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契约法对小学生课堂学业自立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被试A-B实验设计对两名小学生的课堂学业自立行为进行干预,在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其课堂学业自立行为进行评估。结果:两名被试在干预期和追踪期的课堂学业自立水平均高于基线期,课堂学业自立水平均有所提升。结论:行为契约法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课堂学业自立水平,且干预效果可持续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2.
集体游戏矫正幼儿社交退缩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系列幼儿集体游戏对矫正幼儿社交退缩行为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在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下,由幼儿教师编制并实施幼儿集体游戏来矫正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结果: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比较好地矫正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综合运用以倒返实验为主的多种研究方法,能较好地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个案研究。结论: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对幼儿的社交退缩行为纠正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成人依恋问卷(AAQ 3.1)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低自立组在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等6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高自立组儿童;②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6个分量表与儿童自立行为各维度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来自父母的拒绝、否定、爱的缺失、敌对愤怒的亲子关系,将对儿童自立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幼儿年龄和性别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立行为;(2)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祖辈谱系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母系祖辈可以增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的正向影响。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祖辈谱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幼儿社交地位及其与母子依恋和智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幼儿的社交地位及其与依恋、智力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2位4-6岁的幼儿以及他们的母亲,采用同伴提名法和中国比内智力测验评价社交地位和智商,采用中国版依恋分类卡片测量母子依恋关系。结果幼儿的母子依恋关系对社交地位具有显著影响,母子安全依恋系数高的幼儿在同伴中更受欢迎(对于一般可接受性、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0.3和-0.4);智力对同伴的一般可接受性具有显著影响(回归系数为0.2),与母亲受教育程度有关(回归系数为0.5);4-5岁女童的智商显著高于男童(115.5±10.5/109.1±10.2,t=2.3,P<0.05),并且比男童更受同伴欢迎(0.3±1/-0.3±0.9,t=2.5,P<0.05)。结论幼儿的母子依恋关系、智商以及性别因素对其社交地位具有显著影响,而智商是性别、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幼儿社交地位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感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3~6岁幼儿安全感量表对265名小班幼儿的安全感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小班幼儿安全感和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57,P<0.05),师生安全感和独立感与年龄呈现显著正相关(r=0.167~ 0.181,P<0.05);②小班幼儿的安全感与性别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于改善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例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共实施34次沙盘游戏,包括31次个体沙盘和3次亲子沙盘。结果:沙盘游戏的干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呈现、冲突斗争、转化成长和问题解决4个阶段;随着干预阶段的推进,沙盘作品的创伤主题越来越少,治愈主题越来越多;玩具数量及种类呈现出由贫乏单一转向丰富多样的变化趋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评估结果也有了显著的改变,总分由干预前的86分减少为干预后的47分。结论:沙盘游戏对改善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并且这一效果具有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母子依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8所幼儿园591名幼儿的母亲,使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家长版)(PMHS)评估幼儿心理健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母亲消极情绪、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评估母子依恋。结果:母亲SDS、SAS得分与幼儿PMH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69~0.93,均P<0.001);母亲SDS、SAS得分均与幼儿PMHS总分正向关联(β=0.38、0.52);母亲SAS得分×MORS得分与幼儿PMHS总分负向关联(β=-0.12)。结论: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母子依恋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文版的Waters-Deane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197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角色平等性外)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大多数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②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子女和婚姻等分量表得分与亲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③除强迫-冲动障碍外,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其它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对幼儿焦虑存在影响,并且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107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孕妇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64.0%、轻视型17.8%、倾注型14.2%、害怕型4.1%;②四种依恋类型的孕妇在"主观支持"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客观支持"得分上,安全型(10.39±3.47)显著高于轻视型(9.21±3.11)、倾注型(9.20±3.08)和害怕型(9.17±3.73,F(3,1030)=9.83,P<0.01)。在"支持利用度"得分上,安全型(8.32±1.92)显著高于轻视型(7.64±1.86)、倾注型(7.57±1.70)和害怕型(7.60±1.95,F(3,1030)=11.51,P<0.05)。③依恋回避与"支持利用度"(r=-0.205,P<0.01)和"总的社会支持"(r=-0.230,P<0.01)呈显著负相关。④依恋焦虑与"客观支持"(r=-0.111,P<0.01)、"总的社会支持"(r=-0.123,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问卷(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34.0%、轻视型26.7%、倾注型22.7%、害怕型16.5%;4种依恋类型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如客观支持,F=10.456,P0.001);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如客观支持,r=-0.214,P0.001);依恋焦虑仅与主观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3,P0.05)。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幼儿攻击性行为游戏矫正的倒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集体游戏用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倒返实验,对三名被试进行了游戏矫正。结果:三名被试在实验的基线阶段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游戏介入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游戏取消后攻击性行为再度增加,游戏再次介入后,攻击性行为再次明显减少;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基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与游戏矫正后的攻击性行为差异极显著。结论: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对重复梦的影响.方法:用沙盘游戏对1例受重复梦困扰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重复梦发生以下变化.(1)发生的频率:梦境出现的频率明显降低或消失;(2)梦的情绪体验:负性情绪越来越少,负性情绪的强烈程度也越来越轻;(3)梦的发展趋向:更为积极;(4)梦的发展速度:更为快捷,外在的干预加快梦境的发展和变化,有明显的发展阶段;(5)梦中重复的元素:朝积极的方向变化.结论:当情绪情感得到释放或所呈现的问题获得解决的时候,有关重复梦不再出现.沙盘游戏对重复梦的干预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游戏治疗对轻度自闭症幼儿沟通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国内已经逐渐开展游戏治疗在自闭症幼儿康复训练中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自闭症幼儿沟通互动能力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国内其他康复领域有关自闭症(孤独症)幼儿在沟通互动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  相似文献   

15.
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自立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家庭亲密度量表和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321名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根据儿童在家庭亲密度问卷上总分排序,选取前27%人群作为高家庭亲密度组,后27%人群为低家庭亲密度组.结果显示:①高家庭亲密度组学生在小学生自立行为功能维度得分均高于低家庭亲密度组学生的得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支持与依恋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了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社会支持差异,依恋对支持寻求的影响以及依恋在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作用上的调节效应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探讨社会支持和依恋的相关关系,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儿装扮游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设计(A、B、C、D四阶段共20天)对三名幼儿园大班具有明显攻击行为的研究对象进行装扮游戏矫正.设计8个融合移情训练和榜样学习的装扮游戏,分别于多基线设计的B、C、D阶段干预研究对象一、二、三.结果:研究对象一在B、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均显著减少(5.4±1.1、3.4±1.3、1.8 ±0.8/9.8 ±2.5,F=23.97,P<0.001),研究对象二在C、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均显著减少(6.0±2.2、3.0±1.6/13.2±1.8、10.2 ±1.9,F=28.17,P<0.001),研究对象三在D阶段的攻击性行为次数较基线A、B、C均显著减少(2.8±0.8/12.4±1.5、10.0±1.2、11.0±1.6,F=52.37,P<0.001).三个研究对象在矫正期D的攻击性行为次数没有显著差异(F=1.59,P=0.23).结论:采用集体装扮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依恋方式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以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为测试工具,对25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型13.3%,恐惧型48.8%,迷恋型15.6%,冷漠型22.3%。②安全型依恋个体自尊水平、社会支持总分较恐惧型、迷恋型、冷漠型依恋个体高(自尊分别为30.24±3.52,27.85±3.39,27.58±3.51,28.35±3.01,P0.01;社会支持评分为42.38±4.47,38.52±4.82,38.22±5.07,39.89±5.89,P0.05)。③依恋焦虑与自尊及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229,-0.329,P0.01);依恋回避与自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为负相关(r=-0.225,-0.165,-0.135,-0.140,P0.05)。结论: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不安全依恋对个体自尊和社会关系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工读生和普通生社会联接在亲子依恋与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自评量表、学校依恋问卷、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48名工读生和678名普通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表明,工读生和普通生亲子依恋和社会联接各因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显著;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且在不同群组学生中,模型的中介路径不同。结论:亲子依恋对于行为问题有抑制效用,社会联接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父母养育倦怠对幼儿电子媒体使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养育倦怠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依恋问卷和幼儿电子媒体使用程度问卷对758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养育倦怠、父母低头行为、亲子依恋和幼儿电子媒体使用呈现两两相关;(2)父母养育倦怠能直接预测幼儿电子媒体使用,且能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影响幼儿电子媒体使用:父母低头行为的中介作用、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父母低头行为和亲子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养育倦怠对幼儿电子媒体使用有直接影响,还能通过父母低头行为和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