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选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妒忌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795名中国成年人施测。结果:(1)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中分别发挥着单独中介作用。(3)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越低,个体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和妒忌情绪越高,抑郁越严重。相对剥夺感和妒忌在这一影响中发挥了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朋友和其他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抑郁间的作用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领悟社会支持和抑郁量表对1 353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结果 朋友和其他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6、0.06,P<0.05),且两种支持的调节效应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9、0.10,P<0.05);家庭支持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仅表现在女大学生群体中(中介效应值为-0.03,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抑郁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成年期抑郁的影响,评价社经地位相关的健康的代际不公平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情况,以儿童期父母受教育水平与职业作为社经地位变量,运用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法分析社经地位与抑郁分布的不平等状况.结果:儿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幼儿年龄和性别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立行为;(2)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祖辈谱系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母系祖辈可以增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的正向影响。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祖辈谱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机制,进一步了解大学新生的 自杀意念.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工具、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143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并对主观社会地位与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杀意念间的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影响因素和家庭生活质量现状,分析父母教养效能感在听障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与家庭生活质量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选取湖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182例听障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亲职压力量表、家庭生活质量量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共六个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听障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中有30.8%是通过父母教养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实现的。结论:听障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可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也可通过教养效能感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9-10月,运用问卷星,抽取广东省佛山市某高校大一到大四45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家庭功能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与负性生活事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全国10个城市抽取7110名(男生3486人,女生3624人;高中3496人,初中3614人)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评定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值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并采用路径分析评估非适应策略的中介效应。结果:中学生的CES-D平均分为(17.0±9.2),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0%。男生和女生的ASLE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20.0)vs.(30.5±18.9),P0.05],高中生的ASLEC得分高于初中生[(33.9±19.6)vs.(27.3±18.6),P0.01]。CERQ-C的非适应性策略得分为(38.6±10.4),与CES-D得分和ASLEC得分三者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0~0.48,均P0.05);且非适应性策略在抑郁症状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可能与其经历较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相关,而对负性生活事件的非适应性策略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儿童社会适应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del of Emotion Processes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理论依据,探讨情绪调节、社会信息加工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社会行为量表、儿童情绪调节核查表、社会认知评估量表,以福州市三所小学的381名小学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认知评估量表在本研究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社会信息加工在情绪调节与攻击行为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的情绪调节一方面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信息加工影响其攻击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情绪-认知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家庭成员抑郁症状与其家庭职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成员抑郁症状与其家庭职能关系的研究张敬悬,翁正,刘庆桂,李洪泉,赵胜春,徐作国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济南市锦秀川康复医院,烟台市莱阳精神病防治院陈万香,任洪岱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滕州市精神病医院家庭成员抑郁症状与其家庭职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 相似文献
11.
路文婷;周郁秋;张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4):819-823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在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生活质量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改良Kupperman Index评分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对220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测量。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围绝经期症状量表、睡眠质量量表、抑郁情绪量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围绝经期症状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存在两条间接路径:围绝经期症状通过抑郁情绪影响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通过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结论: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在围绝经期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赫中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
目的: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执行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之间的作用。方法:应用方便取样在陕西省西安市招募243个家庭,最终获得有效样本237个,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表、中文版Buri父母权威问卷,执行功能神经心理测查(包括数字广度测验、连线测验和斯楚普色词测验)进行调查。结果:对于两个年级组的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中年级组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放任维度(r=-0.28,P0.05;r=-0.40,P0.01)和儿童认知灵活性、抑制控制呈负相关(r=-0.38,P0.01;r=-0.29,P0.05);高年级组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权威呈正相关(r=0.40,P0.01),与母亲专制呈负相关(r=-0.34,P0.05),而与儿童执行功能三成分得分均不存在相关。母亲放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年级儿童抑制控制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母亲更多采取放任的教养方式对待并教养子女,进而阻碍了中年级组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期,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对孕产妇而言尤为重要.为更好的了解社会支持在围产期抑郁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对近几年有关围产期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社会支持对围产期抑郁的影响作用,为将来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来预防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主要从不同来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8名大学生,分别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表(SESQ)、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SE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测量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结果:SESQ得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13,P<0.01),SESQ得分与CDSE总分正相关(r=0.19,P<0.01),CDSE总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54,P<0.01)。CDSE总分在SESQ得分和CDDQ总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1%;CD-RISC总分调节了SESQ得分和CDSE总分的关系(β=0.06,P<0.05)。结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负相关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丧偶对老年人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的影响,验证家庭网络和朋友网络在丧偶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探索性别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对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年数据中8351名老年人的抑郁、社会网络量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丧偶会导致老年人家庭网络萎缩,但可扩展朋友网络;(2)家庭网络在丧偶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朋友网络起遮掩作用;(3)性别在丧偶与家庭/朋友网络的路径中起调节作用,丧偶对男性老年人家庭网络的消极影响更大,对女性老年人朋友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大,朋友网络的遮掩作用仅存在于女性老年人。结论:丧偶可通过社会网络对老年人抑郁产生影响,且这一关系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种情绪调节策略(重新评价、表达抑制、反刍和正念)与不孕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的相对大小,并检验性别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740名不孕症患者,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模块(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情绪调节量表(ERQ)、反刍思维量表(RRS)和简版正念能力量表(SIM-C)评估4种情绪调节策略。采用优势分析比较情绪调节策略与PHQ-9、GAD-7得分的相关大小。结果:优势分析显示,反刍、正念和重新评价分别解释抑郁症状56.0%、39.6%和4.4%的方差,解释焦虑症状73.1%、19.6%和7.3%的方差;回归分析显示,RRS得分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与PHQ-9、GAD-7得分正向相关(β=0.06、0.10)。简单斜率检验表明,RRS得分与女性PHQ-9、GAD-7得分的相关程度(β=0.28、0.27)大于RRS得分与男性PHQ-9、GAD-7得分的相关程度(β=0.22、0.21)。结论:反刍是与不孕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相关的因素。反刍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与性别有关,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60~80岁老年人335名,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来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用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来评估老年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情况,用沉思量表(RRS)来测量老年人沉思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的比例为19.9%(61/306)。CES-D总分与ERQ的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21,P<0.01),与ERQ的表达抑制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P>0.05),与RRS总分呈正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0.42,P<0.05)、健康状况好(OR=0.29,P<0.001)、生活方式好(OR=0.09,P<0.01)、经济状况好(OR=0.05~0.23,P<0.01)和ERQ认知重评得分较高(OR=0.93,P<0.05)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低;而高龄(OR=1.04,P<0.05)和RRS总分较高(OR=1.19,P<0.01)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高。结论:女性、高龄、经济状况差、健康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越多使用沉思策略和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老年人,越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陈丽华;郭海英;朱倩;卜钰;林丹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6):1042-1045+1050
目的:考察情感虐待与儿童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市六所小学的1313名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情感虐待能直接预测儿童的抑郁症状;②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情感虐待与儿童抑郁症状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情感虐待通过减少儿童的认知重评策略和增加表达抑制策略两种途径,间接增加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母亲抑郁、母亲教养方式(关切-引导,温暖)与青少年认知重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教养方式问卷和情绪调节量表,测量了1212对青少年双生子及其母亲。结果:①母亲抑郁和青少年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母亲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认知重评显著正相关,母亲抑郁和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②母亲抑郁与青少年认知重评之间的相关可以由母亲教养方式完全介导。结论:母亲抑郁通过其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认知重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吸烟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整群取样方法,从全国抽取10个城市共14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10313名学生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SSS-CA)等。结果: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吸烟行为得分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