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EphA2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及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接受肝细胞癌切除术的石蜡标本207例,应用免疫组化和CD31、PSA双重染色技术检测EphA2蛋白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76.81%,其表达与肝硬化、Edmondson分级、肿瘤分期有关(P〈0.05);且VM与EphA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呈正相关联系(γ=0.1432,P=0.0396)。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促进VM形成,同时VM与EphA2联合检测对肝细胞肝癌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4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VEGF与胆囊癌VM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高于VM(+)胆囊癌(P=0.018 2);VM(+)胆囊癌肝转移组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32 3);Nevin S3-S5期,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VM(-)胆囊癌组(P=0.049 0);VEGF阳性表达组,VM(-)胆囊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VM(+)组(P=0.007 2),VM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VEGF表达差异与胆囊癌VM相关,VEGF是判断VM阳性胆囊癌肝脏转移的指标,与VM同作为预判胆囊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胆囊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74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VEGF与胆囊癌VM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VM(-)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高于VM( )胆囊癌(P=0.018 2); VM( )胆囊癌肝转移组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32 3);Nevin S3~S5期,VM( )胆囊癌VEGF表达明显低于VM(-)胆囊癌组 (P=0.049 0); VEGF阳性表达组,VM(-)胆囊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VM( )组(P=0.007 2), VM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VEGF表达差异与胆囊癌VM相关, VEGF是判断VM阳性胆囊癌肝脏转移的指标,与VM同作为预判胆囊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乳腺癌标本的VM表达情况,结合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VM在8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20例,阳性率为25.0%;阴性表达60例,VM的表达与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VM的表达,且与乳腺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超  许民辉  蔡明  田刚  陈龙钦 《重庆医学》2003,32(3):271-273
目的:研究酷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以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血管生成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收集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14例正常脑膜标本,经4%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同类型的脑膜瘤中表达情况及血管生成情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EphB2在44例脑膜瘤标本中的表达情况;“4”级7例,“3.5”级5例,“3”级6例,“2.5”级2例,“2”级8例,“1”级13例,“0”级3例,平均“2.19”级;(2)EphB2在14例正常脑膜中表达情况;“1”级4例,“0”级10例;(3)44例脑膜瘤标本中血管生成情况:“4”级2例,“3.5”级3例,“3”级10例,“2.5”级4例,“2”8例,“1”级10例,“0”级7例,平均“1.88”级。结论:(1)EphB2在多数脑膜瘤细胞质中表达;(2)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血管生成呈正相关,提示EphB2参与脑膜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张元松  赵晖 《中外医疗》2010,29(30):90-90
目的观察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AS染色技术,对27例胃癌肉瘤分别进行VEGF与PAS、CD31与PAS的双重染色,计算MVD、VMD及GF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5例胃癌肉瘤组织中存在VM,含有VM者5年生存率为0,无VW者5年生存率为41.7%(5/12),两者相比P〈0.05。含VM者VEGF表达量为(101.09±18.79)个/HP,无VM者为(134.50±23.48)个/HP,两者相比P〈0.05。含VM者MVD为(57.55±10.39)条/HP,无VM者为(70.84±13.80)条/HP,两者相比P〈0.05。结论部分胃癌组织中存在VM,含VM者胃肿瘤组织VEGF、MVD水平较低,但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鲁楠  黎乐群  彭涛 《广西医学》2009,31(5):731-734
血管生成理论认为,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需要诱导生成新的血管来获取血供,否则肿瘤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主要步骤包括:肿瘤经过无血管的缓慢生长期后(指体积小于2mm的时期),便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基底膜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血管形成、改建。目前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12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CD34-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结果  9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观察到存在典型PAS染色阳性、CD34染色阴性的管道,在这些管道中均可以找到红细胞。结论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中存在VM。  相似文献   

9.
张志会  王雪雯 《农垦医学》2010,32(2):166-168
血管生成拟态是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不依赖机体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肿瘤血管模式,它描述了高度侵袭性肿瘤细胞可以发生基因逆转,表达内皮细胞相关基因在三维基质中培养时形成管状结构或网络样管道的特有能力。研究证实其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生成拟态的特点、发生机制、对肿瘤治疗的意义以及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丹 《医学综述》2010,16(14):2143-2145
近几年,人们先后在黑素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中发现了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自身形成的,参与肿瘤的微循环。血管生成拟态的调节与基因、血管上皮钙黏素、Twist1细胞核的表达等相关。血管生成拟态是预后不良的标志,预测低分化、高浸润、高转移和低生存率。因而抗肿瘤治疗时,经典抗血管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郭敬强  林胜璋 《浙江医学》2016,38(16):1322-1325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3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用胰腺癌SW-1900细胞株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成4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5mg/kg人参皂甙Rg3组、10mg/kg人参皂甙Rg3组、20mg/kg人参皂甙Rg3组,每组7只。各组裸鼠予腹腔注射给药,隔天1次,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3d处死裸鼠,检测各组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CD31/PAS染色观察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钙粘蛋白(VE-Cadherin)、络氨酸激酶受体2(EphA2)、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9(MM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mg/kg人参皂甙Rg3组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5mg/kg人参皂甙Rg3组、10mg/kg人参皂甙Rg3组、20mg/kg人参皂甙Rg3组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拟态、正常血管生成均减少(均P<0.05),VE-Cadherin、EphA2、MMP-2、MMP-9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可抑制胰腺癌SW-1900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可能是通过调控VE-Cadherin、EphA2、MMP-2、MMP-9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 PCNA LI)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 MV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间变型脑膜瘤 MVD显著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脑膜瘤的 MVD值 ( P<0 .0 1) ,间变型脑膜瘤 PCNA LI明显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者。良性脑膜瘤 MVD和 PCNA LI不相关 ,而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与 PCNA L 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并探讨瘤周水肿(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14例正常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同类型的脑膜瘤中表达情况,根据病人术前的MRI资料、按照0~4级5点法评估瘤周水肿等级,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EphB2在44例脑膜瘤标本表达情况:“4”级7例,“3.5”级5例,“3”级6例,“2.5”级2例,“2”级8例,“1”级13例,“0”级3例,平均“2.19”级;②EphB2在14例正常脑膜中表达情况:“1”级4例,“0”级10例;③44例病人术前MRI显示33例有不同程度的PrBE,占75%。PTBE指数分别为:“4”级4例,“3”级11例,“2.5”级4例,“2”级3例,“1.5”2例,“1”级8例,“0”11例,平均“1.82”级。结论 ①EphB2在多数脑膜瘤细胞质中表达;②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瘤周水肿呈正相关,提示EphB2参与脑膜瘤PTBE。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细胞中EphA7蛋白高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EphA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胃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对52例胃癌标本检测发现,EphA7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细胞中呈不同形式的分布。比较EphA7蛋白在胃癌细胞和正常黏膜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和强度,可将胃癌分为高表达和非高表达两组。统计学分析发现,EphA7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16)以及与肿瘤分期有关(P=0.033)。结论:EphA7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中分布不同。EphA7蛋白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病和疾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TCCB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率为67.19%,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增加,EphA2的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浸润性TCCB组织的EphA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TCCB,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EphA2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TCCB的发生、发展与浸润,可能会成为膀胱肿瘤患者恶性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并有可能成为治疗人类TCCB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EphA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通过检测EphA1基因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phA1基因对胃癌发病、进展及预后的作用. 方法:用荧光标记实时定量RT-PCR检测56例胃癌患者肿瘤和正常黏膜组织中EphA1 mRNA的表达,分析其差异与临床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EphA1表达下调在直径小于5cm的肿瘤中多见(P=0.017).EphA1表达上调多发生于胃癌晚期(P=0.002)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20).EphA1表达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 结论:EphA1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胃癌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