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睡眠质量、性别与大学生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自伤行为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安徽省9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抑郁(r=0.24,P0.01)、睡眠质量(r=0.16,P0.01)与自伤行为呈正相关。(2)睡眠质量在大学生抑郁与自伤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和后半段路径。具体而言,相较于男生,抑郁对睡眠质量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女生更加显著;相较于女生,睡眠质量对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对男生更加显著。结论:抑郁通过睡眠质量对大学生自伤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了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学生自尊和评价恐惧在自悯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悯量表、自尊量表、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正面评价恐惧量表与交往焦虑量表,对全国十九所大学916名大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41份。结果:①自悯、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②中介模型检验表明自悯对社交焦虑的直接作用显著;自尊、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在自悯和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自尊-正面评价恐惧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大学生自悯不仅直接预测社交焦虑,还分别通过自尊、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的并列中介作用,以及自尊-正面评价恐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羞怯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的中介作用和敌意归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甘肃省某初级中学500名被试完成羞怯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学生卷)、敌意归因偏差量表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的行为子问卷。结果:(1)羞怯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2)同伴侵害在羞怯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羞怯和同伴侵害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敌意归因的调节,在高敌意归因水平下,羞怯对同伴侵害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初中生羞怯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同伴侵害是中介因素,敌意归因加强了羞怯对同伴侵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伴侵害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以及羞耻感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甘肃省某初级中学60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羞耻感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者量表(学生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行为子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同伴侵害对初中生非自杀性自伤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羞耻感在同伴侵害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羞耻感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的调节,羞耻感对非自杀性自伤的正向影响随着父母情感温暖的增强而减弱。结论:同伴侵害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羞耻感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因素,父母情感温暖减弱了羞耻感对非自杀性自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家庭无效环境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1066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水平显著正相关;(2)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中起中介作用;(3)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对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中,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着这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基于自伤的体验回避模型,考察网络被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方法:以823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被欺负问卷、抑郁-焦虑-压力简版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网络被欺负与青少年抑郁、体验回避、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抑郁、体验回避与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被欺负不仅直接影响自伤行为,而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体验回避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结论:网络被欺负会增加自伤行为的风险,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情绪反应(抑郁)和应对方式(体验回避)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期待性快感缺失、抑郁、反刍思维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PS中的期待性快感体验分量表、9项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反刍思维量表(RRS)、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61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期待性快感体验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自杀风险(β=-0.10,P<0.001),还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杀风险;(2)反刍思维不仅调节了期待性快感体验对自杀风险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调节了抑郁的中介效应,即反刍思维水平越高,期待性快感体验和抑郁对自杀风险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期待性快感缺失与自杀风险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反刍思维加剧了期待性快感缺失对抑郁和自杀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的抑郁分量表、网络非适应性认知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3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独特性需要、抑郁、网络非适应性认知、手机成瘾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抑郁、网络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结论: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还可以通过抑郁和网络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沟通有效性在导学关系冲突对研究生抑郁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以及研究生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师生关系质量问卷、个人主动性量表、病人健康问卷(PHQ-9)、沟通有效性量表对998名研究生进行测量。结果:(1)导学关系冲突可以正向预测研究生抑郁并负向预测沟通有效性;(2)沟通有效性在导学关系冲突对研究生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个人主动性在导学关系冲突与研究生抑郁、导学关系冲突与沟通有效性之间的调节作用均显著,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越高,导学关系冲突对抑郁、沟通有效性的预测作用越弱。结论:导学关系冲突通过沟通有效性预测研究生抑郁,高个人主动性可以缓解导学关系冲突对研究生抑郁和沟通有效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及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和惩罚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行为抑制和激活系统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583名中学生施测。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和NSSI四者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2)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NSSI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3)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即父母心理控制对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预测作用在高惩罚敏感性的被试中更强。结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受到惩罚敏感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性资本化与正念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女大学生抑郁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问卷、性资本化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抑郁量表,对58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预测女大学生抑郁;(2)性资本化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女大学生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可以显著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和直接路径,中低水平正念组,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和直接路径显著,高水平正念组,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和直接路径均不显著。结论:性资本化与正念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女大学生抑郁之间起到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大学生对疫情的压力感知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灵活性和控制点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疫情压力感知问卷、认知融合问卷、接纳行动问卷、内控性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疫情压力感知与抑郁相关显著;②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能够中介疫情压力感知对抑郁的影响;③控制点在上述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结论:心理灵活性在大学生疫情压力感知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内控型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更容易受到疫情压力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冲动性与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冲动性人格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冲动性与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冲动性人格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身体羞耻、自尊与女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问卷、身体羞耻量表、自尊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596名女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体像比较、身体羞耻、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三者与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体像比较既可以直接影响女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身体羞耻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3)社交网站体像比较与身体羞耻的关系受到自尊的调节,即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对身体羞耻的预测作用在自尊水平较低的被试中更大。结论:身体羞耻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受到自尊调节作用的影响,即身体羞耻的中介作用对自尊水平较低的被试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人际敏感性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自然联结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际敏感性量表、短式孤独感量表、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中的自杀意念筛查条目、自我包含自然量表对14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人际敏感性、孤独感和自杀意念两两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与人际敏感性、孤独感、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2)孤独感在人际敏感性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然联结在孤独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结论:人际敏感性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还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高水平的自然联结可以削弱孤独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父母压力的中介作用和主管支持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主管支持感量表对949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1)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压力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和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主管支持感调节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压力的影响,当主管支持感较低时,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压力的影响更强。结论: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会通过引发父母自身的压力增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风险,而主管支持感可以削弱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以运动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考察强迫运动、自尊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强迫运动量表(CET)、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和进食障碍问卷(EDI)对566名在校运动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负性情绪可显著预测进食障碍症状;强迫运动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自尊也在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情绪是进食障碍症状的重要风险因子,负性情绪也可以通过强迫运动、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进食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中国大学生群体为样本,探究人际关系敏感在神经质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性别对上述中介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和预防大学生抑郁情绪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对219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①神经质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71,P0.01);②人际关系敏感在神经质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检验表明中介效应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为[0.38~0.46],中介效应为0.42,占总效应的59.15%;③神经质经由人际关系敏感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受到男女性别的调节,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高的女生(t=33.607,P0.01)比男生(t=29.851,P0.01)更容易出现更高的抑郁症状。结论:人际关系敏感是神经质影响抑郁的重要的中间环节,而上述中介作用受到男女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过程中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损耗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抑郁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损耗、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②网络游戏成瘾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③自我损耗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自我损耗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结论:同伴依恋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