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人造血管(其中间置自体大隐静脉1倒)对27例ASO患者实施血管旁路转流术,其中腹-双股动脉旁路术8例,股-股动脉旁路术14例,股-胭-胫后(内踝后)动脉旁路术1例,腋-股动脉旁路术4例。术后应用抗生素、抗凝、祛聚治疗,监测凝血四项指标;观察缺血症状及踝肱指数(ABI)变化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缺血症状均得以改善,显效率100%。结论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ASO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服替格瑞洛的需要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变化,总结该类患者急诊手术围手术期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82例,其中分为急诊组(n=36...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对70岁以上62例均为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下手术42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0例。平均移植血管2.8±1.3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结论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但对于高龄患者应注意术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处理以及术后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瞬时血流测定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手术患者中选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分为MI组22例和非MI组80例,并分析瞬时血流测定技术在术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因围术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8例患者围术期新发心房颤动,2例患者新发脑卒中,5例患者在围术期因应激性溃疡新发上消化道出血。MI组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比例略高于非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组移植血管数量、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血流量与非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组移植血管总血流量低于非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与非MI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vs. 1.2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移植血管总血流量是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MI事件的有效指标。结论采用瞬时血流测定技术测定术中移植血管总血流量,可作为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MI事件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析所有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中期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CTA评价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程度. 结果:52例病例共接受移植物82支,平均搭桥(1.6±1.2)支.同期共行内膜剥脱61次,平均内膜剥脱(1.1±0.2)次/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5.8%),心肌梗死3例(5.8%).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累计发生死亡6例(11.5%),心肌梗死5例(9.6%),再次血运重建4例(7.7%).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提示所有吻合口通畅率为93.5%,内膜剥脱后吻合口通畅率略低于未接受内膜剥脱的吻合口(80.6% vs.98.9%,P<0.05). 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可安全、有效地实现冠状动脉完全再血管化,近中期效果满意,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价其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接受CABG的19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80~91岁,平均(82.7±3.3)岁,体外循环下CABG 14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 3例,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2例。旁路移植血管数(3.2±1.1)支。结果接受CABG的高龄患者合并疾病多,15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有心肌梗死病史。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有52.6%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另外急性肾损伤(31.6%)、心功能不全(42.1%)、慢性贫血(42.1%)、低蛋白血症(47.4%)等发生率也较高。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疾病多、病情危重,术前需细致评估,围术期尤其需精细管理,出院后适当增加随诊频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缺血的95条肢体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动脉旁路移植术76条下肢,占80%。主要方式为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支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23.2%)和腘动脉-小腿动脉旁路移植术(21.0%);15例患者16条下肢截肢处理,占16.8%;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例3条患肢,占3.1%。结果 75例91条下肢的移植血管在出院时均保持通畅,通畅率为100%;3例(4条下肢)于术后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手术成功率为96.2%。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86~1.12,平均0.94。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3例患者,均达到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的目的。出院时足部创面愈合率39.2%。结论 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可以通过外科治疗,如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腔内血管成型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适当平面的截肢等方法而获得较好的疗效,外科治疗不仅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而且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肌病又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预后差。该类患者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围术期病情危重或处理稍有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有关处理总结如下,旨在提高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 r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OPCAB)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ABG,MIDCAB)越来越盛行。心脏跳动下吻合桥靶血管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高于体外循环手术,从而导致桥血管早期失灵和围术期心梗。术中质量控制可及时发现并矫正狭窄的吻合口,从而确保手术安全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右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旁路移植方式,探索影响右冠状动脉桥血管术中流量和术后早期通畅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并筛选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完成患多支血管复杂病变且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其中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的患者241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63例,包含262支右冠状动脉区域桥血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手术相关资料,统计不同旁路移植方式下右冠状动脉的特点,以及术中桥血管流量和术后早期桥血管通畅率的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均干预右冠状动脉系统,241例患者以老年[(62.5±8.8)岁]、男性[178例(73.9%)]为主,其中合并高血压151例(62.7%)、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55例(22.8%)。接受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153例(63.5%),平均靶血管数3.2个。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部位选择的方式包括:单纯右冠状动脉主干旁路移植76例(31.5%),单纯后降支(PDA)旁路移植81例(33.6%),单纯左心室后支(PL)旁路移植15例(6.2%),PDA+PL旁路移植54例(22.4%),右冠状动脉主干+PDA旁路移植12例(5.0%),右冠状动脉主干+PL旁路移植3例(1.2%)。术后总体桥血管通畅率为96.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靶血管吻合于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桥血管流量预测值差于吻合于右冠状动脉主干(B=-11.126,P0.001),序贯吻合与非序贯吻合相比其桥血管流量显著提高(B=19.954,P0.001),而桡动脉桥是预测术后早期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73,95%CI:4.657~103.687,P0.001)。结论:移植于右冠状动脉主干和序贯吻合桥可能是提高桥血管流量的独立因素;而桡动脉桥是术后早期桥血管显影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动脉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股腘动脉一直是ASO的高发部位.ASO患者中,出现静息痛或重症下肢缺血性症状的病例,3个月的截肢发生率可达12.2%;不经系统治疗的重症肢体缺血病例,半年截肢率超过40%,1年期病死率约为20%[1].根据2007年泛大西洋介入学会协议(TASC)更新的周围动脉疾病(PAD)的诊治共识,即TASCⅡ的PAD治疗指南[2],腔内治疗已与血管旁路术和血管内膜剥脱术一样,成为血管外科手术干预具有间歇性跛行与重症下肢缺血症状的股腘动脉疾病的常用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以来,TASCⅡA、B型患者中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手术后的患者可因其他疾病而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病程长,受累脏器较多,病情复杂,麻醉的风险性明显增大。本文报告16例手术的麻醉过程,讨论其围手术期处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术前PCI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18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糖尿病352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PCI组106例,术前无PCI组246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率6.2%,PCI组死亡率16.04%,非PCI组死亡率2.03%.运用x2、t试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PCI史是影响围术期心功能、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术前PCI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死亡、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选择50例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3~0.1mg/kg、盐酸瑞芬太尼5~20/μg/kg;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和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肌松药采用维库澳铵或阿曲库铵。评价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麻醉药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结果上述指标在围麻醉期均较平稳,未发现与瑞芬太尼有关的不良反应,患者均痊愈出院。提示瑞芬太尼持续静注和低浓度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针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66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33例)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33例),观察并总结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发生率为24.2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心理护理、手术管理等工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针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龄心血管患者100例围手术期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疗效确切,麻醉起效时间快,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了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在体外平行循环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25例,其中术前置入18例,术中置入5例,术后置入2例。术中同期行二尖瓣手术8例,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6.1%。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危重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多学科的心脏中心以及一定数量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变桥血管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CABG术后旁路移植血管的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记录心脏事件的发生,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结果对66例患者的74支病变桥血管(83处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造影成功率为96.97%(64/66),临床成功率95.45%(63/66)。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1例经处理恢复血流,1例处理无效。远端栓塞1例,D型夹层造成血管急性闭塞1例,重新置入支架后成功。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64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临床随访,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1.3%(20/64)。37例患者接受了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5%(13/40)。结论桥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对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气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6例采用off-pump,16例采用传统的on-pump,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测定患者术前、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48、72 h的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无明显差异,但off-pump组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和ICU留住时间均明显短于on-pum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和术后48、72 h的动脉血气相似,但是手术结束时on-pump组PaO2和红细胞压积(Hct)明显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24 h on-pump组PaO2仍显著低于off-pump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on-pump CABG相比,off-pump可改善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的血气,并能缩短ICU留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