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济南市6~18岁学生屈光参差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12月对济南市12个区县1 056所学校1 016 053名年龄6~18岁学生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测, 分析屈光参差的发生率及不同类型分布情况。结果屈光参差检出率21.05%(213 879/1 016 053)。屈光参差程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B=0.944, 95%置信区间1.353~2.166, P<0.001)。其中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检出率最高(10.76%, 109 327/1 016 053)。总体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不同, 右眼具有更高度的近视或更低度的远视(t=17.35,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济南市6~18岁学生屈光参差发生率较高。年龄及近视为屈光参差显著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3~18岁儿童和青少年近视患病现况,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2019-10/2020-01对成都市青羊区38所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共计72270名学生,男37278名(51.58%),女34992名(48.42%),年龄3~18(平均10.22±3.22)岁。分析其近视的患病率、高度近视患病率、屈光参差患病率、屈光状态和眼轴发育情况。结果:近视患病率57.50%,高度近视患病率3.33%,中度屈光参差患病率9.80%,高度屈光参差患病率4.24%。相邻年龄组间两两比较:近视患病率6~14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3),高度近视患病率9~14岁、15~16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33),中度屈光参差患病率7~11岁、12岁与13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33),高度屈光参差患病率5岁与6岁、8~12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33)。眼轴长度:右眼23.658±1.258mm,左眼23.611±1.246mm,5~18岁左、右眼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右眼比左眼轴长;同年龄段正视眼和近视眼眼轴长度比较(取右眼分析),6~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屈光状态与眼轴的关系(取右眼分析):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增长,远视逐渐降低,正视化后,近视逐渐增加,3~6岁等效球镜(SE)均值为正值,从7岁开始,SE均值变为负值,呈近视化改变,眼轴为22.923±0.759mm;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轴长度,远视为22.489±0.853mm,正视为23.023±0.802mm,轻度近视为23.860±0.965mm,中度近视为25.137±0.929mm,高度近视为26.252±1.040mm。结论:近视患病率、高度近视患病率与以往相比,呈上升趋势。预防近视在7岁之前,而防止向高度近视发展应当在10岁时开始,建议8岁以前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防止中高度屈光参差的发生与发展。7岁开始呈近视化改变,右眼更容易出现近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年龄眼轴长度来预测近视趋势,还可以通过眼轴长度评估近视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乡限定区域人群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晶  徐亮  李建军  崔彤彤  杨桦 《眼科》2007,16(3):206-211
目的分析北京城乡限定地区40岁以上人群屈光不正的患病率,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设计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2001年北京眼病研究基线调查的4439人。方法详细的问卷调查及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检查。屈光不正用等效球镜度数(SE)表示。右眼有晶状体眼最佳矫正视力≥0.5者纳入分析。主要指标各种屈光不正的患病率。结果4111人数据可供分析,平均年龄(55.49±10.18)岁。研究人群近视(SE<-0.5D)患病率为21.4%,高度近视(SE<-6.0D)1.8%,远视(SE>0.5D)19.5%,散光(柱镜度数>0.5D)36.0%,屈光参差(SE相差>0.5D)22.5%。近视、高度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值均为0.001),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远视、散光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他屈光不正未发现性别差异。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患近视的可能性是文盲的2.09倍(P=0.003),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P<0.001)。核混浊的程度与近视患病率呈正相关,与远视患病率负相关。结论近视患病率在较年轻年龄组中较高,城市高于农村,患病率与文化程度有关,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重要。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对于研究屈光手术的远期效果研究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屈光不正患病状况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2018-09/12,在湘潭市区随机抽取5所全日制小学和3所中学,共6 1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位检查,双眼中任一眼裸眼远视力低于5.0者,进一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近视发生相关因素。

结果:在6 164名学生中日常生活视力不良男生检出率为40.3%(1 249/3 099),女生检出率为43.8%(1 343/3 065)(P<0.01)。中小学男生近视患病率59.1% ,女生近视患病率68.7%(P<0.01)。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4.1%,远视患病率为3.0% 。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71.3%,远视患病率为 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初中)、性别(女)、每天写作业时间(>2h)、平均每天睡眠时间(≤8h)、父母为近视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1.55、1.26、1.58、2.13,均P<0.05)。

结论:湘潭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近视发病率高,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近视与眼部生物学参数差异。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21-09/11采取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4所学校7~18岁中小学生2 495人进行相关眼部检查。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民族学生眼部生物学参数和屈光状态的差异,并分析纳入学生等效球镜度(SE)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36%,近视检出率为55.91%,散光检出率为42.96%,其中低度近视检出率为63.80%,中度近视检出率为27.60%,高度近视检出率为8.60%。不同年龄、民族学生视力不良、近视及散光检出率、SE及部分眼部生物学参数均有差异(均P<0.05),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视力不良、近视及散光检出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男生视力不良、近视检出率均低于女生,散光检出率高于女生。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眼轴长度、轴向长度与轴率比、前房深度、瞳孔直径与SE呈负相关(rs=-0.664、-0.724、-0.320、-0.086,均P<0.001);晶状体厚度与SE呈正相关(rs=0.147,P<...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南京市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区12 000名中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7 578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63.15%,各组别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小学组以远视最多,初高中组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程度屈光参差单眼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1a的双眼近视进展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6/2019-06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2岁的单眼近视屈光参差患者60例,双眼等效球镜(SE)差值≥2.5D为高度屈光参差组30例,1.0D≤双眼SE差值<2.5D为低度屈光参差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戴镜6mo, 1a的双眼眼轴长度(AL)和非戴镜眼SE变化情况。结果:随访6mo, 1a时,高度屈光参差组戴镜眼眼轴增长均少于低度屈光参差组(P<0.001),非戴镜眼眼轴增长量和SE增长均大于低度屈光参差组(均P<0.001),且高度屈光参差组双眼眼轴差缩短幅度均大于低度屈光参差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戴镜前屈光参差度和双眼眼轴差缩短量具有相关性(F=0.293、0.458,均P<0.001)。结论:单眼近视屈光参差儿童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高度屈光参差者较低度屈光参差者戴镜眼眼轴增长更慢,而非戴镜眼眼轴和等效球镜度进展更快。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缩小屈光参差,且戴镜前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双眼轴差缩小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两对比度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和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近视力的特点。方法:屈光参差≥2.0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18例,非屈光参差性近视者17例,运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两对比度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和中低度近视对照组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得的双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实验组,还是中低度近视对照组,100%对比度下所得近视力值与10%对比度所得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在100%对比度,还是在10%对比度下,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值均较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所测得值显著低。在100%和10%两种对比度下的标准对数近视力表和汉字近视力表所测得的近视力,中度近视组和低度近视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与中低度近视者双眼近视力无显著差异,但其近视力均受对比度影响,对比度降低,近视力下降。汉字视力表测得近视力值比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值显著低。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参差的特点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屈光参差的特点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149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中筛查出合并有屈光参差的2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屈光状态分为近视性、远视性、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和混合性屈光参差.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Titmus立体视功能.结果 (1)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检出率为24.80%,以近视性和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1.31%和8.09%. (2)屈光参差类型和屈光参差度对视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和远视散光性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较大,屈光参差度越大对视力的影响越大. (3)屈光参差度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立体视锐度损害程度与屈光参差度相关.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较多合并近视性和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度与视力、立体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区9621名高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法对9621名高三学生体检视力和近视度数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眼别间视力不良检出率、近视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受检者共9621人19 242眼,其中女生4720人9440眼、男生4901人9802眼;处于病理状态3眼(具体表现为角膜斑翳、人工晶状体眼和弱视)。正常视力4445眼,占受检眼的23.10%;视力不良14 797眼,占76.90%。右眼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左眼(χ2=30.024,P<0.00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χ2=27.490,P<0.001)。本调查19 242受检眼中共发现12 339眼近视眼,占64.13%(其中高度近视563眼,占2.93%;中度近视6049眼,占31.44%;轻度近视5727眼,占29.76%)。右眼近视患病率高于左眼(χ2=38.533,P<0.001),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χ2=17.107,P<0.001)。结论 郑州市某区高三学生有较高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近视患病率中女生高于男生、右眼高于左眼。  相似文献   

11.
江门市17201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普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以及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等.方法 对广东省江门市10所幼儿园1720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医学验光及屈光状态的调查等,分析视力异常儿童的屈光状态.结果 在17201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以3~4岁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19.28%和4.16%.6岁以上组视力低常率最低,为13.35%,5~6岁组弱视患病率最低,为2.45%.远视患病率为79.59%,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发病率渐趋降低.近视患病率为2.05%,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3岁儿童近视患病率为1.83%,6岁为4.35%.散光患病率为58.00%,各年龄组散光患病率较为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引起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D.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但也有个例近视性届光参差达6.75 D,远视性屈光参差达3.00 D也未形成弱视.结论 视力低常率15.44%.弱视患病率为2.96%,随着年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散光则较稳定.屈光不正性弱视以轻中度居多,多为远视和散光引起.导致弱视的最小远视度为+1.75 D,近视为-3.25 D,散光为1.0 D.屈光参差球镜最小差值为1.25 D,柱镜最小差值为0.75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武汉市武昌区部分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了解各年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及治疗近视提供依据。方法筛查武汉市武昌区部分中小学生视力,分析近视患病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近视发病相关因素。结果调查总人数为3587人,近视患病率为34.12%。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女生近视患病率36.75%较男生31.87%高,P<0.05。近视的发生与室内用眼时间长,室外活动时间短相关,P<0.05。结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与长时间看书、写作业、看电视及上网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13.
孙省利  卢炜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08-1210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情况,为婴幼儿屈光不正矫正及弱视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对6-48月龄婴幼儿使用Spot双目视力筛查仪进行自然状况下验光,根据Spot屈光筛查仪4岁以下儿童转诊标准,收集屈光异常婴幼儿临床资料; 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根据转诊标准共收集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168例336眼。其中远视及散光异常占比高,分别为38.4%和28.6%,而近视占比低(12.2%)。168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中,屈光参差(≥1.00 D)共90例,其中散光性屈光参差41例(45.6%)、远视性屈光参差33例(36.7%),近视性屈光参差16例(17.8%)占比最少。共109例Spot屈光度异常婴幼儿完成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其Spot屈光度与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结果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散光度差异为0.34±0.64 D(P<0.001),远视度差异为-2.10±1.27 D(P<0.001),近视度差异为-0.43±0.91 D(P=0.023); 虽然二者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但二者散光度、远视度及近视度均呈正相关(r=0.694、0.762、0.909)。

结论:6-48月龄婴幼儿Spot屈光异常主要以散光、远视异常和屈光参差为主,近视异常较少; 对Spot筛查异常者应进一步睫状肌麻痹剂视网膜检影验光,给予配镜矫正,有效防止婴幼儿屈光性弱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6~18岁中小学生近视筛查与矫正情况。方法: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研究,于2020-09/12以学校为单位抽取徐州市70所中小学校进行近视筛查。参与抽样63 488人,剔除不合格记录后,最终纳入6~18岁中小学生58 149人,并分析其不同年龄、性别、地区、近视程度下的近视及矫正情况。结果:徐州市6~18岁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为49.26%,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的趋势(P<0.01),近视程度随年龄增加逐渐加深,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53.70%vs 45.67%,P<0.01),城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乡镇(55.40%vs 45.10%,P<0.01)。框架眼镜矫正率为31.11%,足矫率为60.23%,同时矫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P<0.01),女生矫正率高于男生(32.45%vs 29.84%,P<0.01),但女生足矫率却低于男生(56.60%vs 63.98%,P<0.01)。城市中小学生矫正率和足矫率均高于乡镇(46.50%vs 18.33%,62.20%vs 56.07%,P<0.01)。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调查沈阳市铁西区一小学636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230名(459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生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患病率则随学年升高逐渐增加.结论 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