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对全身麻醉患者镇静程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气管插管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16~66岁,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Ⅰ组(右美托咪定+咪哒唑仑);Ⅱ组(右美托咪定+阿托品+咪哒唑仑);Ⅲ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Ⅳ组(右美托咪定+阿托品+丙泊酚);Ⅴ组(咪哒唑仑+丙泊酚).Ⅰ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芬太尼、咪哒唑仑及维库溴铵;Ⅱ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阿托品,其余同Ⅰ组;Ⅲ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Ⅳ组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阿托品,其余同Ⅲ组;Ⅴ组常规给予咪哒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记录麻醉前(T0)、给予右美托咪定后即刻(T1)、给予肌松药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T5)、手术结束前10 min(T6)、拔管前(T7)、拔管后即刻(T8)、拔管后5 min(T9)的HR、最低HR、MAP、BIS、SpO2.结果 各组在给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前BIS均在75±4;Ⅰ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53±5)次/min,Ⅲ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49±4)次/min,Ⅱ组插管前最低HR下降为(62±5)次/min,Ⅳ组插管前HR下降为(62±7)次/min,Ⅴ组HR(61±5)次/min,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拔管前后HR、MAP变化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插管前BIS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全麻诱导中右美托咪定1 μg/kg单独使用对镇静程度BIS影响小,必须复合咪哒唑仑或丙泊酚或其他镇静药物才达到插管镇静;右美托咪定诱导可以明显降低HR,加阿托品诱导可以缓解HR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可以明显减轻插管、拔管反应及术后躁动和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将我院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安慰剂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0)。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3 d、7 d、30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至术后24 h(T1~T7)各时段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水平,记录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 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7时血浆S100β蛋白及血清NSE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T4时达高峰。与安慰剂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T3~T6时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及镇静效果,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四肢手术麻醉辅助镇静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四肢择期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40例.记录并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HR)、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及术中Ram say镇静评分.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H R下降较咪达唑仑组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无临床意义;两组NIB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SpO2下降较右美托咪定组明显(P<0.05);咪达唑仑组R下降较右美托咪定组明显(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3~4分者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在四肢手术麻醉辅助镇静时,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较咪达唑仑更满意,且右美托咪定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小,麻醉管理更加安全方便,术毕患者无嗜睡,无术后呼吸抑制和缺氧风险.  相似文献   

4.
张晴 《当代医学》2021,27(30):98-10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手术前后MMSE评分、谵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时,观察组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 d,观察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可维持良好的麻醉效果,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谵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莫伟胜  卜会驹  郭发良 《吉林医学》2014,(13):2854-2855
目的:观察在相同镇静深度下,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危重症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每组30例,使用相同维持剂量的吗啡作为基础镇痛前提下,分别使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镇静处理,镇静目标RAMSYA分级Ⅲ~Ⅳ级,监测患者入院时及使用镇静72 h后的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L-6、IL-10及TNF的浓度。结果: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比较,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浓度在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明显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IL-6、IL-10及TNF均明显下降(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丙泊酚组比较,T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IL-10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相同镇静深度和镇静时间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对促炎性反应因子TNF、IL-6及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丙泊酚对TNF、IL-6的抑制作用强于咪达唑仑,两者对IL-10分泌影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12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丙泊酚组(100例)采用丙泊酚为主要麻醉用药,瑞马唑仑组(100例)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为主要麻醉用药.动态监测患者用药前、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0例行无痛胃肠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25例。D组检查前5min,先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0.25mg,芬太尼20—25mg,检查开始前缓慢静注丙泊酚1mg/kg;P组10min内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可置入纤维镜,两组术中若出现体动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2—0.5mg/kg。记录患者检查前(T0),检查中(T1),检查后(T2),苏醒时间,HR、SBP、SpO2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T1时两组HR慢于(T0),SBP明显低于T0时(P〉0.05),T2时D组HR、SBP高于P组(P〉0.05),两组的SpO2,不良反应,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肠镜均具有良好安全性,且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经济适用,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后血清中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S1 00 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例,年龄1~~2岁之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丙泊酚组(B1)、右美托咪定组(B2)和对照组(C),麻醉诱导后B1组给予丙泊酚8 mg/(kg·h)静脉持续泵入至术毕;B2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1 5min内),随后以0.1μg/(kg·h)匀速泵入至术毕;C组采用与B1组相同给药方式静脉持续泵入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术中均持续泵入维库溴胺60.0~100.0μg/(kg·h)、舒芬太尼2.0μg/(kg·h),持续吸入七氟烷1%~3%,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CPB结束(T2)、CPB结束后6 h(T3)、12 h(T4)、24 h(T5)检测血液中S-100 β蛋白和NSE的浓度.结果 T1时,3组患儿血清中的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T4点时,B1、B2组血清中S100 β和NSE的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2与B1组相比,B2组血清中S100 β和NSE浓度上升幅度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围术期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均可降低CPB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中IL-1 β及S100蛋白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且右美托咪定的脑保护作用较丙泊酚强.  相似文献   

9.
王两忠  王雄  邓磊 《重庆医学》2015,(3):376-37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静脉麻醉的顺行性遗忘作用。方法选择拟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一侧锁骨手术的患者1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或Ⅱ级,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咪达唑仑组(Ⅱ组)、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组(Ⅲ组),每组60例。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Ⅰ组予盐酸右美托咪定,Ⅱ组予咪达唑仑,Ⅲ组予咪达唑仑及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提问及看卡片。监测并记录麻醉不良反应和麻醉前(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术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比较3组患者遗忘程度。结果3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及术后VAS评分、B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Ⅰ、Ⅲ组MAP和HR低于Ⅱ组(P<0.05)。Ⅰ组对提问回忆准确率及拣出卡片正确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术中遗忘作用不确切,有必要联合应用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给予丙泊酚+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瑞马唑仑,C组给予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后(T2)、纤维支气管镜入隆突后(T3)、入隆突后5min(T4)以及检查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满意度评分、呛咳次数、苏醒时间,以及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2、T3时刻,B组和C组患者的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T4、T  相似文献   

11.
江岸柳 《吉林医学》2012,33(29):6311-63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Ⅱ组(2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Ⅰ组患者术中MAP、HR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樊娟  李爱军  李福龙 《广东医学》2016,(23):3604-3607
目的 与咪达唑仑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预防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手术患儿60例,年龄3~6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和咪达唑仑组(n=30).两组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麻醉,分别于建立静脉通路后泵注含1μg/kg右美托咪定或含0.05 mg/kg咪达唑仑的生理盐水稀释液10 mL,泵注时间均为15 min.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于入恢复室即刻开始对患儿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量表(PAED)、镇静、FLACC镇痛评分评估,每隔5 min评估1次,评估总时间为15 min,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停留恢复室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各时点躁动、镇静、镇痛评分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发生不良反应(10.00%)少于咪达唑仑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预防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且苏醒快,无呼吸抑制,并发症少,术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全身麻醉下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n=40)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n=40)分别于麻醉诱导即刻(T1)、术毕即刻(T2)、术毕6h(T3)、术毕12h(T4)、术毕24 h(T5)抽取患者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S100β蛋白及NSE值.结果 两组血清S100β蛋白、NSE浓度T2、T3、T4及T5较T1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3、T4及T5时点的S100β蛋白、NSE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使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NSE浓度下降,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麻醉镇静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依次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分别预先静注等量(0.125ml/kg)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03mg/kg,然后静注0.3mg/kg依托咪酯,观察并认真记录肌阵挛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的T0、T1及T2时间段的的BIS、MAP及H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比较,轻度以及总体肌阵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间的轻度、中度以及总体肌阵挛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可降低依托咪酯麻醉镇静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老年肠造瘘还纳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肠造瘘还纳术老年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咪达唑仑组(M组,n=20)。D组患者全身麻醉开始前10 min经两侧鼻腔滴入1μg/kg右美托咪定(100μg/ml);M组诱导时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其余操作两组均相同。记录麻醉操作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1 h,手术结束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5 d MMSE评分,计算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100β浓度术后均较术前升高(P<0.05),M组较D组低(P<0.05);两组术后24 h、5 d 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肠造瘘还纳术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所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行下肢手术平均年龄(67.6±6.4)岁(60~84岁)的老年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62)、丙泊酚组(n=52)和对照组(n=54),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完成穿刺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10min内给予负荷量1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后采用0.5μg/(kg·h)维持至术毕;丙泊酚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起始靶浓度1.0μg/mL,与效应室浓度平衡3min后,以0.2μg/mL递增;对照组患者给予与右美托咪定组同剂量、同速率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使用止血带前(T0),松开止血带后10min(T1),30min(T2)和60min(T3)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T1~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血清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MDA和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SOD含量高于丙泊酚组,MDA和CRP含量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T1~T3时点,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IL-8和TNF-α含量均低于丙泊酚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可有效减少由于使用止血带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行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20 min (T0)、麻醉诱导结束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 d(T5)、术后3 d(T6)检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T1~T5时刻HR更低,在T1~T4时刻MAP均更低(P<0.05).观察组T2~ T6时刻血清NSE、S100β、iNOS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颅脑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降低NSE、S100β、iNOS水平,减轻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临床麻醉中的效果,确定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案。方法将12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选用生理盐水、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舒芬太尼、丙泊酚;B组选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舒芬太尼、丙泊酚。分别记录麻醉药物用量、时间指标及各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插管和拔管的平稳;患者丙泊酚的用量B组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相对于A组具有较短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过程中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削弱麻醉插管的应激反应,降低丙泊酚的用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曹利军  江涛  李惠  尹路 《安徽医学》2013,34(6):704-7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20例)镇静。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30 min的心率、血压,拔管时间、谵妄例数。结果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使2组患者Ramsay评分在2~4分,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2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唑咪定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血压70 mmHg)、2例出现心动过缓,咪达仑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苏醒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手术效果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17-1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2月于台州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0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BDNF、TGF-β1、5-HT、IGF-1、D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NSE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7 d认知功能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3、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能有效保护患者脑神经,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降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