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3月间抽取9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及内在耻感问卷及病耻感经历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以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其评定。结果 (1)内在耻感量表:疏离因子2.29(sd=0.49),刻板因子2.07(sd=0.44),歧视因子2.15(sd=0.45),退缩因子2.19(sd=0.46),总量表分2.17(sd=0.38);内在耻感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点值2.5分的病例比例为:疏离因子44.2%,刻板因子14.7%,歧视因子25.3%,退缩因子32.6%,调整后的内在耻感量表总分20.0%,超过2.5者提示有较强内在病耻感;(2)病耻感经历量表:病耻感体验因子2.50(sd=0.5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歧视经历因子1.71(sd=0.39),介于"从不发生"到"很少发生"之间,总量表分2.08(sd=0.39)介于"很少发生"与"有时发生"之间;病耻感经历量表中各因子分超过中值3分的病例比例为:受试者病耻感经历各因子及总分超过中点值3分的百分比为:病耻感体验因子24.2%(n=23),歧视经历因子1.1%(n=1),病耻感经历总分1.1%(n=1),超过3分者提示病耻经历较多;(3)以内在耻感总分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提示与内在耻感显著相关的因素为学历、病期、职业、社会支持中的对支持的利用度分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中的心理领域等。结论 (1)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病耻感;(2)患者文化、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是其内在耻感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对3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其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80.2%患者有自我病耻感,7.3%为重度。女性患者歧视体验分(2.53±0.62)、价值否定分(2.34±0.4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38±0.37,2.07±0.31;P0.01或P0.05);ISMI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186,P0.01);与年龄(r=0.164,P=0.003)、总病程(r=0.172,P=0.002)、发病次数(r=0.214,P0.001)、症状严重程度(r=0.257,P0.001)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病耻感,与一定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因素相关;女性歧视体验、价值否定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歧视与病耻感量表(DISC)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引进Thornicroft团队研发的DISC,按初译、回译等步骤形成DISC中文版,以242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受访对象,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DISC的Cronbach'α系数为0.70,分半信度为0.85,总分重测信度为0.83;DISC分量表1总分与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歧视经历因子分呈正相关(r=0.417,P0.01),分量表2总分与ISMI社会退缩因子分呈正相关(r=0.332,P0.01);分量表2总分与自尊量表(SES)总分呈正相关(r=0.250,P0.01),分量表3总分与SES总分呈负相关(r=-0.187,P0.01);分量表4总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客观支持分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分均呈正相关(r=0.177,0.170,P均0.01)。结论:DISC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估精神障碍患者歧视与病耻感的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评估1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分析病耻感发生率与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135例患者出现病耻感(70.68%),其中20.41%为中重度病耻感者.在五个维度中,患者对抗病耻感比例最高(79.06%),歧视经历体验比例最低(42.41%);患者学历、工作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病程、发病情况、住院次数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高危因素,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与其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与耻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康复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4例)和非抑郁组(124例),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各量表得分差异,以及抑郁评分和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病耻感中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以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患者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心理与患者病耻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均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心理状态与耻感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精神疾病相关病耻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减轻病耻感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广东地区9家精神专科医院从业人员1 6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相关病耻感量表(CASS-C)评估其病耻感水平。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病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 453例,CASS-C总评分为(39. 71±12. 04)分,不同受教育程度(F=2. 719,P=0. 02)、职业(F=11. 993,P0. 01)、工作部门(F=17. 868,P0. 01)的精神专科医院从业人员CAS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住院部工作、受教育程度为大专、护士职业是相关病耻感的影响因素(β=0. 097、0. 092、-0. 097,P均0. 05)。结论精神专科医院从业人员精神疾病相关病耻感水平较高,不同工作部门、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是相关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情况,分析比较城镇与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特点.方法 对本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133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人口学特征、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 CGI-SI)和病耻感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68例城镇患者与65例农村患者的各量表的评定结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但城镇患者对病耻感的掩饰性因子和积极效应因子高于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减轻病耻感非常重要,对城镇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促进其及早回归社会,而对于农村的患者,应重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95例住院及15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分别为(29.53±4.57)分、(26.02±14.16)分;社区患者分别为(28.03±3.48)分、(37.44±13.44)分;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14)、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024)呈正相关(均P<0.05);社区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55)、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349)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生活质量越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越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病耻感越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网络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极其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05例分为网络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2),对干预组进行5个月的网络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社会支持、临床症状、自我效能感以及病耻感,并分析影响患者病耻感的因素.结果 经5个月的网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焦虑抑郁因子得分和病耻感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和焦虑抑郁因子分与患者的病耻感相关.结论 网络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并增强自我效能感,减轻临床症状和病耻感,自我效能感、主观支持和焦虑抑郁因子分是网络干预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方法:招募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98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98名(对照组)。对患儿父母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病耻感;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其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与中点分比较,并比较两组间的HHI、CD-RISC和SSRS评分。结果:患儿父母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总分、病耻感应对量表(CO)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SRF)总分和误解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中点分(P均0.05)。研究组HHI、CD-RISC及S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病耻感较高,希望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都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DBT)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病耻感的效果,为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病耻感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抑郁药治疗联合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DBT,两组均干预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HAMD-17、SDSS和DSS总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均0.01),且干预后研究组HAMD-17和DSS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DBT可能有助于减轻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同时还可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病耻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病耻感状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医学科196例P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调查患者病耻感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获得PD患者病耻感可能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PD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96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为93.88%。患者PD统一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平均(24.59±8.64)分;PD统一评定量表Ⅱ(UPDRS-Ⅱ)评分平均(9.47±2.06)分;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平均(18.25±5.18)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分平均(14.80±3.92)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DRS-24)评分平均(16.94±5.27)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平均(26.82±1.52)分;SSCI评分平均(55.04±10.28)分。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病程、工作状态、婚姻状态、运动症状亚型、改良Hoehn-Yahr分期(H-Y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持续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教育组(n=35)、常规教育组(n=35)和对照组(n=34),对联合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联合在线教育,对常规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于入组时、干预第5个月、干预结束后5个月采用病耻感量表(S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其病耻感、临床症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结果健康教育结束后5个月,联合教育组BPRS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评分均低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SRS评分高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OS评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因子可预测病耻感(F=8.25,P0.01)。结论联合教育干预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可能有助于持续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评估患者病耻感现状,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92.00%;DSS评分(42.12±6.91)分;不同年龄、居住地、社会支持水平、急性发作次数、病程、歧视经历、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患者DSS评分差异存在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及在职情况的患者D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急性发作次数、病程、歧视经历、居住地是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抑郁症患者具有中等水平的病耻感,受到居住地、文化程度、急性发作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病耻感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藏族首发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特点,并与汉族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人格因素与 藏族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关联。方法 选择藏、汉族首发抑郁症患者各60 例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 Link 病耻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在Link 病耻感量表中,藏族患者的退缩因子分 高于汉族患者[(2.45±0.25)分,(2.33±0.24)分;t=-2.082,P< 0.05];在大五人格量表中,藏族患者神经 质因子分低于汉族患者[(3.16±0.51)分,(3.79±0.64)分;t=2.153,P< 0.05],外倾性因子分高于汉族患 者[(2.78±0.63)分,(2.22±0.68)分;t=2.747,P< 0.05]。在藏族患者中,大五人格的开放性因子分与歧 视-感知量表、情感体验量表的得分呈负相关(r=-0.337、-0.311,P< 0.01),而严谨性因子分与两者呈正 相关(r=0.404、0.375,P<0.01),同时神经质因子分与歧视-感知量表的得分呈正相关(r=0.305,P<0.01)。 结论 藏族首发抑郁症患者有异于汉族患者的病耻感特点,并受人格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90例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条目(SSCI-8)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病耻感及社会支持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 90例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有病耻感64例(71%),无病耻感26例(29%);有病耻感组SSRS评分低于无病耻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SRS评分与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病耻感相关(OR=3.319,P<0.05)。结论 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可对患者病耻感产生影响,社会支持情况越差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越容易产生病耻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的病耻感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脑卒中病人病耻感测评量表(SSS)评价患者病耻感水平,并设为低、中、高水平组,比较不同病耻感水平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得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对住院态度的调查,分析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特点,不同治疗方式和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影响,为减轻病耻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浙江同德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进行人口学特征、BPRS、CGI-SI、SSMI-C、TESS和自制的对住院态度问卷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比较门诊或住院患者缓解期病耻感特点.结果 调查发现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其中与门诊组患者比较,住院组患者的歧视因子较高,积极效应因子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组患者对被欺骗、强行住院、强行治疗和被搜身等抵抗态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治疗对患者产生病耻感的影响较小,对积极效应影响小.住院患者被强制住院、强制治疗、限制自由均加重患者对住院治疗的抵抗和病耻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模式或改善住院环境可能对减轻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精神障碍患者耻感体验及影响量表(SEIS-C)中文译本的信度和效度。方法:157例缓解期的精神障碍患者完成SEIS-C、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精神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OL-P)和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AFE)测评,随机抽取50例患者7 d后进行SEIS-C重测。用Cronbach’sα系数、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评价SEIS-C的信效度。结果:SEIS-C耻感体验(SE)和耻感影响(SI)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和0.90,两分量表间隔1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r=0.95和r=0.89。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SEIS-C两分量表均具有单维度特征。SEIS-C量表SE和SI分值与SSMIC、QOL-P和ASFE的校标关联系数分别为r=0.72和r=0.45,r=0.56和r=0.66,r=0.51和r=0.59(P≤0.012)。精神分裂症患者SE和SI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7.66±3.03)vs.(4.23±1.87),P0.001;(4.75±2.10)vs.(2.80±0.31)],P0.001]。结论:SEIS-C中文译本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可用于测评精神障碍患者耻感体验及影响程度调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慢性失眠(CID)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某三甲医院睡眠障碍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72例CID患者作为CID组,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72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评估其病耻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