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子耳蜗是一种电刺激系统,主要由电极、刺激器等元件构成。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将其活性电极放置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通过刺激器给予电刺激信号经导线传输到活性电级,作用于患者耳蜗的残存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而产生人工听觉,因此,电子耳蜗又称人工耳蜗,用人工耳蜗来“替代”患者已损坏的耳蜗,使患者能感知环境的声音。通过对2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听阈听力级≥90dB)行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识别率的分析,作者发现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病人仅能领悟少数单音节字符,开放式…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系统回顾了电子耳蜗植入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展过程;从电子耳蜗植入系统、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辅助诊断内耳畸形的临床价值及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指导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112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收集并分析MRI水成像图像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判使用MRI内耳水成像技术诊断内耳畸形是否具有准确性,采用Sennaroglu分类方法对内耳畸形进行诊断和分类。结果 MRI水成像诊断内耳畸形的灵敏度为91.55%,特异度为95.12%,准确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97.01%,阴性预测值86.67%;112例患者行双耳检测共224耳,MRI水成像检出内耳畸形67例92耳,其中前庭导水管畸形22耳(23.91%),前庭畸形20耳(21.74%),耳蜗畸形19耳(20.65%),内耳道畸形16耳(17.39%),半规管畸形15耳(16.30%)。结论 MRI内耳水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技术对内耳畸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人员判断患者畸形类型判断并指导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人工耳蜗术前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80例SNHL患儿均需要人工耳蜗,用signa HDe 1.5 T超导磁共振仪,先进行脑MRI平扫,排除颅内有无其他异常,再进行3D/FLESTA轴位扫描及MYTOOLS、Batch.oblique的超薄斜矢壮处理,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80例75耳可显示听神经及迷路正常,5例10耳Mondini畸型;4例4耳Michel畸型;16例28耳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6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31例畸形中有12例20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变细。结论 MRI内耳成像技术对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有很高的价值,能显示患儿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面神经及内耳迷路的发育,人工耳蜗置换术前MRI检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检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为感音性耳聋病人75例。同时采用CT及MRI检查,在相应的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及VR重建处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Kappa一致性。并在MRI上对其中正常内耳的主要结构进行数据测量,对不同侧别、不同性别的内耳进行分析。结果75例中,30例未见异常,其不同侧别、不同性别内耳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耳结构异常,包括半规管畸形3例,耳蜗畸形4例,前庭导水管扩大9例,内听道畸形4例,外耳道异常2例,蜗神经发育不良18例,内听道血管发育异常5例。两种检查方法对检出半规管畸形、耳蜗畸形、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一致性较好,内听道畸形的一致性较差。结论CT、MRI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各有优势,相辅相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王星  吴文丽 《黑龙江医学》2019,43(2):149-151
目的研究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内耳畸形的高分辨CT(HRCT)表现。方法临床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颞骨CT进行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内耳结构情况。结果所有研究组中发生内耳畸形的患者37例(32.46%),其中耳蜗畸形患者21例(56.76%),单纯前庭导水管畸形患者10例(27.03%),单纯前庭、半规管及内耳道畸形患者6例(16.22%)。耳蜗畸形患者中Mondini畸形患者10例(47.62%),耳蜗发育不全患者3例(14.29%),IP-I型畸形患者3例(14.29%),共同腔畸形患者2例(9.52%),Michel畸形患者2例(9.52%),耳蜗未发育患者1例(4.76%)。研究组内耳道管径、骨岛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可有效判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是否存在内耳畸形,区分畸形类型,对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骨Cr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进行语训的200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进行颞骨CT薄层扫描,并与其听力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中有89例(44.5%)内耳发育畸形,听力测试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结论 颞骨CT薄层扫描能精确显示中耳、内耳的详细解剖形态、确定病变部位及周围结构,为耳科医生对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处理,如手术、植入人工耳蜗、佩带助听器等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3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并发症预防及术后效果,为此手术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经验.方法:36例极重度耳聋患者接受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常规经乳突面隐窝开放入路方法.分析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特殊病例的处理,随访6个月~4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36例电极均一次植入成功,电极植入深度达到要求标准.术后摄眶前位平片,证实电极均在耳蜗内.并发症较少.随访6个月~4年.听觉语言功能满意率达72.2%(26/36).结论:多道人工耳蜗植入能使极重度耳聋患者恢复听觉功能.较少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的言语康复使这个装置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耳蜗与蜗神经形态学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01例听觉障碍患者,在行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内耳与内耳道的MIU水成像检查。结果 101例中耳蜗与蜗神经显示正常89例;耳蜗异常12例,其中伴有蜗神经变细或不显示4例(耳)。结论 行人工耳蜗植入前应常规进行MIU检查,以了解耳蜗与蜗神经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l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1例ALHL患者进行耳蜗电图检测,并测量-sP、AP的幅值,AP潜伏期及-SWAP比值。结果:41例ALHL患者-sP幅值分别为:患耳(0.55_±0.46)μv,健耳(0.29±0.2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幅值分别为:患耳(1.31±0.84)μV,健耳(1.29±0.7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潜伏期分别为:患耳(1.73±0.20)ms,健耳(1.71±0.2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0.05)。-SP/AP比值分别为:患耳0.42±0.18。健耳0.24±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患耳(41耳)中有24耳(58.54%)-SP幅值异常增高,27耳(65.85%)-SP/AP比值异常增高。健耳(41耳)中有9耳(21.95%)-SP幅值异常增高,3耳(7.32%)-SP/AP比值异常增高。结论:急性低频听力损失患者患耳较多出现-sP幅值和-SWAP比值异常增高,提示急性低频听力损失可能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甾体类抗炎物质,以其显著的抗炎效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用部位涉及机体多种组织器官,内耳也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研究均提示,GC对内耳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除了较强的抗炎效应外,还涉及其他多个方面。本文就GC在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与内耳免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占先天性聋的很大比例,对其探索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主要就母体自身免疫对子代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及内耳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对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婴幼儿SNHL患者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MS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感兴趣内耳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重建。结果63例语前聋组患者中42例(84耳)双侧内耳MSCT表现无明显异常;21例(42耳)显示内耳骨迷路畸形(其中29耳多种畸形共存):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型1例(2耳),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I型(Mondini畸形)4例(8耳),前庭-外半规管畸形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3例(26耳);内耳道畸形3例(3耳);外耳道未发育1例(1耳);其中37耳MSCT横断面图像和MPR, VRT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畸形的部位和程度,5耳Mondini型畸形患者 VRT图像较MSCT横断面图像更能清晰的显示畸形部位;7例(12耳)分泌性中耳炎。11例语后聋组中显示8例(16耳)内耳结构基本正常,3例(6耳)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例(6耳)分泌性中耳炎。结论MSCT结合MPR及VRT可更加准确的对内耳骨迷路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做出诊断,是对婴幼儿SNHL病因诊断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CSOM手术治疗64例患者的骨导阈值改变,分析0.5、1.0、2.0、4.0kHz患耳与健耳骨导阈值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听骨链破坏对语频骨导阈值的影响。结果患耳与健耳各频率骨导闽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受损组平均骨导阈值在2kHz与4kHz处〉听骨链正常组(P〈0.05)。结论CSOM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骨导听阈较低频更易受到影响。听骨链损害与骨导听力下降有关,其共振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即可影响骨导听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ASHL)母豚鼠所产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变化 ,探讨针对内耳的自身免疫因素对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特点。方法 :同种内耳抗原 (CIEAg)持续免疫孕豚鼠 ,采用耳蜗电图 (记录cAP、CM )和眼震电图仪 (记录自发性眼震和冷热空气试验 )测试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和前庭功能 ,并检测血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ASHL模型母豚鼠所产子鼠血清中发现有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 ,部分 (3 /9)出现听觉损伤。非ASHL母鼠和对照组母鼠所产子代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ASHL雌鼠所产子代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其内耳损伤和功能障碍极可能与针对内耳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 (尤其是体液免疫 )有关 ,从而提示内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为部分先天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雌性豚鼠子代内耳听觉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探讨内耳自身免疫因素与子代内耳听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s)免疫,造成雌性豚鼠ASNHL,妊娠后持续抗原强化免疫,对其所产子鼠进行相关指标测试和观察,包括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幅值和耳蜗微音器电位伪阈,血清抗CIEAgs抗体水平以及内耳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ASNHL雌鼠的子代36只中有18只(22耳)出现听力损伤,血清抗CIEAgs抗体增高,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目减少,蜗螺旋管内炎性细胞浸润。结论:ASNHL所产子鼠可出现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和内耳病理损伤,其发生可能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