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SUI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72例老年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漏尿量、ICIQ-SF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值。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2.22%(χ2=4.60,P=0.032);观察组漏尿量、ICIQ-SF评分及各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3.03-24.31,P<0.01)。结论 温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老年SUI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Kegel运动对自然分娩产妇早期盆底康复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70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Kegel运动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记录并对比2组产妇盆底肌肌力康复效果、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表现[1 h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盆底肌肌力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治疗后盆底肌平均电压值、盆底肌最大电压值、1 h漏尿量、I-QOL评分、ICIQ-SF评分改善效果均更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 自然分娩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Kegel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赵丹 《黑龙江医学》2024,48(4):434-437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于产后6~8周采用GE 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健康女性于体检时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超声参数,比较三组女性不同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时,剖宫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71,P<0.05)。Valsalva状态时,三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883、803.493、391.602、223.600、100.175、172.614、165.113、41.806,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膀胱脱垂率、...  相似文献   

4.
石青青  苏湘川  屈献锋 《广东医学》2020,(11):1178-1181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自愿进行盆底功能筛查的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3~30岁,身高155~165 cm。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椎管内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助产方式。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体重;检测并记录两组产妇产前、产后6周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及盆底动态压力;记录两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前盆底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及盆底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有利于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盆底超声检查的120例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SUI分为SUI组(n=68例)和对照组(n=52例).比较两组静息时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和逼尿肌厚度;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盆底超声对SUI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UI组静息时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和膀胱颈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参数联合预测的ROC曲线面积(AUC)为0.808;单因素分析影响SUI发生的相关因素表明,产妇在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孕前体质量及会阴撕裂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 g、孕前体质量≥60 kg及会阴撕裂是SU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对诊断SUI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000 g、孕前体质量≥60 kg及会阴撕裂是诱发SU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以及对采用盆底肌肉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4—1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初产妇1 000例,筛选出SUI患者273例,统计盆底超声诊断效能,并制定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后复查时按是否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将所有SU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盆底超声对2组患者的盆底及膀胱周围结构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并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 盆底超声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静息状态下,治疗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小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高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最大Valsalva动作下,治疗组患者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和膀胱下降位置均小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盆底超声对SUI症状诊断效能较高,并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根据患者SUI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为SUI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34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63例.2组予产后基础护理,盆底肌训练与电刺激,两组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收缩力,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肉压力及性功能评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较高(P<0.05),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盆底收缩压较低(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较低(P<0.05);经治疗8周后,两组产妇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肉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均升高(P<0.05),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P<0.05),盆底收缩压无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产妇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水平,相对于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24-127+封三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产后盆底康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产后门诊的初次分娩产妇100例。按照随机且自愿的原则,将产后妇女分成四组,A组接受常规盆底健康宣教、B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C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D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并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分别于产后6周(治疗前)和产后12周(治疗后)观察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观察患者盆腔功能情况,通过各超声指标数值的改变比较不同康复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四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盆腔各超声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所有入选产妇依从性为100%;超声结果显示四组产妇盆底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程度D组最理想、A组最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超声对盆底功能训练的有效评估能进一步指导盆底功能训练的个性化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早期前、中、后3个盆腔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变及差异。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35例(阴道分娩120例、选择性剖宫产115例),应用盆底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观察评估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并测量器官脱垂的距离,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直肠前壁膨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膨出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评估产后盆底结构的改变,阴道自然分娩对前盆腔的损伤大于选择性剖宫产,两者在中盆腔及后盆腔的损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的盆底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有无盆底组织异常,测量并计算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有盆底功能障碍组(观察组)以及无盆底功能障碍组(对照组)两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选择性剖宫产后产妇中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观察组)18例,无盆底功能障碍者(对照组)68例。观察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6例,阴道前壁脱垂1例,子宫脱垂1例,其余10例未检出异常。对照组初产妇临床检查压力性尿失禁9例,其余59例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3例,阴道前壁脱垂2例,子宫脱垂2例,直肠膨出1例。对照组初产妇经会阴三维超声未检出异常。观察组初产妇在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肛提肌裂孔的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简便有效地评价选择性剖宫产后的盆底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5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在出院前经指导在家自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定期来院行盆底低频电刺激康复治疗。借助多普勒超声仪和盆底康复治疗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阴道动态压力,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BND、UVJ-M、PUVA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I类II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的2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和电生理特征,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在椎管内镇痛分娩及会阴侧切分娩后早期预测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复查的10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临床资料,将采用椎管内镇痛分娩的55例产妇纳入椎管内镇痛分娩组,采用会阴侧切分娩的45例产妇纳入会阴侧切分娩组。产妇于产后6~8周到院复诊,均进行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比较2组静息期(R)、张力期最大Valsalva动作(V)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UA)、张力期最大Valsalva动作(V)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 椎管内镇痛分娩组R-PUA、V-PUA、V-URA、V-LHA、V-BND均低于会阴侧切分娩组,椎管内镇痛分娩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23.64%)低于会阴侧切分娩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镇痛分娩有利于降低SUI发生,采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能够对椎管内镇痛分娩、会阴侧切分娩后SUI进行早期预测,进而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归挤拍打手法及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医院行足月分娩的23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归挤拍打手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与对照组(接受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各118例,对比Oxford盆底肌力分级、1 h漏尿量、夜尿次数、下尿路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Oxford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类肌纤维收缩力的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的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h漏尿量、夜尿次数≥3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归挤拍打手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有利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并改善下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耻骨上四穴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期间经金华市中医医院临床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4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用盆底肌锻炼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治疗组在盆底肌锻炼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耻骨上四穴(气冲、冲门、横骨、曲骨等四穴),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周ICIQ-SF评分、72h尿失禁次数并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周进行经会阴超声测量BND、PUVA、URA。结果 经治疗后第3周,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CIQ-SF评分、72h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经会阴超声测量的BND、PUVA、URA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有效降低患者BND、PUVA、URA,改善盆底结构,从而减少患者尿失禁的次数及降低ICIQ-SF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的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的重塑状态。方法选取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2例,于产后6~12周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又分为自然分娩组(n=44)和产钳分娩组(n=11);剖宫产分娩组27例。观察各组妇女的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其在静息、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3种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参数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图像显示,产后妇女的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结构较模糊,部分产妇单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从耻骨联合处撕脱。盆膈裂孔内的结构模糊,部分可观察到膀胱回声图像。在缩肛动作状态下,阴道分娩组产妇盆膈裂孔各参数明显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两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基本一致(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剖宫产组[(15.3±3.8)mmvs(11.7±3.6)mm](P<0.01)。自然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的产后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钳分娩组的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明显大于阴道自然分娩组[(21.2±2.9)mmvs(16.1±3...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吉林医学》2015,(9):1738-1739
目的:探究产妇行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产妇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后42日、3个月、6个月的盆底肌力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阴道分娩相比,行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但盆底功能可通过进行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因此不应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漳州市第二医院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开展阴道哑铃+Kegel锻炼,观察组开展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Kegel锻炼。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压力性尿失禁次数以及评分、性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盆底肌力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更高,残余尿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失禁次数为(1.20±0.25)次、ICIQ-SF评分为(4.02±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8±0.28)次、(6.69±1.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压力性尿失禁(SUI)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的5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电治疗前后经会阴超声观察前盆腔组织结构的位置及活动度变化。结果经会阴超声检测得到的治疗前后膀胱颈距离、膀胱后壁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SUI治疗过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影像数据,在SUI的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敏娟 《吉林医学》2022,(1):273-275
目的:探讨阶段性盆底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分娩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性盆底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时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BREF评分(86.15±6.39)分,高于对照组的(80.94±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盆底护理能够改善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力,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