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考察在不同强度的情绪刺激情境下,个体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选择范式:首先给被试呈现不同情绪强度(高强度vs.低强度)的负性图片,然后要求被试自主选择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调节。整个研究共有两个实验:实验1比较被试对重新理解和注意转移两种策略的选择,实验2比较被试对距离感和注意转移两种策略的选择。结果:在低情绪刺激强度情境下,相比于注意转移,被试更多地选择重新理解策略(实验1)和距离感策略(实验2)来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在高情绪刺激强度情境下,被试选择注意转移和重新理解/距离感这两种策略的比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依据情绪刺激强度灵活地选择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动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ATI)为标准,筛选出焦虑组和正常组被试各90名,以句子整理任务启动不同的自动情绪调节策略。结果:①启动自动表达抑制策略时焦虑组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显著高于正常组,而启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时两组无显著差异;②焦虑个体在自动认知重评策略的调节下对情绪图片的唤醒度最低,而无策略组的唤醒度最高。结论:自动认知重评和自动表达抑制均能有效下调焦虑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且自动认知重评的效果优于自动表达抑制,因此自动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缓解焦虑个体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认知重评子策略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积极和消极情绪的调节效果。方法:通过2个实验,分别以46名和50名大学生为被试,且每个实验中抑郁倾向和健康大学生各半。分别使用指示词提示被试采用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上调积极情绪,采用分离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下调消极情绪,并评定情绪调节效果和成功程度。其中情绪调节效果的测量指标为情绪调节后的情绪体验自我等级评分,成功程度的测量指标为个体对策略运用成功程度的自我等级评分,即个体对自我真实使用调节策略的程度的评价。结果:抑郁倾向个体使用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均能有效地上调积极情绪,两者之间效果无显著差异。使用积极认知重评策略调节消极情绪的效果显著好于分离认知重评策略的效果。结论:卷入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均能有效上调抑郁倾向个体的积极情绪,而分离和积极认知重评策略能有效降低抑郁倾向个体的消极情绪,且积极认知重评策略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900名13-18岁的青少年群体作为被试,采用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调查了这一阶段个体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被试认知重评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在控制了被试的人格特质和积极消极情绪体验后发现,女性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情绪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调节方式对B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名BPD患者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观看电影片段的主观体验变化和生理反应变化.结果:在观看负性情绪片段3期间,认知重评组的负性体验较少、生理唤起较低;在情绪恢复阶段,认知重评组的负性情绪恢复得更快.结论:认知重评能有效调节BPD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探索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及正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陈式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已婚全职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39份.结果: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负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正相关;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正相关、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负相关;负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性情绪在认知重评与工作家庭双向促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认知重评策略能够通过改善个体的情绪,促进工作家庭间的平衡,而表达抑制非但无法帮助个体处理好工作家庭关系,反而会破坏工作家庭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三调松静练习对心理应激反应的调节效用.方法:20名成人被试被随机分入实验组与控制组,所有被试均经历基线静息、应激事件首次回顾、行为应对、应激事件再次回顾、恢复静息五个测试期,其中在行为应对期,实验组采取三调松静操作策略,控制组采取注意转移策略.全程以生理指标与情绪自评反映情绪变化,以自评量表记录思维沉浸与担忧的程度.结果:相比注意转移,三调松静练习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缓解负性情绪所致生理紧张与失衡状态,并在减低思维沉浸与担忧的意识活动强度上的功效显著高于注意转移的应对方式.结论:三调松静练习是一项有助个体在应激情境下保持生理、心理整体稳定的心身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8.
关于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研究发现,较女性而言,男性更多的采用了自动情绪调节的方式来进行情绪调节,会更多的采用表达抑制策略;相对于青年人,在情绪调节的情景选择、情景修正和注意分配方面老年人会占有优势,但是,老年人在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减少负性情绪的能力较年轻人而言较低;研究还发现,工作记忆能力和言语流畅性较好的个体,其情绪调节能力较高.揭示情绪调节能力个体差异背后深层的原因,同时考查多个个体因素的情绪调节能力差异以及从情绪调节加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分别探讨个体差异等问题将会成为日后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认知重评方式(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对调节个体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以6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在自然观看和重评观看阶段,对诱发不同情绪(悲伤和恐惧)的视频片段的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变化。结果:1两种认知重评都能显著地提高情绪效价和皮肤电水平,降低总体情绪强度、目标情绪强度和心率;2积极重评比分离重评能更显著地提高悲伤情绪的效价,但这种效果只在男性身上起作用;3分离重评比积极重评能更显著地降低恐惧情绪强度和心率。结论: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都能有效地调节消极情绪,但两者之间存在调节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社会排斥对动态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一采用网络掷球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考察社会排斥对动态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二采用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筛选惯用认知重评策略和惯用表达抑制策略的被试,进一步考察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排斥影响动态风险决策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实验一发现,社会排斥组的负性情绪和风险偏好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实验二发现,惯用认知重评策略组被试因社会排斥引起的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排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要显著小于惯用表达抑制策略组。结论: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导致风险寻求,且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调节社会排斥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Gross的情绪过程模型出发,利用双任务范式研究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注意分散是否调节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方法:招募20名大学生(9男/11女),从中国情感图片系统选择正性、中性和负性情境图各29张为刺激,采用默数和深呼吸为注意分散任务,记录和测量情绪状态强度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默数、深呼吸条件下所评价的情绪状态强度显著小于看条件.LPP波幅在早期(350-650 ms)、中期(650-1050 ms)和晚期(1050-1500ms)窗口呈现出不同的任务与图片效价交互作用.从350 ms开始,默数条件下三种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深呼吸条件下负性图片的LPP波幅低于看条件,但在晚期窗口正性和中性图片的LPP波幅与看条件无差异.结论:注意分散不仅有效降低被试的主观情绪状态强度,而且能够调节LPP波幅,是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但默数和深呼吸对不同效价的图片呈现出不同的时间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认知倾向在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认知倾向在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问卷(CES-D)、状态焦虑问卷(STAI)和认知倾向问卷对39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2)无论压力情境如何,持有乐观认知倾向的个体比持有悲观认知倾向的个体较少体验到抑郁、焦虑.其中,在较高压力情境下悲观倾向组的抑郁、焦虑体验最多,而在较低压力情境下乐观倾向组的抑郁、焦虑体验最少;(3)回归分析表明,认知倾向在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4)在较低压力情境下,认知倾向在负性情绪的性别差异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结论:认知倾向作为一种内在资源,在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预防和矫治负性情绪,应重视帮助个体建构积极乐观的认知倾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编制中学生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随机抽取171名中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初始问卷,以506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初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662名中学生为被试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问卷。结果:中学生积极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包括7个维度:学业情境选择、能力发展、注意转移、认知重评、表达宣泄、表达抑制和深呼吸,问卷共27个项目。中学生消极学业情绪调节问卷包括8个维度:学业情境选择、能力发展、注意转移、认知重评、表达宣泄、表达抑制、深呼吸和寻求支持,问卷共38个项目。两个分问卷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本研究编制的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中学生学业情绪调节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情绪记忆的负性偏好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情绪记忆偏好的相关性。方法 25名抑郁症患者和与之匹配的25名正常被试,首先对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随后对情绪图片进行愉快度评定,72h后进行图片再认测试。结果两组间正性图片再认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8,P<0.05),总再认正确率及中性、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5,0.100,0.998;P均>0.05);抑郁症组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与正性、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与正性、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的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与其SDS评分无相关性(r=0.064,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正性情绪记忆可能受损导致其对负性情绪记忆存在偏好,并且该偏好性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ERP技术探讨他人相关的社会评价情境如何影响个体的疼痛共情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疼痛判断任务,首先向被试呈现他人对他/她自身作出的正性、中性或负性评价,然后让被试在看到他人正在经历疼痛或非疼痛场景时做出疼痛判断。结果:在早期N1阶段,仅在中性评价情境下疼痛刺激比非疼痛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在晚期P3阶段,正性和负性评价情境下疼痛刺激都比非疼痛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而在中性评价情境下未发现显著差异,同时负性评价情境下的疼痛共情程度最大。结论:他人对他/她自身作出的情绪性评价抑制了个体对他人的早期疼痛共情反应,而他人对他/她自身的负性评价促进了个体对他人的晚期疼痛共情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自我指向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选择特定羞耻情绪认知调节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情境故事法操纵两种能激发羞耻的负性自我认知评估以诱发个体羞耻情绪,比较两种条件下个体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上的差异。结果:①自我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仅和能维持/扩大羞耻严重程度的消极认知策略有关,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既和上述消极认知策略有关,又和防御型及修复型策略的选用有关。②自我指向的负性认知评估是羞耻体验中的主要负性认知评估类型,而他人指向的自我负性认知评估常伴随前者出现,并可加剧其强度。结论:自我负性认知评估类型对个体认知调节策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的表现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语境对恐惧与惊讶表情加工的影响,并探讨社交焦虑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2(社交焦虑组别:高、低)×3(语境效价:正性、中性、负性)×2(表情类型:恐惧、惊讶)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对面孔表情进行情绪类别判断。结果:(1)情绪性语境能够促进恐惧惊讶表情的识别,且对于恐惧表情,在负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正性语境;对于惊讶表情,在正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负性语境。(2)相比于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恐惧表情的识别正确率更低,更容易将恐惧表情错认为惊讶表情。(3)社交焦虑水平调节负性语境对惊讶表情的影响。对于惊讶表情的识别,低社交焦虑个体负性语境下识别正确率高于中性语境;高社交焦虑个体负性语境与中性语境下的识别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情绪性语境能够提高个体对表情的识别,社交焦虑水平影响个体识别恐惧表情的敏感性,高社交焦虑个体在负性语境下更容易混淆惊讶与恐惧表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情绪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于被试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调节问卷筛选出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6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为启动对应情绪,随机分配每位被试观看积极、消极或者中性影片片段;之后要求58名情绪已启动的被试执行包括保持和转换两个阶段的数字分类任务。保持阶段要求被试对特定颜色的靶数字反应,同时忽略其他颜色的数字;转换阶段要求被试对其他颜色的靶数字反应,而原先的靶数字的颜色则作为分心数字的颜色。保持结束阶段与转换开始阶段的反应时之差为即为转换损失,作为表现认知灵活性的因变量。结果: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的转换损失存在显著差异(F=3.474,P=0.038);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P=0.031)、中性情绪(P=0.023)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消极情绪条件与中性条件(P=0.882)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策略在转换损失上的差异不显著(F=0.562,P=0.457),情绪调节策略和启动情绪类型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0.352,P=0.705)。结论:相比于消极和中性情绪,积极情绪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认知灵活性;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阈下药物相关线索和负性情绪刺激对海洛因戒断者反应抑制的影响。方法:选取34名男性海洛因戒断者和相匹配的34名健康男性,考察两组被试在阈下药物相关线索、负性刺激和中性刺激条件下的Go任务反应时和NoGo任务虚报率。结果:海洛因戒断组在药物相关图片和负性图片下的Go任务反应时显著低于中性图片,药物相关图片下的反应时显著高于负性图片;对照组在药物相关图片和负性图片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中性图片。海洛因戒断组在药物相关图片下的NoGo任务虚报率显著低于负性图片和中性图片;对照组在三种线索图片下的虚报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阈下药物相关线索促进了海洛因戒断者的反应抑制。  相似文献   

20.
图片和词语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图片和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国际图片系统中的情绪图片和汉语情绪词语为刺激材料,启动正性、负性和中性情绪,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颜色Stroop判断和主观情绪的自我评定,采用2(材料类型)×3(情绪类型)的被试间设计。结果:①不同情绪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差异显著(F=36.216,P=0.000<0.05),情绪自我评定时积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显著,但消极组与中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②不同刺激材料类型的Stroop反应时和错误率及情绪自我评定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图片和词语作为情绪刺激材料都可产生情绪启动效应,尤其是积极情绪;词语具有与图片相当效应的情绪启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