普遍存在,其不良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医院可实施全面监察系统,协同医学各个部门一起合作,重点监测发病率较高的合并用药,纠正不合理联用中西药,高度警惕中药注射液和抗生素联用现象,降低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因此,合理选择中西药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报告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128例,并对病患的性别、年龄、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临床表现及制剂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7;50岁以上患者72例,占56.25%;所累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组织,共89例,69.5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7.81%,再次为全身性损害,共9例,占7.03%;涉及不良反应的排名在前10位的的中药注射剂分别为血塞通注射剂、丹参川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剂、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用法均为静脉滴注。结论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较常见,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分析。方法:选取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心脑血管患者65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并诊断,其中脑梗死39例,脑溢血14例,脑萎缩12例。具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为41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研究。研究人群主要采用基本治疗、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对研究人群治疗效果分析研究显示,其中显效例数为46例,占70.77%,有效例数为15例,占23.08%,无效例数为4例,占6.15%,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采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日益突出,其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丽水市中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的典型表现,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7月收集的中药不良反应350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药剂型、中药品种、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数据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结果 350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55例占44.29%,女性195例占55.71%;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例数最多为130例,占37.14%;中药不良反应剂型主要为静脉注射剂且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均为188例,占53.71%;排名前3位的中药品种依次为黄芪注射液28例(8.00%)、参麦注射液23例(6.57%)和鱼腥草注射液21例(6.00%);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系统,共106例,占30.29%,其次为消化系统,共76例,占21.71%。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中药注射剂及静脉滴注发生率最高。今后应当加强对中药制剂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对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暂停使用和受理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七种中药注射液的通知。再次敲响了安全使用中药注射液的警钟。根据2005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全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表11475份,中(成)药引发的ADR占17.8%,发生率仅次于抗生素。其中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占中(成)药不良反应的71.3%。发生率之高已经引起药监部门、医疗单位以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我院2005年共上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4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药注射液占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