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450例,按照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71例和未感染组3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71例感染患者,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59.04%,革兰阴性菌32株占38.55%,真菌2株占2.4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6次、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构建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P=0.280);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0.814-0.896),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82.10%。结论 基于回归系数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可为针对性加强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并构建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长期留置导管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RBSI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CRBSI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80例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率为18.3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3.0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股静脉导管置管、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0 g/L是CRBS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4.496+1.018×(年龄)+0.824×(合并糖尿病)+1.181×(股静脉导管置管)+1.315×(透析时间≥3年)+0.697×(白蛋白水平<30...  相似文献   

3.
谌粮经 《医疗装备》2023,(17):125-127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CVC相关性感染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CV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2例患者中有16例并发CV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9.51%。两组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及持续静脉营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部位颈静脉、留置时间≥2周、合并基础疾病及持续静脉营养时间≥18 d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CV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置管部位颈静脉、留置时间≥2周、合并基础疾病及持续静脉营养时间≥18 d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CV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232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感染4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为17.67%,共检出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9株占57.66%;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临时置管1周、皮肤感染、糖尿病肾炎及抗菌药物使用均是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医院应加强透析后感染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降低临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不同重症监护病房(ICU)3 320例行中央静脉置管患者资料,调查CRBSI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应用单因素χ2、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9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95%,主要集中在呼吸科ICU、外科ICU及神经内科ICU,感染率分别为38.78%、44.90%及9.18%;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有输血、住院天数≥30d等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ICU≥30d、股静脉置管、非急诊入院、中心静脉置管≥30d、使用呼吸机≥30d、气管置管≥2次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重点科室患者的防护,针对多因素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肝移植治疗的患者110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术后腹腔感染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110例肝移植患者发生术后腹腔感染26例,感染率为23.64%。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52.63%,革兰阴性菌14株占36.84%,真菌4株占10.5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0分、Child-Pugh评分≥10分、手术时间≥12 h、术中输血量≥3 000 ml、引流管置管时间≥48 h、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长≥6 d是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度较高(χ~2=7.596,P=0.474),ROC分析结果,模型预测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临床可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测并实施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批量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感染防控措施效果。方法某院2014年8月抢救了9例重度烧伤患者,对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全程对患者进行感染防控干预。结果 9例患者共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例次,置管总日数227 d,其中2例患者股静脉三腔置管细菌培养阳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8.81‰;其中1例患者培养出屎肠球菌,另1例患者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例CRBSI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置管部位均为创面,置管时间均≥7 d,均为三腔置管,且患者Ⅲ°烧伤面积≥60%。经及时拔除导管和使用抗菌药物,2例感染患者均治愈。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危重烧伤患者长期、安全、有效地补液,但其可导致CRBSI;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全程感染防控干预,选用少腔导管,有助于降低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模型评价。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普外科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7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4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6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是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721+合并糖尿病×1.416+引流管放置时间×1.523;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28,95%CI为0.860~0.969,敏感度为92.31%,特异度为80.77%。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医院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病程、病情、透析方法、住院天数、透析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相关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有关预防对策。结果 218例患者中并发感染45例,感染率为20.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60d、透析程度不充分、24h尿量0~400ml、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时间≥90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0d、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计数4×109/L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呈正相关,透析程度、24h尿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危险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并发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不断加强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明确风险,早期采用、改进预防对策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保证血液透析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进行PICC置管的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发生CRI发生率,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长、PICC置管时间、PICC穿刺次数、化疗次数、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等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置管后有27例发生CRI,感染率为15.98%。共分离培养出5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64.9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8个月、化疗次数≥7次、PICC穿刺≥3次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发生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发生CRI主要是以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CRI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效果及医疗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危险因素及对氧磷酯酶1蛋白(PON-1)水平研究。方法选择海警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6月-2020年6月发生CRBSI的透析患者60例为研究组,按照1∶1比例未发生CRBSI患者中选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PON-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指标对于CRBSI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置管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患者占比较高,血清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革兰阴性菌39株,占比65.00%,其中大肠埃希菌17株,占比28.33%;革兰阴性菌组血清CRP、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ON-1水平低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是血液透析中心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PON-1对CRBSI进行诊断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782、0.761,三指标联合诊断时AUC为0.891,诊断效能最高。结论置管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是血液透析中心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ON-1对于CRBSI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联合CRP、PCT时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建立本底数据,探讨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11年1~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患者13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6例,均为普外科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4.6%,总置管日为3 258d,千日置管感染发生率1.84‰,置管部位颈内静脉者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较低,这与置管操作人员相对固定、经专门培训有关;提示今后应侧重对普外科危险因素的监测。建议尽量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对置管操作过程进一步干预性监测,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感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10月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538例,其中感染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C置管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别为革兰阳性菌占53.95%、革兰阴性菌占38.16%和真菌占7.89%;感染种类分别为局部感染占63.16%、导管定植菌感染占34.21%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占2.63%;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6个及白细胞计数≤3.0×109/L、头静脉穿刺、置管次数≥2次和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和局部感染为主,与年龄、合并慢性疾病、化疗疗程、白细胞计数、穿刺部位、置管次数、留置时间等相关,临床应积极预防护理,以控制和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2018年4月-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4 571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72例和无感染组4 499例,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4 571例心脏手术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2例,感染率为1.58%,共分离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比51.04%,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病原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置管时间≥7 d、异体输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4×109/L为心脏手术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12.168+0.548×置管时间≥7 d+0.814×异体输血+0.769×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及控制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23例行肝癌切除术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导致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结果 223例患者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24例,感染率10.76%,其中静脉导管留置13例,占54.17%;导管局部感染10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分别占41.67%、4.16%;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静脉高营养时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患者年龄<60岁、未合并糖尿病、置管次数1~2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无静脉高营养时的感染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穿刺次数≥3次、导管留置时间≥2周是引起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穿刺次数较多、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有关,因而提高穿刺技巧以减少穿刺次数和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是预防及控制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蔡恩旦  牟春雨  方春燕 《健康研究》2023,(5):579-583+588
目的 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皮肤损伤(CASI)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行PICC置管的5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发生CASI情况,以是否发生皮肤损伤分为CASI组和无CASI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39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183例出现CASI,发生率为33.95%,其中机械性损伤98例(53.55%),接触性皮炎51例(26.23%),压力性损伤15例(8.20%),穿刺点渗液12例(6.56%),局部感染10例(5.46%)。CASI组患者年龄61~74岁、使用刺激性药物、在夏冬季置管、PICC置管时间≥5月、导管维护周期≥7 d、存在导管正压接头压迫、使用3M敷贴、皮肤敏感体质者的占比,均高于无CASI组,血清Alb及Hb均低于无CA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8.102)、导管维护周期≥7 d(OR=23.430)、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为临床PICC置管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肺癌化疗并行PICC置管患者124例,其中35例并发置管感染设为感染组,89例未并发置管感染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型号、化疗时间、换药频率、外周血像及置管经验等指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6个月、肘关节下置管、5F导管置管、化疗时间≥8个疗程、换药频率≥1周、外周血像异常和护理人员置管经验不足分别占39.3%、9.0%、4.5%、5.6%、20.2%、24.7%、2.2%;观察组患者分别占65.7%、48.6%、42.9%、60.0%、88.6%、82.9%、68.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相关因素较多;缩短置管时间、选择合适置管位置、提高置管操作熟练度、加强营养支持可降低PICC置管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烧伤创面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创面感染者36例,烧伤创面感染发生率32.43%(36/111);烧伤面积≥40%、合并休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住院治疗时间≥14天、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天、有低蛋白血症为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定植感染发生率较高,烧伤面积大、合并休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长期置管治疗及低蛋白血症是诱发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以期总结防控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2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烧伤患者274例,发生感染46例,分析其感染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烧伤患者中共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血清白蛋白、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导管置管部位和穿刺针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固定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独立高危因素(P<0.05);且糖尿病血糖水平、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置管穿刺针数量、导管置管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相关感染因素,有助于早期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能有效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50例,统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0例,感染率13.33%,共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占50.0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50.0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外周血象<2.0×10~9/L、穿刺次数≥6次、化疗次数≥11次、留置时间≥11个月、伴有糖尿病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白血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化疗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