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对双重关系和突破保密的态度及决策。方法:选取学校心理咨询师123人(男27人,女96人,年龄20~60岁,中小学心理咨询师41人,大学心理咨询师82人),采用自编学校心理咨询师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考察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待双重关系、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结果:71.5%的心理咨询师(n=88)选择"不会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14.6%的心理咨询师(n=18)选择"接受与咨询学生建立其他关系"。未接受常规督导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认为接受学生咨询后要求建立的其他关系可能会提高来访者的自我接纳或自尊(P0.05)。学校心理咨询师认为应该突破保密协议或者会告知来访学生监护人的问题排名前3位为自伤及自杀、吸毒、不良团伙。心理咨询师面对"学生有自杀的计划"具体情境比面对"学生有离家出走的计划"更容易突破保密协议(P0.001)。结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的态度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是否接受督导以及来访者问题的具体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对突破保密的伦理原则的态度以及咨询师在不同情境下保密突破的决策。方法:对100名心理咨询师,采用自编"心理咨询师突破保密的态度和决策问卷",考察可能影响心理咨询师对待保密原则的态度和决策的因素。结果:"来访者有高伤害他人风险"、"来访者有高受伤害风险"时,从业时间短的咨询师(5年以下)突破保密态度得分高于从业时间长的咨询师(5年以上)[(1.2±0.8)vs.(1.1±0.3),(1.4±1.0)vs.(1.2±0.5);均P<0.05];"来访者有高受伤害风险"时,接受督导的咨询师突破保密态度得分低于未接受督导的咨询师[(1.2±0.6)vs.(2.0±1.7);P<0.01],而"未成年来访者家长要求了解咨询细节"时,接受督导咨询师突破保密态度得分高于未接受督导咨询师[(5.3±1.8)vs.(4.2±2.1),P=0.052];咨询师在来访者主动计划犯罪时突破保密的决策得分低于来访者知道犯罪计划时的得分[(1.7±1.2)vs.(2.8±2.0),P<0.01];当法庭要求报告相关情况时,咨询师在来访者因家暴犯罪接受调查时突破保密的决策得分低于来访者因无关犯罪接受调查时的得分[(2.0±1.6)vs.(3.5±2.2),P<0.01]。结论:咨询师的保密态度与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从业时间、是否接受督导及来访者具体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扬州地区1300名被试抽样调查,选取90名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将结果与普通人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心理咨询的被试比未接受心理咨询的被试在认知上更加准确(t=2.488,P=0.014)、态度更加积极(t=4.41,P=0.00)、对心理咨询的担心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方法:选取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且自愿参与研究的大学生191名[职业成熟度量表(CMS)总分145分为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将其随机分为系统咨询组(n=61)、常规咨询组(n=65)和对照组(n=65),进行为期8周的实验(每周1次,每次120 min)。系统咨询组接受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常规咨询组接受常规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咨询。基线、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分别用CM S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 M CS)对3组学生进行评定。结果:185名大学生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系统咨询组60名、常规咨询组62名、对照组63名)。基线时,3组CMS和MMC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系统咨询组和常规咨询组的CMS总分上升,MMCS总分、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的百分比均下降(均P0.001),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周咨询结束和6个月后随访时,系统咨询组的CMS总分均高于常规咨询组,MMCS总分和职业成熟度发展不良者的百分比均低于常规咨询组(均P0.001)。结论:基于归因训练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和常规的团体职业心理咨询都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而前者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高校危机干预中心理咨询师对被干预对象隐私权保护及保密例外的看法和决策。方法:采用自编《高校咨询师危机干预过程中的隐私权保护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16份(男39人,女177人)。结果: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绝大部分接受过专业培训和伦理培训。在不同风险情境下,高校咨询师关于选择是否突破保密原则、突破前是否获得知情同意、披露何种内容的决策有所不同。高校咨询师认为最低限度披露原则可操作性有限,对该原则的理解程度一般。咨询师工作年限、行政干预程度和危机风险等级对咨询师突破保密披露来访者信息限度有显著影响。结论:大部分参与危机干预的高校心理咨询师基本掌握了危机干预相关理论技术和伦理规范。高校危机干预中个案危机风险程度能够显著影响咨询师是否突破保密原则以及如何突破保密原则的决策,咨询师的工作年限及所在机构的行政干预程度对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是否做出合乎伦理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咨询师对最低限度披露原则的内涵和实操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关系,并探究污名和网络自我表露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抽取95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量表、网络心理咨询态度量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污名量表和网络自我表露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不适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2)污名在自杀意念与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不适感维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污名和网络自我表露在自杀意念与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不适感及评价维度之间均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高自杀意念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较为积极,他们较高的污名和网络自我表露使其有寻求网络心理咨询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对知情同意伦理的态度和行为,并比较其态度和行为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星收集99名心理咨询师(男20人,女79人;年龄23~56岁),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知情同意伦理调查问卷(SICE)进行调查。SICE评估心理咨询师个人情况、保密性、紧急状况处理、心理咨询过程、备选方案5部分内容。结果:心理咨询师最看重保密性(4. 9±0. 3)以及请假、收费(4. 8±0. 6)等咨询过程相关的知情同意内容,最不看重婚姻情况(1. 9±1. 1)、宗教信仰(2. 6±1. 3)等咨询师个人信息的知情同意内容。除保密突破外,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内容的一般态度均能正向预测其口头(β=0. 24~0. 80)及书面告知来访者的行为(β=0. 12~61)。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内容的态度与口头告知行为的相关高于其态度与书面告知行为的相关(P 0. 05)。结论:心理咨询师最看重保密性和心理咨询过程的知情同意内容,最不看重心理咨询师个人情况的知情同意内容,心理咨询师对知情同意伦理的态度和行为基本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基本特点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提高其网络心理咨询行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在2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选取有心理咨询经历者310人(其中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32人,无面对面经历者278人).选用网络心理咨询态度问卷(OCAS,包含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和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两个维度)、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测查.结果: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较高,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较低.有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低于无面对面心理咨询经历者[(12.9±2.6)vs.(14.0±2.8),P<0.05].大一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低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17.8±3.0)vs.(18.7±2.6),(19.0±2.2),(19.1±1.7);均P<0.05],大一、大二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高于大三学生[(14.4±3.1),(14.2±2.5) vs.(13.3±2.8);均P<0.05].QZPS的外向性、善良、才干、情绪性和处世态度得分及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网络能力感、行为努力感得分均与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呈正相关(r=0.11~0.29;均P<0.05);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得分与QZPS的外向性、处世态度得分呈负相关(r=-0.21、-0.16,均P<0.05),而与才干得分呈正相关(r=0.13,P<0.05).结论: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有较积极的态度,外向性低、高才干的个体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接纳性可能更低;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可能与其人格特征、网络自我效能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人群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方法用自行编制的心理咨询态度调查问卷调查了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138名学员及185名普通大众。结果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与普通大众对心理咨询的总体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8,P=0.000);在各个维度上表现为:①对心理咨询职业前景的认识态度差异显著(2χ=440.071,P=0.000);②对主动求询的态度无显著差异(2χ=334.083,P=0.099);③对隐私保护的态度显著差异(2χ=311.921,P=0.000)。结论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的学员对心理咨询的总体态度比普通大众积极,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咨询职业前景和对隐私保护态度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决策的特征,比较男女生决策时所考虑的心理咨询情境因素的异同,从性别相关视角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在南京5所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从未求助组(n=352);同时在心理中心建设较健全的4所高校的咨询室中调查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n=99).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问卷、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被试对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1).从未求助组女生的DES得分均高于男生[(13.8±2.4)vs.(12.7±2.7),(13.0±3.2) vs.(11.7±3.0),均P<0.001],但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得分低于男生[(26.9±4.5) vs.(28.1±4.6),(4.2±0.8)vs.(4.5±0.8),均P<0.01].主动求助组男生的SSOSH和DES的预期风险得分均高于女生[(12.4±4.2)vs.(10.6±3.9),(12.3±3.7) vs.(10.2±3.0)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与男、女生的求助行为均负相关(B=-0.86、-1.31),而间接求助经历与男、女生求助行为正相关(B=0.80,1.36).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与女生求助行为负相关(B=-0.31),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与女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4);自我表露的预期效用和态度与男生的求助行为正相关(B=0.18、0.10).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可解释女生求助行为变异的37.6%,解释男生求助行为变异的23.9%.结论:男女生对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态度都较为积极,心理问题的归因越不可控,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他们越可能求助.女生在预期求助情境中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预期风险越低,越倾向于求助;而男生的求助行为的发生与积极的预期效用和积极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师对网络心理咨询相关保密伦理议题的意识和行为。方法:通过"问卷星"收集到心理咨询师100人,其中从事过网络心理咨询者51人(网络组),未从事过网络心理咨询者49人(非网络组),采用自编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问卷(OPCCEQ,共20条目)调查对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的意识和行为。结果:网络组OPCCEQ 16个条目的意识得分高于行为得分(均P0.05);网络组OPCCEQ 4个条目的意识得分高于非网络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心理咨询师的网络心理咨询保密伦理意识还未充分转化为行为上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有待改善;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t=2.1541,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有差异,其中女生求助态度比男生积极(t=-5.251,P<0.001),而大二学生的求助态度最低(F=3.501,P<0.001);③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其所获得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④社会支持对心理求助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性(F=33.615,P<0.001).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即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求助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上招募及心理普查筛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随后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3.05,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2.56,P0.05)、积极应对(t=-2.61,P0.0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有极端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以及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某大学医学院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受试714人,男生364人,女生350人,年龄16~28岁,抽样涵盖了该医学院所有专业的不同年级。用标准抑郁焦虑紧张量表(Depression,Anxiety,StressScale42,DASS-42)、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e Coping Strategy Questionnaire,SCSQ)和心理健康服务求助态度量表(Inventory of 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IASMH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测评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并根据DASS-42的分级,将受试分为有心理问题组(n=102)和无心理问题组(n=612),观察两组被试对待专业性心理求助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女生在DASS-42的紧张维度和IASMHS总分及心理开放程度、不在意社会污名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如,紧张维度(12.1±6.9)vs.(10.8±7.0),P0.05]。无心理问题组SCSQ的积极应对得分和IASMHS总分及心理求助倾向、不在意社会污名维度得分均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如,IASMHS总分(41.8±9.1)vs.(38.9±9.3),P0.01],而SCSQ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有心理问题组[(7.9±3.7)vs.(10.0±4.0),P0.001]。(2)对无心理问题组,性别(β=0.179)、紧张水平(β=-0.116)、消极应对(β=-0.190)和积极应对(β=0.199)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关(均P0.01),而有心理问题组,仅有积极应对(β=0.277,P0.05)和家庭收入(β=0.244P0.05)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有关。结论: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的态度与性别、负性心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无心理问题组的医学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水平也更高。有无心理问题的医学生群体在寻求专业性心理求助的态度上预测因素有所不同,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态度更偏重可行性。实际工作中应更多关注男性医学生,对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引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咨询预期的现状。方法: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3所大学680名不同年级、性别、民族的大学生。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EAC-B)和自编心理咨询经验调查表进行施测。结果:被试对"咨询师素质与技能"的预期高于对"来访者个人投入"的预期,P<0.001;女大学生在对"咨询师素质与技能"上较男性大学生具有更为积极的预期(P=0.002),大学生对"咨询师素质和技能"的预期存在年级差异(P<0.001),一年级高于二、四年级,二年级低于一、三年级。有直接咨询经验者(n=134)对"咨询师素质与技能"的预期低于有间接经验者(n=380)和无咨询经验者(n=166)(P<0.001)。结论: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预期在性别、年级和咨询经验方面表现出差异。在咨询师培训和咨询过程中应关注大学生的咨询预期并探索使其更为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群体差异性,有利于高等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自编的《关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对河海大学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有一定了解,但普遍存在认知偏差;高年级群体对于自己或他人接受心理咨询的态度差异性较为显著,存在知行矛盾;大学生希望营造积极接受心理咨询的氛围,但担心会受到误解和歧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面临来访者自伤或自杀情景时,咨询师如何进行保密与保密突破的伦理决策。方法:选取北京7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10名心理咨询师,对在高校工作遇到的自伤自杀相关保密议题与相应伦理决策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受访者在高校平均任职时间为(10±8)年。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誊录稿进行编码分析。结果:8名咨询师接受过一定的伦理培训且对咨询伦理较为重视;7个高校咨询中心相关规定仍存在与保密原则冲突之处;咨询师在自伤自杀的突破上的考虑差异较大;在面对高校规定与保密原则的冲突时,咨询师能够站在伦理原则的角度考虑,维护来访者的利益。结论:高校心理咨询环境下,自伤或自杀相关的保密与保密突破流程有待规范识。  相似文献   

18.
保密是心理咨询的基石。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高校心理咨询各方当事人面临着由国家司法、伦理规范、现代科技和实务需求共同生成的保密困境,本文把泄密和保密设为横轴,将遵守和违反伦理设为纵轴,可以发现保密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隐私和保密例外领域,进而提出通过区分咨询工作记录和咨询师个人手记、加强咨询师专业培训与督导、研发保密例外细则和充分运用知情同意作为解决保密伦理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编制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Trust of Counseling Scale,TC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编制题目。采用方便取样,对湖北省42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79)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149)。随机抽取其中54名被试,隔半个月后重测,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1)TCS共包含20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感知信任是一个四维结构,包括从业者能力、诚信可靠、行业规范性、善意;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符合测量学要求。(2)总量表C ronbachα系数为0.86,各因素C ronbachα系数在0.72~0.84间;重测信度为0.74。(3)有咨询经历者"善意"因素得分高于无咨询经历者,"行业规范"因素得分上低于无咨询经历者(均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结构明晰,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查高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以检验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情况,或供咨询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分类特点,比较不同分类大学生在专业心理求助行为上的差异。方法:选取12 850名大学生,采用心理健康素养问卷(MHLQ)、自编非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专业心理求助行为自评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分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别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差异。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可分为低素养组(7.4%)、中等素养组(50.2%)和高素养组(42.4%)3类。非疫情中,心理健康素养与专业心理求助行为无关联;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相比低素养组,中等素养更可能寻求专业心理求助(OR=1.32),中等素养组、高素养组更可能推荐他人求助(OR=1.77、2.4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类别特征。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理健康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的专业求助或推荐求助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