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基于自伤的体验回避模型,考察网络被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方法:以823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被欺负问卷、抑郁-焦虑-压力简版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1)网络被欺负与青少年抑郁、体验回避、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抑郁、体验回避与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被欺负不仅直接影响自伤行为,而且存在三条间接路径: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体验回避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结论:网络被欺负会增加自伤行为的风险,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情绪反应(抑郁)和应对方式(体验回避)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溢出假说和情绪安全感理论,考察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手机成瘾影响中的中介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冲突特征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量表对河南省81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冲突、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社交焦虑、青少年手机成瘾两两显著正相关。(2)父母冲突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手机成瘾,还通过两条路径产生间接影响:父母低头行为的单独中介作用、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低头行为和青少年社交焦虑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手机成瘾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在MDD患者的自杀意念形成阶段以及自杀“意念-行为转换”阶段,快感缺失各维度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访谈法以及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量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等评估277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中介模型构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伴动机成分的消费性快感缺失可预测当前的自杀意念(β=-0.13, P<0.05),而伴动机成分的期待性快感缺失可预测最严重时的自杀意念(β=-0.17, P<0.05),并分别在抑郁程度到当前自杀意念和抑郁到最严重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快感缺失各维度均无法预测自杀行为,但自杀能力在自杀意念向行为转换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杀意念形成和自杀意念向行为演变过程涉及不同的心理机制,伴动机的快感缺失是MDD自杀意念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不是自杀意念向行为转化的关键因素。自杀能力是介导自杀“意念-行为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侵入性反刍和回避应对策略在高中生同伴压力知觉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上海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应对方式问卷、事件相关反刍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有效数据为1372份。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同伴压力知觉、侵入性反刍、回避应对和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同伴压力知觉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同时存在三条间接路径:同伴压力知觉通过侵入性反刍和回避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同伴压力知觉通过侵入性反刍影响自杀意念;同伴压力知觉通过回避应对影响自杀意念。结论:侵入性反刍和回避应对方式在同伴压力知觉与高中生的自杀意念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效应影响自杀意念。自尊在抑郁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起调节效应,自尊水平越高,抑郁对自杀意念的效应越小。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自杀意念的素质-易感理论提供了证据,即低自尊是自杀意念的易感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6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功能、心理韧性与中学生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抑郁部分中介了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3)心理韧性对抑郁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心理韧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家庭功能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家庭功能既直接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也通过抑郁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增强了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社会排斥与留守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社会排斥量表、青少年消极情感量表和亲子沟通问卷对1274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消极情感在社会排斥与留守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子沟通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消极情感→自杀意念”中起调节作用,在高父(母)子沟通的条件下,消极情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降低。结论:社会排斥通过消极情感作用于留守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且亲子沟通对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消极情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期待性快感缺失、抑郁、反刍思维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PS中的期待性快感体验分量表、9项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反刍思维量表(RRS)、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619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期待性快感体验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自杀风险(β=-0.10,P<0.001),还可以通过抑郁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杀风险;(2)反刍思维不仅调节了期待性快感体验对自杀风险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调节了抑郁的中介效应,即反刍思维水平越高,期待性快感体验和抑郁对自杀风险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期待性快感缺失与自杀风险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反刍思维加剧了期待性快感缺失对抑郁和自杀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冲动性与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冲动性人格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冲动性与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方法: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问卷—自杀意念分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32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②抑郁情绪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冲动性人格在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之间既有中介作用,又有调节作用。结论:应激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和抑郁情绪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体验回避模型,探讨粗暴养育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以信阳市两所中学的896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粗暴养育问卷、抑郁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手机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粗暴养育和抑郁显著正相关,和体验回避显著正相关,和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抑郁、体验回避和手机成瘾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抑郁和体验回避在粗暴养育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且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效应也显著。结论:父母粗暴养育对中学生手机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抑郁和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想法”条目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95%,有自杀意念组的生活事件各因素得分及总分、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人际关系(t= -17.039,p0.001)、学习压力(t= -13.000,p0.001)、受惩罚(t= -11.000,p0.001)、丧失(t= -8.800,p0.001)、健康适应(t= -15.631,p0.001)、其他(t= -12.240,p0.001)、生活事件总分(t= -16.060,p0.001)、抑郁总分(t= -29.821,p0.001),有自杀意念组的自尊总分(t= -3.92,p0.001)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生活事件、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 0.179,0.638,p0.01),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 -0.259,p0.01);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和0.255),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作用于抑郁,又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为0.112)。结论 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消除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自闭特质、述情障碍、抑郁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防范青年个体自杀行为发生提供科学有效的预测工具。方法:研究对象为10908名大学新生(年龄15~26岁),研究工具为自闭谱系商数问卷(AQ)、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杀意念问卷(SI),研究数据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述情障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自闭特质直接正向预测自杀意念(β=0.06, P0.01);述情障碍和抑郁在自闭特质和自杀意念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量为8.64%,抑郁的中介效应量为40%,述情障碍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量为23.64%。结论:自闭特质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又可以通过述情障碍和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一般攻击模型,从认知和情绪双路径的视角考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河南省81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线下攻击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社交焦虑、攻击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均与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还通过认知和情绪的双路径即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并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自杀观念相关因素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75例门诊及住院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自编调查资料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儿童归因风格问卷(CASQ)对其进行相应测查。结果:不同性别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和自杀观念有较大差别,有无自杀观念受母亲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存在较多自评精神症状,且白伤行为和自杀观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有关。结论:有自伤行为的患者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人际敏感性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自然联结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人际敏感性量表、短式孤独感量表、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中的自杀意念筛查条目、自我包含自然量表对14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人际敏感性、孤独感和自杀意念两两显著正相关,自然联结与人际敏感性、孤独感、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2)孤独感在人际敏感性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然联结在孤独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结论:人际敏感性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还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高水平的自然联结可以削弱孤独感对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大学生样本中探讨焦虑敏感认知关注、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及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对102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22.0、Lisrel8.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焦虑敏感认知关注与抑郁和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抑郁在焦虑敏感认知关注和自杀意念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焦虑敏感认知关注通过增强抑郁水平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系.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Beck抑郁自评问卷等对长沙市某商学院504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的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激生活事件、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对抑郁有直接影响;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抑郁对自杀意念有直接的影响;应激生活事件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作用于抑郁,还可以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形成起作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通过抑郁对自杀意念有间接影响.结论: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抑郁作为中介变量影响自杀意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想法"条目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95%,有自杀意念组的生活事件各因素得分及总分、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人际关系(t=-17.039,P0.001)、学习压力(t=-13.000,P0.001)、受惩罚(t=-11.000,P0.001)、丧失(t=-8.800,P0.001)、健康适应(t=-15.631,P0.001)、其他(t=-12.240,P0.001)、生活事件总分(t=-16.060,P0.001)、抑郁总分(t=-29.821,P0.001),有自杀意念组的自尊总分(t=-3.92,P0.001)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生活事件、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179,0.638,P0.01),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和0.255),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作用于抑郁,又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为0.112)。结论: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消除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疼痛敏感性对体验回避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的再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量表、相对剥夺感问卷、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疼痛敏感性量表对4861名高中生施测。结果:(1)体验回避可调节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相对剥夺感→NSSI中介路径的后半段;(2)疼痛敏感性可调节体验回避的调节作用和体验回避所调节的中介效应,随着疼痛敏感性的升高,不论体验回避何种水平,相对剥夺感对NSSI预测作用降低,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通过相对剥夺感对NSSI的预测力减弱。结论:在社交网络上行社会比较与高中生NSSI间存在三阶调节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