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锁骨骨折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将30例锁骨骨折手术分成2组,实验组(无针缝合器组)及对照组(传统丝线组)各15例。两组手术均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两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术后住院天数、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4.80±0.77)s、(9.00±2.88)d、(0.86±0.56)cm,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6.07±6.12)s、(12.87±3.16)d、(1.56±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均一期愈合。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13±2.17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5.33±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不满意人数5(33.3%)高于对照组2(13.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无针缝合器闭合锁骨骨折手术切口能缩短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明显减少皮肤伤口瘢痕宽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锁骨骨折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将30例锁骨骨折手术分成2组,实验组(无针缝合器组)及对照组(传统丝线组)各15例。两组手术均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两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术后住院天数、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皮肤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4.80±0.77)s、(9.00±2.88)d、(0.86±0.56)cm,传统针线缝合切口皮肤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6.07±6.12)s、(12.87±3.16)d、(1.56±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伤口均一期愈合。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13±2.17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5.33± 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不满意人数5(33.3%)高于对照组2(13.3%),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使用无针缝合器闭合锁骨骨折手术切口能缩短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明显减少皮肤伤口瘢痕宽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胸外科12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中采用蝶翼形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术后拆线的天数,并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伤口拆线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无明显缝线反应。术后不引起“蜈蚣症”,皮肤平整且无缝线拉痕,患者易接受,优于普通丝线。  相似文献   

4.
涂凡  雷鸿  寇伟  王勋  魏翀 《海南医学》2022,(18):2373-2376
目的 比较不同缝合方法用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商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跟骨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采用Allgrower-Donati缝合者纳入Allgrower-Donati组,42例采用垂直褥式缝合者纳入垂直褥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切口皮肤温差,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足部功能[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价]评分。结果 Allgrower-Donat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2.27±3.03) min、(5.84±0.53) min和(13.29±1.76) d,明显短于垂直褥式组的(65.49±3.10) min、(7.04±0.39) min和(19.72±1.9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grower-Donati组患者术后24 h、48 h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先后对216例(对照组)下腹部手术切口以传统方法缝合和对256例(观察组)手术切口以改良皮内连续缝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明显延长(P<0.001);对照组切口满意度为44.44%,观察组达98.44%(P<0.001).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法腹壁不留针眼,缝线在皮内、切口愈合好,保留皮肤完美性,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109例患者,其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与普通缝线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传统缝线68例,单向倒刺缝线41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普通缝线组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倒刺线组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603)、术中出血量(P=0.069),术后住院时间(P=0.0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口缝合时间(P=0.015);手术时间(P=0.023),倒刺线组均低于传统缝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可行的,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及手术时间,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无针缝合器闭合再次剖宫产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107例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应用立辰无针缝合器闭合切口.另105例疤痕子宫患者采用腹部切口皮内缝合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切口的缝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49例(45.79%),>2~6分58例(54.21%);对照组术后48小时疼痛评分≤2分22例(20.95%),>2~6分83例(7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5.31±0.64)s,住院天数(4.33±0.81)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2.82±0.63)cm,对照组缝合切口皮肤时间(8.95±1.48)s,住院天数(5.72±1.98)d,伤口瘢痕宽度分别为(6.23±2.24)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满意度(62.62%)明显高于对照组(3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针皮肤吻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高,优于皮内缝合法,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层缝合对跟骨骨折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3月~2014年10月临床对26例跟骨骨折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切口缝合均采用全层缝合,对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结果:1例出现拐弯处皮瓣局部坏死,经过延迟拆线,加强伤口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拆线后伤口出现开裂,经过延长换药时间,伤口愈合。结论:全层缝合能减少对伤口血运的破坏,降低皮肤张力,从而减少切口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巩义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率[92.68%(38/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可缩短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足踝功能优良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50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分为缝合器组(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76例和传统手术组(传统包皮环切)74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患者对外观的满意程度.结果 包皮环切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手术更为简单、方便,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商环内环内置法行包皮环切缝合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260例患者分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术组(n=140)、商环术组(n=120)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外观满意率、治疗费用等有无差异。 结果 2组手术病例均顺利完成,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与商环内环内置法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包皮环切术相比,商环内环内置法术后24 h以内疼痛评分高(P=0.002)。与商环内环内置法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术后感染、水肿、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明显比商环内环内置组短(P<0.03)。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的费用相较于商环内环内置法更高(P<0.001)。 结论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而且在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较商环内环内置法及传统法更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对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切口缝合方法应用于腹部肿瘤腹壁切口的效果.方法 新方法组为2012年4至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应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关闭各类腹部肿瘤腹壁切口的52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19例.传统方法组为2011年4至9月同组医生进行的腹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常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并以钉皮器对合皮肤的患者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X2检验比较两组间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方法组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4% (6/52)比5.88% (4/68),P=0.2666].年龄(OR=0.918,95% CI:0.224~ 3.764),性别(OR=1.371,95% CI:0.364~5.163),切口长度(OR=2.567,95%CI:0.520~12.665),术前糖尿病(OR=1.469,95%CI:0.286~7.554),术后血清白蛋白(OR=0.536,95% CI:0.108~2.655),腹腔镜手术(OR=0.390,95%CI:0.079~1.922),缝合方法(OR=0.479,95%CI:0.128~1.795)均不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传统方法组皮下组织平均缝合时间15 min,新方法组术后切口两侧无瘢痕.结论 采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联合无针缝合器的新方法关腹不增加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具有潜在的美容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8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18例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A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分别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情况、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进行比较,从而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9~22)个月。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率较B组高,并发症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疗效优良率(88.9%)高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治疗跟骨骨折取得了的复位优良和固定坚强的效果,临床疗效肯定,且在控制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局部皮肤并发症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缝合方法缝合外阴伤口的效果.方法 将428例阴道分娩后出现外阴伤口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4例用可吸收性缝线皮内缝合,对照组214例采用羊肠线缝合阴道粘膜、肌肉、脂肪层,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3~5d拆线,通过在院观察和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形式,比较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心理影响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并且无不良反应,伤口全部为甲级愈合,对照组甲级愈合178例,乙级愈合32例,丙级愈合4例,39例患者出现急躁、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外阴伤口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具有操作简便,不增加患者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成本,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头面部切口进行皮肤连续缝合与间断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皮肤外科接受头面部切口缝合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采用皮肤间断缝合方式,即为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皮肤连续缝合方式,即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皮肤缝合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伤口渗血以及线结等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头面部手术患者而言,皮肤连续缝合方式的运用,患者切口愈合效果较好,且皮肤愈合外形美观,具有临床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160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两组Bohler角、Cissane角度和跟骨宽度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根据Maryfand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组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Cissane角度均较术前升高,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上述骨解剖测量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1年随访期末,总随访率95.63%(153/160),两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和常规"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接近,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并发症,体现出微创、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行会阴直切手术的患者8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再选择医院同期接收采用同种手术的患者80例(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后,可缩短手术缝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倒刺缝线在膝关节置换术缝合中的应用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使用0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关节囊,2号倒刺缝线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照组使用传统1号可吸收薇乔缝线间断缝合关节囊,0号薇乔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层。对比两组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渗漏情况,检测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采用膝关节HSS及AK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缝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出现渗漏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34、0.041)。两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1个月ESR、CRP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和A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对照组为27.18%(P=0.024)。结论 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倒刺缝线连续缝合深部组织,可明显缩短TKA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方法 选取行腹部纵切口的肥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常规方法缝合:1号丝线缝合皮下组织,1号丝线缝合皮肤;B组缝合方法:缝合前对切口适当清创,清除游离的脂肪组织,切口张力大的患者用张力线全层缝合(非褥式);切口张力不大的患者,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褥式缝合.术后常规换药.视切口愈合情况7~10d拆线.对比两组的缝合时间,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情况,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Fishet's精确概率法.结果 B组缝合时间短于A组,脂肪液化、伤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手术切口适当清创、全层缝合,有利于肥胖患者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席时富  吴星宇 《现代医学》2001,29(4):244-245
目的评价可吸收缝线在切口缝合中应用的可靠性与优越性.方法将2000年度施行的胆囊切除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可吸收缝线组和普通缝线组.针对切口缝合时间、切口缝合费用、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裂开、术后切口疝、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吸收缝线组切口缝合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缝线组,可吸收缝线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而普通缝线组发生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裂开、切口疝.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可吸收缝线组均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在处理切口脂肪液化、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