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317例住院后获临床痊愈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62例(完成151例)和对照组155例(完成140例),两组定期接受实验室检查、电话随访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另加入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1、3、6、9、12个月后采用躁狂量表(BRMS)及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评定两组的干预效果及服药依从性;采用自制问卷在干预1年后评定患者及家属对双相障碍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BRMS总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3.1880~8.2478,P均0.001);MAR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7.3012~19.2907,P均0.001);随访1年后,研究组在精神疾病病因认识、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对前驱期症状的识别、疾病复发的先兆、出院后定期实验室检查、出院后社会功能恢复方面的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t=4.1433~13.1208,P均0.001)。结论: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对提高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程强化门诊心理干预项目(intensive outpatient program, IOP)对新近缓解(近4个月有1次急性发作,目前处于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双相障碍患者按本人意愿分为研究组49例(常规药物治疗合并IOP)和对照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分别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3个月末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3个月末MARS总分比较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在干预结束后MARS总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及干预结束3个月末,研究组患者MARS总分持续上升,而对照组MARS总分在干预结束时下降,在干预结束3个月末上升。结论:IOP干预对新近缓解双相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改善,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近缓解的双相障碍患者在参加强化门诊干预项目(intensive outpatient program,IOP)时,情感气质对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近4个月有一次急性发作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按本人对治疗的倾向性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药物干预下同时进行为期约4周共10次IOP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使用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评价患者情感气质,治疗前后用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评估药物依从性水平,并根据治疗结束时依从性分为高依从性(≥6分)和低依从性(6分)亚组,探讨情感气质对参加IOP双相障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束时高依从性组45例,低依从性组18例。干预组中高、低依从性亚组未治疗时间、抑郁气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社会人口学因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OP干预(OR=6.32,95%CI:1.59~25.14)和抑郁气质(OR=0.71,95%CI:0.52~0.96)影响药物依从性(P0.05),药物依从性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抑郁气质在干预中的调节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IOP干预可以改善双相障碍患者药物依从性,而抑郁气质会损害药物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根据配对设计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和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测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0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病耻感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疏远因子、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歧视经历因子和病耻感总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双相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洁  秦研 《四川精神卫生》2020,33(4):339-341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病耻感水平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为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114例。于出院时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SSPMI)测量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数据。结果出院时,患者SSPMI总评分(27.61±3.39)分。患者出院1个月后,服药不依从15例(13.16%);出院3个月后,服药不依从20例(17.54%)。SSPMI总评分和与出院1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368、0.448,P均0.01)。结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双相抑郁障碍与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并评估应对方式与两种疾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病例对照设计,共入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4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189例,健康对照123例,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被试的应对方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患者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较高(P<0.01).同种疾病中,非缓解期的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更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疾病状态的影响后,积极应对方式仍是患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64,95%CI=1.026~1.102),该模型对双相障碍的预测准确率为64.3%.结论 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多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抑郁障碍患者,发展成双相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和医生认为患者能按医嘱服药的比例分别是53.5%、44.2%、61.59/5。患者能否按医嘱服药与患者对药物的态度、对疾病的认识、依从性环境、药物类别有关(P〈0.05)。结论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服药态度、对疾病认识、药物类别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等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于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治疗的全部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发病年龄、确诊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诊断、治疗等临床指标.结果 共收集450例双相障碍患者的资料.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23.25±7.11)岁,58.7%首次发病在25岁之前,确诊年龄为(29.12±5.94)岁.全部患者中,63.8%既往首次发作为抑郁发作,61.6%的患者曾被误诊,误诊前两位疾病分别是重性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443例(98.4%)双相障碍患者因疾病复发而住院,复发原因主要为不依从服药(55.8%)和治疗不规范(24.8%).患者发作次数与用药种类的卡方检验显示,患者发作次数越少,用药种类越少;发作次数≤2次者用药种类与其他发作次数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5,P=0.004).结论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早,首发症状多为抑郁发作.双相障碍误诊率高,复发率高,治疗依从性差.发作次数少的患者合并治疗药物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出院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以了解不同发作类型双相障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在出院前的差异,为出院后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266例,其中躁狂发作116例,抑郁发作94例,混合状态5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态度清单(DAI)在出院当天分别评定精神症状、自知力及服药态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HAMD-17、YMRS、ITAQ及DAI评分。结果 HAMD-17、Y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AQ、D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5、5.481,P=0.002、0.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抑郁发作组及混合状态组ITAQ、DAI评分均高于躁狂发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发作组及混合状态组ITAQ、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发作类型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出院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存在差异,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较抑郁发作及混合状态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质性研究探讨患者服药的动机和障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TIA患者270例,根据服药依从性分为依从性佳(116例)和依从性差(154例)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物依从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IA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受访者资料饱和为标准纳入10例TIA患者,采用质性研究法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Giorgi资料分析法提取和归纳主题,探讨TIA患者服药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 TIA患者出院后对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栓药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的依从性分别为69.36%、57.38%、78.95%、69.91%、68.32%。受教育程度低、卒中病程、发病次数≥2次、卒中自我效能低、无自我感知照护需求是TIA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质性访谈资料中共提取出五大主题:疾病相关知识欠缺及二级预防意识淡薄、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加重、负性情绪、家庭与社会支持不足。结论 TIA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较差,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药物种类、医疗体系的支持、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等。受教育程度、病程、卒中自我效能及自我感知照护需求等因素在TIA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中起到重要作用。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12-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情感气质对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纳入53例双相障碍患者,用气质自评量表评估气质类型。采用用药态度量表(Drug Attitude Inventry -10,DAI -10)和视觉模拟评分问卷(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结果 VAS 评分结果治疗依从性评分为(8.2±2.6)分,时间依从性为(7.4±3.5)分,剂量依从性为(8.5±7.2)分。 DAI -10评分为(2.2±4.5)分,VAS 评分与易激惹气质评分呈负相关,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DAI -10评分与男性、抑郁气质分数和旺盛气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伴有易激惹气质的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伴有抑郁气质或旺盛气质、教育水平高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severity of illness,CGI-S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临床特征、处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精神类药物花费、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者(抗精神病药组)152例(63.3%),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心境稳定剂组)88例(36.7%)。抗精神病药组与心境稳定剂组相比,住院患者构成比(90.1%vs.76.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构成比(27.0%vs.11.4%)、不良反应发生率(46.1%vs.31.8%)、精神类药物日花费(中位数12.00元vs.8.37元)和总花费(中位数344.61元vs.144.64元)均较高(P0.05)。但两组间药物处方方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MA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以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但首选抗精神病药并未减少之后的联合用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经济负担均明显高于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所以心境稳定剂仍应作为双相障碍主要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心境障碍问卷(MDQ)对诊断为抑郁障碍的精神专科住院患者进行双相障碍的筛查,评估MDQ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DQ对48例抑郁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评定,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Ⅰ障碍定式检查-病人研究版( SCID- Ⅰ/P)为标准对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并与MDQ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以MDQ得分≥7分判断为双相障碍者13例(27.1%);SCID- Ⅰ/P诊断为双相障碍者17例(35.4%),其中MDQ得分≥7分者11例.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DQ筛查双相障碍的敏感性为0.647,特异性为0.935.结论 住院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采用MDQ有助于从抑郁障碍中筛查出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卒中患者应用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的服 药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使用群组随机对照试验“南和县实用创新型脑卒中防治项目”的基线调查数据。该横 断面调查于2017年7月抽取位于5个镇的50个村,每村抽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卒中患者开展问卷 调查及体格检查。问卷主要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患病史、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等。患者服 药依从性根据Morisky Green Levine量表评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抗血小板药物、 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1299例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7±8.2岁,男性746例(57.4%)。服用抗血小板类、他汀 类、降压药物的患者分别占依照诊断史估测应服药人数的72.0%(852/1184)、28.4%(340/1197)和 91.1%(1030/1131)。服药患者中,药物依从率分别为63.0%(537/852)、63.5%(216/340)和62.6% (645/1030)。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感知照护需求低的患者(OR 0.58,95%CI 0.45~0.75,P<0.001),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好;有卒中复发史患者(OR 2.09,95%CI 1.17~3.71,P =0.013)服用他汀类 药物依从性差,无吸烟史患者(OR 0.43,95%CI 0.19~0.97,P =0.043)服用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好。 年龄较大(OR 0.97,95%CI 0.95~0.99,P =0.004)、服2种以上药物(OR 0.54,95%CI 0.39~0.75, P <0.001)、自我感知照护需求低(OR 0.58,95%C I 0.40~0.84,P =0.004)及无吸烟史患者 (OR 0.63,95%CI 0.41~0.84,P =0.046)服用降压类药物依从性好。 结论 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合理用药率较低,服药患者依从性不佳,服药依从性 与患者年龄、吸烟史、卒中复发史、服药数量、自我感知照护需求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登记在“北京市怀柔区精神卫生管 理系统”的社区免费服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600 例进行 Morisky 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问卷(MAQ-8)调 查,依据调查情况分为依从性差(MAQ-8 得分< 6 分)组与依从性好(MAQ-8 得分 6~8 分)组。收集所有 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工作情况、居住环境、婚姻状态、居住方式、躯体疾病、家族史、药敏史、疾 病类型、家庭收入、受教育年限、住院次数等)以及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采用访谈法对 15 例严重精 神障碍患者进行个案访谈,通过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影响服药依从性的 9 个主题;采用 t检验和χ2 检验分析依从性差组与依从性好组患者一般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筛查 600 例,采集有效信息 435 例,其中 325 例(74.7%) 服药依从性好,110 例(25.3%)服药依从性差;未按医嘱服药的原因中,选择率最高者为忘记服用(60.0%, 66/110),其次为无监护人管理督促(43.6%,48/110)和自知力缺乏(35.5%,39/11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在平原区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劣于山区的患者(OR=2.41,95%CI:1.14~5.10,P< 0.05);家庭月收入< 3 000 元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家庭月收入≥ 5 000 元的患者(OR=0.36,95%CI: 0.19~0.70,P< 0.01);受教育程度低是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OR=13.81,95%CI:2.82~67.7,P< 0.01)。 结论 北京市怀柔区的居家免费服药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居住环境、家庭月收入、受教育年限是影 响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按医嘱服药的原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忘记服用,其次为无监护人管理督促 而未服药和自知力缺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达到临床痊愈标准后心理社会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分量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2例经住院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2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协变量方差分析显示,以客观社会支持或负性生活事件为协变量时;研究组躯体功能维度(F=5.75,P<0.05)及躯体不适感因子得分(F=5.5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功能维度中的正性情感因子得分(F=4.75,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社会功能维度中的工作学习(t=-3.80,P<0.01)和婚姻家庭因子得分(t=-3.30,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因子(F=4.94,P<0.05)和业余娱乐生活因子得分(F=9.30,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得分(F=4.1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功能可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躯体、社会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双相障碍患者57例,抑郁障碍患者48例,另设正常对照59名。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首发精神分裂症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组、抑郁障碍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贝克—拉范森躁狂(Bech-Rafaelsen mania scale,BRMS)量表评估躁狂症状。结果 4组对象的RBANS总分(F=5.18,P0.01)、即刻记忆(F=4.09,P0.01)、言语功能(F=9.53,P0.01)、注意(F=3.87,P=0.01)、延时记忆(F=9.86,P0.01)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组RBAN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组言语功能得分低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组(P0.01),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注意得分低于抑郁障碍及对照组(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缺陷重于抑郁障碍,轻于双相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对双相情感情精神障碍患者的亲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将住院的双相情感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家庭教育组(A组)、对照组(B组),A组实施住院期间、出院后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对照组单以药物治疗,为期3年。结果 经生存率分析,A组3年累计缓解率为60.0%,B组为34.5%;A组患者社会功能进步显著(P<0.05),服药依从性好(P<0.01);患者亲属的疾病知识增加显著(P<0.01)。结论 本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患者(BD)精神科共病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3月至8月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1例重性抑郁障碍和5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及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调查。结果:重性抑郁障碍组和双相障碍组精神科共病率分别为30.0%和28.8%,两组共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两组共病焦虑障碍最为常见,其共病率分别为27.0%和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9,P=0.094);共病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结论:重性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科疾病存在广泛共病,尤以焦虑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