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生活事件的稳定性、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广东省、山西省、河南省和江苏省的802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7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1)前后测公正世界信念之间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测查时间和性别主效应显著,前测得分显著高于后测,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生活事件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3)在控制性别和年级后,大学生的前测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生活事件,而前测生活事件不能显著预测后测公正世界信念。结论: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相对稳定,生活事件存在一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生活事件关系密切,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青少年感恩与获得感的稳定性、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采用感恩量表和获得感状况调查问卷,对1175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7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感恩与获得感间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后测感恩之间差异不显著,前后测获得感之间差异显著,后测获得感高于前测获得感。获得感的时间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3)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前测的感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获得感,前测的获得感可以正向预测后测的感恩。结论:青少年感恩相对稳定,获得感存在一定的发展变化;青少年感恩与获得感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校园欺凌受害、公正世界信念、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之间的关系,明确校园欺凌受害影响PTSS的机制。方法:采用修订后的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学生版)、公正世界信念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修订后的PTSD症状核查表对848名经历校园欺凌的中小学生进行测查,用回归分析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校园欺凌受害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S,也可以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正向预测PTSS,社会支持不能显著地调节校园欺凌受害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但可以显著地调节校园欺凌受害与PTSS之间的关系,即校园欺凌受害对PTSS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受损是校园欺凌受害者PTSS发生的重要机制,社会支持可以缓冲校园欺凌对受害者PTSS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青少年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的稳定性、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604名青少年进行为期6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间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后测生活事件之间差异不显著,前后测手机依赖之间差异也不显著,生活事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测的生活事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测青少年的手机依赖,前测的手机依赖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测青少年的生活事件。结论: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之间关系密切,生活事件与手机依赖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大学生、中学生和整个青少年群体中,生活事件均可以预测手机依赖;在中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也可以预测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社会学习理论和一般攻击模型的视角下,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感恩量表和网络欺凌态度问卷对11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即儿童期心理虐待越严重的个体越赞同网络欺凌;②儿童期心理虐待、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与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之间均具有显著负相关;③儿童期心理虐待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产生影响,该中介作用包含两条路径: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和公正世界信念—特质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和特质感恩是儿童期心理虐待影响大学生网络欺凌态度的中介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现状以及其对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JWS)和自尊量表(SES)对8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及其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4.75~8.02,P0.001);(2)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内在公正与终极公正都与自尊显著正相关(r=0.270~0.324,P0.01),内在不公正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r=-0.126,P0.01);(3)在控制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后,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自尊水平有独立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对自尊水平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952名大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1)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呈正相关(P<0.01);(2)交叉滞后分析表明,前测孤独感对后测社交焦虑有预测作用,前测孤独感和社交焦虑均能预测后测手机依赖。结论:孤独感可以预测社交焦虑,两者均可以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初中生在7个月期间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河南省一所初级中学的150名初中生进行7个月的纵向追踪研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查初中生的感恩与心理健康。然后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2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心理健康之后,感恩及其因素1(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在控制了前测的感恩之后,前测的心理健康对后测的感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感恩及其6因子与心理健康10因子交叉滞后回归显示,感恩可以负向预测抑郁、恐怖、偏执、睡眠饮食因子。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因素可以负向预测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睡眠饮食因子。结论:感恩能够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和应对效能的关系及坚韧人格在关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坚韧人格量表和应对效能问卷对77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公正世界信念与应对效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388,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对应对效能具有预测作用(F=49.96,P0.001);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坚韧人格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应对效能关系之间不具有调节效应,但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67.2%;结论:公正世界信念部分通过坚韧人格影响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公正世界信念、特质移情、利他行为以及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特质移情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4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公正世界信念、利他行为和心理幸福感均显著正相关,同时,特质移情、利他行为和心理幸福感也呈显著正相关;特质移情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且这种调节效应部分通过中介变量利他行为发挥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青少年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身体监控与身体羞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身体监控量表和身体羞耻量表对348名青少年进行为期一年的三阶段追踪调查,并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和多组结构方程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前测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后测身体监控有预测作用,前测身体监控对后测身体羞耻有预测作用,T1身体羞耻对T2身体监控有预测作用;(2)三者间的交叉滞后关系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青少年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能直接预测身体监控,身体监控和身体羞耻存在循环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交叉滞后模型探讨青少年心理症状与学业倦怠共存的机制。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学业倦怠问卷为测量工具,对河南省四所中学的359名青少年进行为期6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前后测心理症状之间差异不显著,前后测学业倦怠之间差异显著,心理症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2)心理症状与学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对男生来说,前测的心理症状对后测的学业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对于女生来说,前测学业倦怠对后测心理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心理症状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74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社会支持、公正世界信念、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公正世界信念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公正世界信念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汉化简版执行功能网络问卷(Web-based Executive Function Questionnaire,WEFQ)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对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先后选取1168名和824名大学生施测WEFQ、青少年执行功能量表(AEFS)、成人版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A)、中文简版UPPS-P冲动量表(S-UPPS-P)和Barratt冲动量表(BIS-11),随机抽取其中75名大学生施测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色词Stroop任务和数字广度任务。4周后,随机选取其中396名被试再次施测WEFQ以评定重测信度;最后另选4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施测WEFQ,进行实证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WEFQ为单维结构,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单因子模型各项指标拟合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8,重测信度为0.775;效度分析发现WEFQ总分与AEFS、BRIEF-A、S-UPPS-P和BIS-11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0.801、0.507和0.532(P<0.01),但与三种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均不相关,健康大学生WEFQ总分显著低于临床抑郁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焦虑和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12名大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六次追踪调查。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测量焦虑和公正世界信念水平。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状态焦虑、公正世界信念得分上,测量时间、性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测量时间和性别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2)在基线以及追踪测量中,状态焦虑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呈负相关。(3)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中,状态焦虑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动态的相互负向预测关系。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焦虑对公正世界信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对焦虑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公正世界信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T大学入学3个月的大学新生458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戴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对被试进行标准化测验,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大学新生公正世界信念、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84,0.372,0.414;P0.01)。大学新生公正世界信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06,P0.001),感戴在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09%,这一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β=0.076,P=0.04)。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和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生命史策略量表、知觉控制感量表、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中国46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公正世界信念显著预测生命史策略,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其生命史策略越慢;②知觉控制感在公正世界信念和生命史策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公正世界信念预测生命史策略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且其是通过调节公正世界信念预测知觉控制感这一路径来实现对中介模型的调节,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公正世界信念对知觉控制感的作用更显著。结论:公正世界信念通过知觉控制感影响生命史策略,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中,知觉控制感的中介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及心理资本在公正世界信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在天津、四川、河南4所高校选取贫困大学生1360名,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S)、六项目感恩问卷(GQ-6)、心理资本问卷(PCQ)、主观幸福感量表(SWS)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BJWS、GQ-6、PCQ、SWS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1~0.37,均P0.001)。结构方程表明,BJWS得分对SWS得分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32,P0.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为0.01~0.03。结论:公正世界信念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并且通过感恩、心理资本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赞许和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暴力环境接触问卷、攻击规范信念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简版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反应问卷,对河北省和河南省六所高校14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控制性别后,暴力暴露正向预测攻击规范信念;状态焦虑在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赞许调节了状态焦虑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的中介作用:社会赞许水平较高时,状态焦虑对攻击规范信念的正向预测作用较大,状态焦虑的中介作用较大。结论:状态焦虑部分中介了暴力暴露与攻击规范信念间的关系,而社会赞许对中介模型后半段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8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通过性别、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结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以及性别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