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前床突旁动脉瘤术中瘤体破裂出血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术中破裂的眼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入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总、颈内、颈外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快速咬除前床突,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 2例动脉瘤直接夹闭,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术后行检查加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例动脉瘤均不显影.结论 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处理,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采用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病例资料,共17个动脉瘤。结果术后CTA或DSA复查证实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死亡,出院时GOS:恢复良好12例,轻残3例,无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随访6个月~1年,并发症随访时均有好转。结论经翼点硬膜内-外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巨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查显示,13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和床突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夹闭术技巧和预后。方法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共13例(13个动脉瘤),包裹2例(2个动脉瘤),术中采用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方法。结果手术后经DSA或CTA检查显示,13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动脉和远端动脉血流通畅;2例视力障碍患者手术后视力改善。手术后仅1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随访3~10个月(平均5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翼点入路辅助颅内外颈内动脉临时阻断是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荧光造影可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及载瘤动脉有无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而达到夹闭满意。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20例,术中均采用经硬脑膜外磨除前床突的方法以改善显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20例,术中均采用经硬脑膜外磨除前床突的方法以改善显露,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床突旁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71个床突旁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患者共71个床突旁动脉瘤.同侧或对侧改良翼点入路直接手术夹闭42例;5例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术;9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56例治疗病例中,KPS评分90分以上有49例,80分者6例,70分者1例,无死亡、重残者.结论 床突旁颈内动脉动脉瘤手术直接夹闭预后良好.对于复杂、巨大动脉瘤或海绵窦内动脉瘤,血管搭桥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及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绵窦和床突旁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1998至2006年对36例床突旁和海绵窦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经外科于术治疗.常规采取翼点入路,暴露颈部颈内动脉.分别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壁修补及动脉瘤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术中使用脑电图(EE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多普勒(Doppler)、内镜等辅助设备.结果 32例床突旁动脉瘤直接夹闭,1例海绵窦内假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修补术,3例海绵窦动脉瘤行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出院时GOS评分良好者32例(89%),重残2例(5.6%),死亡2例(5.6%).结论 不适宜栓塞治疗的海绵窦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床突旁动脉瘤则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动脉瘤手术中血液回抽吸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2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均采用翼点入路,颈内动脉临时阻断孤立动脉瘤后用18号套管针在颈部颈内动脉阻断的远端穿刺,将套管针尾部用负压吸引器连接到血液回收装置,在不切开动脉瘤的情况下使动脉瘤塌陷.术中应用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8例血液逆向抽吸后动脉瘤明显塌陷,将动脉瘤壁与周围结构剥离后夹闭.4例逆向抽吸后动脉瘤塌陷不明显,其中3例切开动脉瘤去除瘤内血栓后夹闭动脉瘤,1例改做动脉瘤孤立并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8例术后行DSA检查,动脉瘤均夹闭满意.按改良COS评分术后良好为10例,差为1例,死亡l例.结论 血液回抽吸方法能使大部分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塌陷,从而获得安全和满意的夹闭.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脑缺血和判断动脉瘤夹闭后有无载瘤动脉狭窄或误夹.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手术治愈4例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指出暴露颈部颈内动脉,术中暂时阻断颈内动脉以及应用高速微型钻磨除前床突,明确瘤颈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解剖关系是手术的重要步骤,结合复习献着重讨论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眼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技巧。方法采用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12例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已全部夹闭。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侧脑动脉瘤手术时,首先应该处理破裂的动脉瘤,然后最理想的是在同一术野中夹闭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这样对患者损伤小。对于脑底动脉环半侧的动脉瘤(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和脑底动脉分叉部附近的动脉瘤)加上对侧颈内动脉瘤(颈-眼动脉、颈-后交通动脉、颈-脉络膜前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等),如果适当选择病例,从一侧翼点入路夹闭对侧颈动脉瘤是可能的。作者报告了2例。一例为右侧大脑中动脉瘤加左侧颈-后交通动脉瘤;另一例为左侧颈-后交通动脉瘤加右侧颈-脉络膜前动脉瘤。这两例均由一侧翼点入路,处理了同侧动脉瘤后,在同一术野中夹闭了对侧动脉瘤的瘤蒂。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入路问题并报告了病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手术治愈4例大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指出暴露颈部颈内动脉、术中暂时阻断颈内动脉以及亡用高速微型钻磨除前床突,明确瘤颈与颈内动脉、眼动脉的解剖关系是手术的重要步骤.结合复习文献着重讨论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0例颅内动脉瘤行夹闭术,28例恢复良好,重残和死亡各1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减少术中破裂等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磨除前床突对部分颈内动脉瘤是必须的。对巨型动脉瘤应采取暂时夹闭载瘤动脉、穿刺或切开乃至切除瘤体、缩窄瘤颈等综合措施而不是单纯夹闭瘤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采用Yasa唱Yasargil翼点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本组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出院时治愈或良好53例,致残8例,死亡1例。存活病人随访6~12月,复查DSA或CTA,均无动脉瘤复发、破裂再出血发生。结论经翼点入路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显露充分,有利于载瘤血管的临时阻断和成功夹闭动脉瘤颈;配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为临床一期开颅夹闭多发动脉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模拟翼点入路,研究前循环常见位置动脉瘤: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A)、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和大脑中动脉(MCA)分歧部动脉瘤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显露的可能性,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结合临床手术治疗多发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一期夹闭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模拟各部位动脉瘤显露成功率分别为:眼动脉64%;后交通动脉42%;颈内动脉分叉部100%;大脑中动脉分歧部57%。眼动脉和部分后交通动脉暴露需要切开大脑镰和松解对侧视神经。大脑中动脉分歧部能否暴露取决于M1段长度,M1〈14mm时可成功暴露。结论翼点入路可以完成对侧特定指向、特定位置的动脉瘤的夹闭,视神经的长度、动脉瘤的指向等解剖学参数对于评估多发动脉瘤一期夹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床突及床突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对前床突及床突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为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利用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共20侧,15例头颅干标本共30侧,对前床突及床突间隙相关解剖标志进行了详细地显微解剖、观察、拍摄、测量和统计。结果 床突间隙是磨除前床突后人为形成的锥形腔隙,其容积与前床突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构成、范围和边缘的大小有关,并影响经该处的显微手术操作。通过它可显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前升部、前曲部和眼动脉的起点。术中磨除前床突及视柱,应注意其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构成。颈内动脉出海绵窦处的远、近环均存在颈内动脉穴。远环硬膜囊内是蛛网膜,而近环内是海绵窦静脉丛。结论 通过床突间隙拓展海绵窦-眶尖区手术入路,为利用颅底间隙进行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脑血管造影在床突旁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8月手术治疗的5例床突旁动脉瘤,4例采用同侧翼点人路夹闭动脉瘤,另1例左侧颈内动脉一垂体上动脉瘤伴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病人行右侧翼点人路夹闭双侧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夹闭后行ICG脑血管造影4例,夹闭前后均行ICG造影1例。结果ICG造影显示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3例病人术后复查DSA,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血管造影能在术中即时发现动脉瘤是否残留,载瘤动脉是否狭窄,从而指导手术医师术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