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金恒 《中国民康医学》2023,(8):135-137+141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ORIF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时足部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与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足部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均大于术前,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ORIF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但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冰 《中国民康医学》2023,(11):142-145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72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微创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足踝功能指标[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水平,以及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49%(32/37),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跗骨窦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大Bohler角和Gissane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外侧L形入路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和传统手术入路对跟骨骨折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34例行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跗骨窦组),26例行传统手术入路(传统组)。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Gissane角、Bohler角,并通过踝-后足评分(AOFAS)对病人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病人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 < 0.01)。术后3个月,2组病人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跗骨窦组病人术后Gissane角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P < 0.01)。跗骨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 < 0.05),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情况优于传统组(P < 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较传统手术好,可有效提高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03-150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38例(43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23足)例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试验组17例(20足)行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得出手术优良率,术后关节功能按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进行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7.4%,试验组组无皮肤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AOF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Ⅲ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切口小,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洋  王斌  张梦芹  洪海南  梁军波 《浙江医学》2018,40(15):1726-1729
目的探讨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3例,分析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d及术后1年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和Bohler角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7.31±8.19)分,疗效优良率达84.62%。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炎等并发症,亦未见局部组织异物反应。术后2d、1年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能够充分暴露术野,提供较为可靠的骨折固定且无需二次手术拆除,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探讨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来经采取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2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同时选取了我科曾经采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的22例(23足,Sanders分型为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病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两者术前跟骨高度、长度、宽度、 Bohler角及Gissane角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术后两者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术前与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跟骨高度、长度、宽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达到了正常范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也短。早期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跗骨窦切口软组织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1年VAS评分两者在0~3分之间,AOFAS踝-后足评分两者在73~100分之间。跗骨窦切口优3例,良8例,优良率92%。L形切口优1例,良10例,优良率85%。结论: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或Ⅲ型跟骨骨折不仅可取得与外侧L形切口相当的临床疗效,还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而且患者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钉板组和空心钉组各25例,比较2组术后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空心钉组术后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AOFAS踝-足评分均优于空心钉组(P<0.05),2组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多枚空心钉内固定相对于传统外侧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足部功能恢复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Maryfand评分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大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Maryfan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不仅减少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而且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中使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两组,即A组和M组,每组30例,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是A组的治疗方式;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是M组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Bohlers角、Gissans角、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Bohlers和Gissans角均得到改善,且A组的Bohlers角(30.25±2.31)°和Gissans角(120.31±2.56)°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5.933,P<0.05)。两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跗骨窦入路联合内侧撑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骨折复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各51例。对照组行外侧延长入路术,观察组行跗骨窦入路联合内侧撑开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踝功能与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骼恢复时间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跟骨内翻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跗骨窦入路联合内侧撑开术治疗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处复位及愈合,提高患者足踝功能,减轻其疼痛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良跗骨窦切口和扩大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80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跗骨窦切口组和L形切口组,各40例,分别行改良跗骨窦切口、扩大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足踝关节功能变化。结果:跗骨窦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L形切口组的22.50%(9/40)(P<0.05)。2组术后1年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Mayfand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跗骨窦切口组术后1年Mayfand评分明显高于L形切口组(P<0.01)。跗骨窦切口组术后1年临床优良率为77.50%(31/40),高于L形切口组的60.00%(24/40)(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 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8月至2021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0),观察组采取横切口双窗入路,对照组采用L形入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Bohler角、Gissan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AOFAS、VAS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OFAS、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双窗入路较传统的“L”型切口入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恢复的疼痛感,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微创术式应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跟骨外侧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足部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后侧小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患者手术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可吸收螺钉加注入植骨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6月采用跗骨窦人路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20例(23侧),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手术前后进行跟骨轴位和矢状位CT扫描,拍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角和Bohler角.结果 通过平均约10月的回访观察,本组病例均一期切口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未出现排异反应和针孔感染.术后X片显示跟骨关节面移位<2mm.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明显改善,跟骨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术后6月后复查跟骨复位无明显丢失,植入注射型硫酸钙全部吸收.根据AOFAS后足功能评价标准:优15侧,良5侧,可3侧,差0侧,优良率86.9%.结论 跗骨窦人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可有效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06-109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6例(96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48足)。对照组予传统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予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一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和疗效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Gissane角、跟骨Bohler角、跟骨宽度、跟距骨高度及距骨倾斜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术式疗效相近,同时还具有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都新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跟骨结节关切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疗效、并发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22水平、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吡啶啉(pyridinoline,PYD)水平。 结果研究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IL-1β、IL-6、IL-2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OC、BALP、PI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X、TRAP、PY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P<0.05)。 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对跟骨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改善骨代谢,且炎症应激反应小,并发症少,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