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特征、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对CRE感染的认识和控制干预,帮助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采用1∶1∶1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CRE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CSE)感染患者(CSE组)和未感染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对照组,各64例,共计192个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道感染是CRE医院感染的最常见来源,占42.19%,患者的住院科室主要分布在儿科(31.25%)和危重症监护室(26.56%);通过CRE与对照组的多因素模型分析,只有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CSE与对照组单因素比对分析,只有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SE感染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和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危险因素;64例CRE患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18.75%。结论新生儿、儿童和重症患者是CRE感染的易感人群;CRE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与气管插管和CRE感染相关,是CRE感染区别于CSE感染的特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 按1 ∶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菌目细菌(CSE)血流感染患者为CSE组, 分析感染菌株和科室分布,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CRE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 23例, 41.07%)) 和血液科(17例, 30.36%)为主; 感染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例, 57.14%)和大肠埃希菌(16例, 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恶性肿瘤、60 d内住院史、感染前入住ICU>48 h、机械通气、留置中央静脉导管、使用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均与CRE血流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感染前入住ICU>48 h、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是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临床尤其是ICU应关注患者的流行病学史, 尽早识别CRE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 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规范有创操作, 以减少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地市级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CRE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各ICU发生CRE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组,同期各ICU未感染CRE患者82例为对照组。分析CRE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分离菌种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3.59%和41.0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9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气管插管、住院时间>7 d及脑血管疾病是ICU患者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是CRE感染的高危人群,CRE菌株耐药性较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抗菌药物多联使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合并脑血管疾病均可增加ICU患者CRE感染的风险,ICU可进行CRE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患者CRE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临床愈后,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6月老年住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组75例,无CRE感染病例150例设为无CRE感染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情况、治疗操作及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归纳老年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CRE组的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病区,神经科重症病区和老年病病区为主;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CRE组老年患者的死亡占20.00%(15/75)高于未感染CRE组(P<0.05)。气道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连续一周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是CRE的易感人群,愈后差,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临床应对影响因素及早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医院感染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医院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病原体、基础疾病、是否住ICU,是否手术;随访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及生存状况,以诊断医院感染CRE至治愈出院或死亡的时间为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CRE医院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医院感染CRE 499例,444例存活,55例死亡,病死率11.0%;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手术史、ICU入住史、合并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CRE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入住ICU、手术、合并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引起CRE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因此要加强多药耐药菌的接触隔离等防控措施,避免多药耐药菌的院内传播,此外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仍可作为治疗CRE联合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的肠杆菌目细菌共2 645株,CRE 103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仪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的药敏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CRE菌株主要来源于痰49株(47.57%),其次为尿26株(25.24%)、体液11株(10.68%)、全血10株(9.71%)等。CRE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29株(28.16%),其次为泌尿外科17株(16.50%)、感染科14株(13.59%)、呼吸内科11株(10.68%)、肝胆外科10株(9.71%)。肠杆菌目细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萘啶酸、头孢呋辛酯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70岁、机械通气、应用抗菌药物时长≥2周、住院时长≥2周和携带其他耐药菌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重点科室和重点人群的病原菌药敏结果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医院获得性(Hospital-accquired, H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菌血症感染特征的分析,筛选出影响其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医院获得性肠杆菌科细菌菌血症患者。以CRE患者为病例组(22例),对碳青霉烯类药物(Carbapenem,CA)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116例),两组间按照年龄±2岁、性别相同进行1∶2个体匹配。最终共筛选19对病例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次数、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天数、一种非CA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30天内连续高热天数间的资料是可比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前使用CA类药物、感染前使用二联非CA类药物、感染前住院时间>14天、感染前侵入性操作、感染前特级护理或一级护理和BMI<24 kg/m~2对HA-CRE菌血症感染有一定影响(P<0.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前使用CA类药物、感染前使用二联非CA类药物和感染前接受一级护理或者特级护理是影响HA-CRE菌血症感染影响因素(P<0.05)。病例组患者的死亡率(21.0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0.00%)(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例组对替加环素全部敏感,两组均对庆大霉素(P=0.355)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中度敏感(P=0.223),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P=0.424),对头孢呋辛舒巴坦中度耐药((P=0.208)。结论医院获得性CRE菌血症对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应实时监测细菌耐药,多部门联合重视并规范临床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日益增多,临床不能再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CRE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解决其耐药性并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医院感染的风险关键控制点,以提升CRE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调查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CRE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CRE医院感染的风险,数据分析采用SAS9.2软件。结果 121例CRE医院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外科、ICU和内科,分别占35.5%、28.9%和24.8%;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血液、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6.0%、16.0%、14.0%和10.0%;主要耐药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占73.4%、大肠埃希菌占18.8%;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联用抗菌药物、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E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重点科室住院患者开展早期CRE筛查,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并减少联用,可降低CRE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预后,为CRE感染患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3-2017年CRE检出菌株及CRE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CRE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结果 104株CRE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80%;80例CRE感染患者主要分布于ICU、呼吸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死亡或自动出院率为46.25%,其中年龄≥80岁、皮肤黏膜屏障破坏、近期住院史、近期入住ICU、近期使用呼吸机是死亡的高危因素;8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率为66.25%,主要表现为单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不合理的患者死亡率为54.72%,高于使用合理的患者29.63%(χ~2=4.529,P=0.033)。结论 CRE耐药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及时对具有危险因素的CRE感染患者进行预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CRE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析CRE检出情况、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某院2017—2018年CRE检出率10.6%(430/4 047),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78.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7.4%)及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7.4%)为主;以≥65岁患者居多(65.3%,281/430);标本类型以痰液(43.5%,187/430)、尿液(26.7%,115/430)为主;科室分布以ICU居多(44.2%,190/430);CRKP除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外(3.4%),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O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8.1%)外,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L除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12.5%~28.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40.6%~50.0%外,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 CRE(特别是CRKP)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CRE监测和感染控制,以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治与预防控制.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住院感染患者中30例CR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离细菌分布、住院后首次检出时间、感染部位、入住科室与疾病转归、应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通过产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检测KPC.结果 检测到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83.3%,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时间为住院后26.3 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7.6%,血液与泌尿系感染为第2位,占10.8%;临床科室以ICU为主;死亡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18.7 d;药敏结果示,仅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磷霉素的耐药率为18.5%、20.0%、27.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多药耐药菌的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CRE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实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采用E试验进行复核,统计CRE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结果 2016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 730株,其中CRE38株占2.20%,包括阴沟肠杆菌(ECL)9株占0.52%,大肠埃希菌(ECO)5株占0.30%,肺炎克雷伯菌(KPN)24株占1.39%。神经内科和ICU各8株均占21.05%,泌尿外科7株占18.42%,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各4株均占11.43%,肾内科2株占5.26%和内分泌科1株占2.86%。药敏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7.9%,其次为阿米卡星57.9%,再为左氧氟沙星76.2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5%、97.3%和94.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00%、80%,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3.4%、95.8%,阴沟肠杆菌分别为77.8%、10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ICU、脑科综合区和泌尿外科较为集中,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试验(mCIM)联合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试验(eCIM)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表型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240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CRE 120株,敏感菌120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情况,为医院CRE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一医院2012—2016年6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CRE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科室、主要疾病诊断、住院时间和疾病转归,分析CRE检出率。结果 2012—2016年6月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7 383株,检出CRE 646株,检出率为3.7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检出CRE感染的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不同科室CRE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高于非CRE感染患者(P0.05)。检出CRE的前5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菌。结论 CRE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CRE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药性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肝胆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行ERCP术中胆汁微生物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道感染CRE的耐药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 107例行ERCP术后共检出病原菌535株,肠杆菌目细菌占60.9%(326/535),CRE占4.3%(23/535);CRE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CRE菌株(P<0.05);所有菌株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耐药基因;blaNDM检出占60.9%,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完全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性胆石相关性胰腺炎、手术时间≥60 min、入院时APACHEⅡ评分≥4分、碳青霉烯抗菌药物使用史是ERCP术后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ERCP术后胆道感染CRE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以改善预后;CRE的主要酶型blaNDM对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高危科室的住院患者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筛查情况以及探讨肠道CRE阳性的危险因素,为CRE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骨髓移植科、器官移植科、血液科,并进行肠道CRE筛查的住院患者;然后将住院期间大便CRE由持续阴性(≥1次)转为阳性(≥1次)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将大便CRE持续阴性≥3次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肠道CRE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危科室共878例住院患者进行肠道CRE筛查,筛查率为7.51%(878/11 697),阳性率为18.79%(165/878);肠道CRE筛查率最高的高危科室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38.50%),肠道CRE阳性率最高的高危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5.97%); 165例大便CRE阳性患者共检出170株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85.88%);病例组大便CRE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平均时间为6天;年龄≥60岁、留置胃管是高危科室住院患者CRE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建议对高危科室患者加强肠道CRE筛查,尤其是高龄和留置胃管患者,...  相似文献   

20.
陈向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12):1457-1460+1464
目的 了解非呼吸道标本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和碳青霉烯酶分型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7月—2021年6月医院从非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CRE,使用WHONET 5.6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CRE 420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276株(65.7%)。CRE主要分布在ICU(占比22.9%);尿液标本占比43.8%;CRE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了高度耐药。CRE的碳青霉烯酶分型主要是KPC,其次是NDM,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以KPC酶为主(占比94.2%),大肠埃希菌以NDM型碳青霉烯酶为主(占比91.7%)。结论 CRE在非呼吸道标本中也广泛存在,特别是ICU患者,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不同菌种碳青霉烯酶型差异较大,临床医生应做到精准用药,同时加强感染控制,减少CRE的院内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