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羟基喜树碱 (HCPT)进行膀胱内灌注 ,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的 89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 ,采用HCPT(10mg 2 0ml)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经平均随访 2 7.9个月 ,89例患者中复发 19例 (2 1.3% ) ,且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具有较好的效果 ,毒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2.
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例浅表性膀胱癌长期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随访1~8年,平均42个月,总有效率为72%。表明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无骨髓抑制的全身副作用,持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化疗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噻替哌组(35例),丝裂霉素C组(32例),分别用化疗药物行膀胱内灌注,观察1 ̄3年复发率,并与对照组(未灌药22例)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卡介苗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3):250-250
目的 评价小剂量卡介苗(BCG)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永不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小剂量BCG(60mg)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无肿瘤复发33例(82.5%),复发7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10例膀胱灌药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BCG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的89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HCPT(10mg/20ml)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经平均随访27.9个月,89例患者中复发19例(21.3%),且并发症和副作用较小。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毒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6.
膀胱内不同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和THP与MMC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2例浅表膀胱癌患者在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4例,A、B和C组分别为THP、MMC和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手术后第一周开始,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两周1次共8次,再以后每月1次共两年。结果72例患者均随访两年以上A组3例复发(12.5%),B组6例复发(20.6oA),C组1例复发(4.16%)(P〈0.05)。结论THP与MMC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手术后复发作用优于单用THP或MMC。 相似文献
7.
8.
蓝志相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5):759-759
1993年 2月至 1999年 3月 ,我院应用表阿霉素膀胱内单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2 1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膀胱癌 4 3例 ,均为初诊病例 ,男 37例 ,女 6例。年龄 4 1~ 76岁 ,平均 5 1岁。膀胱部分切除 18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 RBt) 14例 ,单纯肿瘤切除或电灼术 11例。术后病理均提示膀胱移动细胞癌 ,临床分期 Ta2 1例 ,T1 2 2例。病理分级 G1 19例 ,G2 2 5例。随机分组 :表阿霉素组2 1例 ,丝裂霉素 C组 2 3例。1.2 灌注方法 :术后 1~ 7d开始灌注。表阿霉素组 :表阿霉素 80 mg和生… 相似文献
9.
迂超英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3):204-205
目的探讨膀胱内药物灌注在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或免疫增强制剂定期膀胱灌注,定期膀胱镜复查总疗程为2年。结果随访22~26个月,BCG IL-2和TPH组手术后1、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6%、15.1%和4.3%、8.9%。结论膀胱癌术后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是膀胱癌治疗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对 43例浅表性膀胱癌长期用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随访 1~ 8年 ,平均 42个月 ,总有效率为 72 %。表明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无骨髓抑制的全身副作用 ,持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该院1998年10月~2005年10月3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后随访9个月~7年,其中有9例膀胱肿瘤复发,2例死于术后肿瘤进展。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亦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及创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Bulbul MA Hijaz A Beaini M Araj GF Tawil A 《Le Journal médical libanais. The Lebanese medical journal》2002,50(1-2):67-69
A seventy-two-year-old man with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received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following which he developed left testicular pain and swelling that partially resolv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ix months later a second course of BCG was given for recurrent disease. Ten months later, he developed left testicular swelling and severe induration along with a draining scrotal sinus. Tuberculous orchitis was suspected and a left orchiectomy was performed. Pathology showed caseating granulomatous orchitis and epididymitis with numerous acid fast bacilli on Ziehl-Neelson stain. The patient received a six-month course of antituberculous therapy. This case highlights a rare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intravesical BCG.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 120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 60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 40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vs1=0.02,P>0.05;χ23vs1=0.13, 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χ2=4.07,P<0.05)。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电切术以及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方案,观察组接受吡柔比星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接受吡柔比星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化疗后,采集血清并检测肿瘤标志分子、凋亡和侵袭相关分子、恶性生物学信号分子的含量.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KK-1、DKK-2、DKK-3、DKK-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凋亡和侵袭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EZH2、Cyclin D1、exosom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恶性生物学信号通路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AKT、mTOR、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STAT5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早期膀胱灌注有助于降低肿瘤细胞活力、抑制凋亡和侵袭分子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羟基喜树碱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联合四氢吡喃基阿霉素(pirarubici,THP)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用HCPT和THP联合膀胱内灌注,至术后2年,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3个月行1次膀胱镜复查。结果: 32例随访9~50个月,复发2例,复发率6.3%。所有患者均能耐受上述治疗。结论: HCPT联合THP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毒副作用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使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随访2年,4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无再次复发,7例分别于1年内再次复发,2例2年内再次复发。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简单,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6(18~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 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Jiang Shaojun Xie Keji Cai Yuebin Deng Xiangrong Wang Bin Wei Xinghua Zhong Weide Hu Jianbo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
目的 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戒断氯胺酮、抗生素、M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无效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25( 18 ~36)岁.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尿痛或血尿症状.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200 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均匀分布共注射30针.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排尿日记、OAB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6例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排尿日记显示治疗后4周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由(24.2±5.9)次减至(12.8±2.5)次(P<0.01),夜间排尿次数由(16.8±5.3)次减至(6.7±3.0)次(P<0.01),尿量由(31.3±10.8) ml/次增加至(67.8±23.7)ml/次(P<0.01).OABSS评分由(9.7±1.5)分减至治疗后4周的(7.0±1.7)分(P<0.01).尿痛、膀胱区疼痛、血尿症状也有明显好转.6例患者未出现急性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