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伤的增多,由创伤引起的休克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而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对于创伤性休克最有效的救治是进行合理的补液,即液体复苏。50年前,休克复苏治疗以纠正血压作为终点,结果许多患者在血压恢复后仍然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随着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休克防治的不断探索,认识到仅仅纠正血压是不够的,目前提出休克复苏的新概念是以纠正组织缺氧和氧债为目标。对于复苏时机、复苏方法、复苏液体的种类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本文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急诊科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8.9%,创伤病死率为21.1%。结论创伤早期合理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休克162例液体复苏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刨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搜集我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62例的病历资料,按入院1h内液体复苏的补液量分为3组:〈1000ml为1组,59例;1000~2000ml为Ⅱ组,56例;〉2000ml为Ⅲ组,47例;分析补液量与救治效果的量效关系。结果 162例中复苏成功率为80.9%,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6例(3.7%).创伤病死率16%(2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最初1h)输液量在1000~2000ml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输液量〈1000ml组和输液量大于2000ml组(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最初1h输液量应选择1000~2000ml比较恰当,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氧饱和度和尿量,以稳定微循环为基础,以纠正氧代谢紊乱和防止MODS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的休克模型为基础,在院前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尚无一致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刚,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根据术前液体复苏控制的血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的收缩压分别维持在70和80mmHg左右,C组的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价各组创伤严重程度可比性的前提下,比较各组的液体摄入量、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A、B和C三组之间的总输液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87+96)ml、(2096+87)ml、(2976+93)ml(P〈0.05);并且三组之间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94+110)ml、(404±113)ml、(798+230)ml(P〈0.05)。(2)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94±45)g伽明显低于A组【(110+22)g/L]和B组【(103+24)g/L](P〈0.05),但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在C组中(31.2%)明显高于A组(16.7%)和B组(18.2%)(P〈0.05),A组和B组之间ARDS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病死率(34.4%)明显高于A组(12.5%)和B组(12.1%)(P〈0.05),但A组和B组之间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赵卫龙 《甘肃医药》2014,33(1):30-31
目的:探讨传统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基本处理血压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法.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不同方法的救治,观察组平均使用液体量为2020±433ml,对照组平均使用液体量为2850±481ml,经抢救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包括ARDS3例、MODS4例均较对照组11例、12例少,且死亡率2.56%较对照组20.51%低,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法较传统液体复苏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经验。方法分析106例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收缩压维持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严格限制液体复苏(A组,62例)和一般限制液体复苏(B组,44例)两组,A组患者术前收缩压维持在80 mmHg左右,B组术前收缩压控制在90 mmHg以上,比较两组抢救治疗疗效。结果B组液体的总输液量明显多于A组,术前Hb含量和HCT值明显低于A组;B组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严格限制液体复苏,将患者术前收缩压维持在80 mmHg左右即可,可减少液体输入总量,减少ALI/ARDS和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廉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2-1774
目的 探讨延迟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堰桥医院接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即刻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方案。对比2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BL)、血pH值和碱缺失(BD)的检测结果,同时对比2组患者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CT、BL、pH值和BD水平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HCT为(16.93±2.07)%,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的BL、PH值和BD水平和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延长的患者各有8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休克第1小时的补液量为(486±291)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8%,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29%。观察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采用延迟液体复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田刚 《当代医学》2012,18(22):46-47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n=32) 和B组(n=32),A组采取早期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抢救,B组患者采取少量、分次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比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结果 液体复苏30min、60min、2h时,B组患者血压值高于A组、心率低于A组、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死亡2例(占6.3%),并发症7例(占21.9%),A组死亡8例(占25.0%),并发症15例(占46.9%),B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恢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对于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60例常规液体复苏组和62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对患者手术前的红细胞压积(HCT),复苏后检测得到的血气剩余碱值(BE),平均动脉压,液体输入量,凝血酶原时间(PT),并发症发生几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明显改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机体组织的灌注、供氧、凝血功能以及使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n=78)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56)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1.5%,死亡率为38.5%,ARDS发生率为25.6%,MODS发生率为3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78.6%,死亡率为21.4%,ARDS发生率为9.0%,MODS发生率为18.9%.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31例)和AFR组(29例),对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龙鹤 《海南医学》2010,21(3):97-100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在治疗上,有效的液体复苏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休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现今的液体复苏概念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概念有所不同,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与复苏时机如何把握,现在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本文对此做一慨述。  相似文献   

15.
于宏杰 《中外医疗》2013,32(12):11-11,13
目的探讨研究合理的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急诊救治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该院自2011年1月开展合理液体复苏前后所收治的142例严重创伤并发生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9.6%,治疗组死亡率8.5%,所有死亡患者均为重度休克患者。结论应在常规急救方式的基础上合理开展液体复苏,同时注重水肿的防治,则能够有效地改善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严重创伤合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依据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A组70mmHg(1mmHg=0.133kPa),B组80mmHg左右和C组在90mmHg以上.比较各组术前一般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功能衰竭(OD)和死亡率.结果:①各组年龄、损伤评分、开始复苏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及碱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A,B,C3组之间的术前总输液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487±96),(2696±87),(3200±95)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之间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00±210),(416±163),(800±130)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B组,分别为(90±45),(115±32),(110±34)g/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3组中O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C组中高于A,B组(P〈0.05),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术前在未控制出血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两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月南  关常青  曾燕转 《重庆医学》2008,37(24):2778-2779
目的 探讨复苏液体选择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 方法 阳江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43例,随机分为A方案组(n=65)和B方案组(n=78).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A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1∶1,B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3∶1,晶体以林格液为主,胶体以羟乙基淀粉钠(6%贺斯)为主.用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案对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手术前输液量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伤后1~2h行手术者中,A方案组红细胞比容、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变化小于B方案组[(29.2±2.7)%与(27.8±3.1)%、(58.9±10.2)%与(54.0±12.4)%、(2.35±0.34)mmol/L与(2.52±0.36)mmol/L,相应t=2.219、2.014、2.285,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53.3)×109/L与(87.4±56.3)×109/L,t=0.327,P>0.05].伤后2.1~4h行手术者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差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1049±286)mL,输血量(518±45)mL,住院病死率15.4%(10/65);B方案组相应为(1630±485)mL,(524±48)mL,19.2%(15/78).两组比较,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明显减少(t=9.502,P<0.01),输血量及住院病死率相当(P>0.05).伤后1~2h手术者A方案组42例,死亡3例;B方案组47例,死亡5例.伤后2.1~4h手术者A方案组23例,死亡7例;B方案组31例,死亡10例.两组住院病死率均随手术开始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 适当增加胶体更有利于发挥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同时尽快手术治疗有助降低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创伤出血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组织低灌流和缺氧时呈现的一种综合征[1] 。创伤失血休克多系复合伤所致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快 ,如何及时实施急救护理 ,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现将我院近 10年成功救护 80 0余例病例报告如下 :1 急救措施为了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措施,实验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结果将对照组病死率36.7%与实验组的病死率21.7%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两组的病死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的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病死率.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它发病较急,而且病死率极高,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就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液体复苏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血液灌注和氧供的同时,减少了对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的干扰,有效降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