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双腔气管导管(DLT)可隔离两肺通气,使手术侧肺萎陷,非手术侧单肺通气,防止单侧肺部病变由于手术操作、机械通气等因素向对侧肺扩散,手术侧肺塌陷有利于手术野暴露,减轻胸腔内操作对肺实质的损伤。据报道,在单肺通气中,有9%~27%的患者可发生显著的低氧血症[1]。因此,低氧血症仍然是单肺通气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胸科手术实施单肺通气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及麻醉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今胸科手术操作方法日新月异,经常需要应用单肺通气(OLV)即肺隔离的方法以方便手术操作。胸科麻醉方法的不断改进为接受胸科手术的患者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度。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开胸手术单肺通气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9例开胸手术病人在快速麻醉诱导下,行Robertshow双腔气管插和控制呼吸,在不同时期施行音蜮双肺通气并调整呼吸参数: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比、吸入氧浓度。在气管插管后,开胸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恢复双肺通气15min分别抽取动脉血测PaCO2,PaO2,pH值等。 相似文献
4.
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持续气道正压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期闻非通气侧肺实施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方法 40例择期开胸单肺通气行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时A组病人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B组病人非通气侧肺给予5cmH2O的CPAP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结束,恢复双肺通气30min抽动脉血测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 结果 A组病人在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PaO2明显降低,而与单肺通气前比较Qs/Qt则明显增高(P〈0.05)。B组病人PaO2及Qs/Qt虽有改变但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PaO2B组较A组高,而Qs/Qt低于A组(P〈0.05)。 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5cmH2O CPAP可明显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5.
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6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9-02~2001-10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6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8例,女21例,年龄18~78岁,平均49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麻醉护理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性肺癌患者,分对照组和试验组组,每组60例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对照组60例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接受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式;试验组60例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对症性护理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情况,分析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麻醉护理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试验组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手术情况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两种护理方法均有效,但试验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患者术后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值得在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胸腔镜手术麻醉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进行麻醉的方法,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显效6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3%。对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的方法进行麻醉,是一种效果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74例单肺通气病人麻醉恢复期采用系统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及保暖,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人在麻醉加强监护室监护时间为(3.52±1.23)h。经系统性护理,除4例病人因苏醒延迟及循环系统不稳定送重症监护室(ICU)继续治疗外,其他病人麻醉恢复期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监护平稳,安全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将系统性护理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恢复期中,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在新生儿胸腔手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出生6h~28天,体重2.2~4.3kg的拟行开胸手术的新生儿进行OLV,具体方法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七氟迷吸入诱导,术中用2%~4%七氟迷维持麻醉,开胸后术者通过填塞压迫侧肺使其完全萎陷,造成OLV。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调节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30次/分,I∶E=1∶1.5,OLV后调节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I:E=1∶1,适当调节潮气量,控制SpO2在90%以上。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肛温(T)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18±32min,平均麻醉时间142±28min,其中6例膈疝患儿、2例肺囊肿及8例食管闭锁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中均行OLV,平均时间82±24min,10例食管闭锁患儿和2例膈疝患儿术中因不能维持SpO2在90%以上而间断行双肺通气,平均OLV时间为46±18min,与OLV前相比,OLV后10min、30min的HR、MBP、SpO2、...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6年6月~1998年12月在28例肺癌等胸科手术中,应用Robertshaw双腔导管(RODLT)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72岁。其中肺癌行肺切除26例,支气管胸膜瘘行剖胸探查2例。采用左RODLT11例,右RODLT17例,男性用F37~39号管,女性用F35~37号管,插入深度为29±2cm。12 方法 麻醉诱导:用芬太尼2μg/kg,硫贲妥钠4mg/kg,卡肌宁08mg/kg静脉快速诱导。待肌肉充分松弛后插管。操作方法:先将RODLT的分支管朝上明视下插入声门,如为左型… 相似文献
12.
患儿 ,男 ,1 3岁 ,体重 39公斤 ,因左侧脓胸后肺不张 ,拟行胸腔镜下左侧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全麻诱导后 ,喉镜直视下插入内径为 6mm的Univent管。支气管堵塞导管在纤支镜引导下放入左侧主支气管 ,患儿转为右侧卧位后用纤支镜确认支气管堵塞导管的位置。手术开始后 ,将支气管堵塞导管的气囊充气行单肺通气。停止单肺通气前通过支气管堵塞导管的管腔未吸出分泌物。遂将支气管堵塞导管的气囊放气 ,发现气道压由2 7cmH2 O升至 45cmH2 O ,脉搏氧饱和度(SpO2 )进行性下降至 60 %。将吸痰管放入Univent管吸出大量的脓痰液 ,接着放入纤支镜在直视… 相似文献
13.
食道癌是胸外科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以往的麻醉均使用单腔气管导管,术中术侧肺部不萎陷,使术野不清,术中需暴露视野而使术侧肺被挤压、揉搓,造成术侧肺充血水肿,影响患者术后复苏.单肺通气技术是现代胸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可选择性地进行单肺通气,防止患侧肺的血液、分泌物等进入健侧肺,使术侧肺萎陷,为施术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单肺通气技术用于开胸手术中,不但为手术提供了理想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1],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能有效地分隔双肺通气,减少因外力挤压造成的肺充血水肿.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麻醉的传统方法[2].近年来,各种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3-4].本科自2011年将单肺通气技术应于食道癌根治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6.
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临床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管法单肺通气是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 ,其优点在于将左、右两侧肺通气路径分隔开,可防止病侧肺的痰液、血液流入健侧肺;同时行选择性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缩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暴露。单肺通气(OLV)时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胸外科、骨科手术要求的提高,小儿手术中越来越多应用单侧肺通气技术,如前纵隔肿瘤、先天性肺囊肿、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或胸腔镜辅助手术[1]、前路胸椎病灶清除、融合术等都需要术中应用单肺通气技术。因此小儿胸科麻醉是对麻醉医师的挑战。随着器械的更新和纤维支气管镜的改良,单肺通气的建立有了更多的方法 ,这项技术也进一步被应用于越来越小的儿童,甚至婴幼儿[2]。由于小儿器官结构较小,言语表达不全,所以术前准确评估患儿的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气管导 相似文献
18.
1 患者资料:患者,男,76岁,身高175 cm,体质量89 kg,BMI 29.1 kg/m 2,2011年,外院体检行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结节(体积不详),后每年定期复查,2013年结节体积增长至1.8 cm×1.0 cm,2014年复查胸部CT发现结节体积较前有增大、实变倾向,周围见片状模糊影,边缘见支气管影,内可见空泡影,临近斜裂胸膜局部增厚,考虑早期肺癌可能,于2014年9月28日以“左肺占位”收入南京鼓楼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BP)最高150/100 mmHg,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降压治疗,检测BP波动在140~150/90~95 mmHg;血糖偏高2年,空腹血糖波动在6.0~6.5 mmol/L,未明确诊断糖尿病;房颤病史3年,先后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自行停用,入院时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结合病史、检验检查报告等入院初步诊断为:(1)左肺占位;(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3)持续性房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继续行降压、控制心室率治疗,予依诺肝素钠术前抗凝。1 d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予药物治疗,5 d后好转。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右心房增大,室间隔基底部增厚,三尖瓣中度、二尖瓣轻中度反流,主动脉瓣钙化,轻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SBP)约36 mmHg],EF值61%。肺功能:最大通气量偏低,F-V曲线示小气道气流受限,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JP3]心房颤动,最长R-R间期2.16 s,[JP]共67次室性早搏,间歇性T波低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CPAP装置在西宁地区(2261米)胸外科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CPAP组(10例,给予自制简易CPAP装置)与对照组(10例,未给予任何措施),均由两名固定医生进行麻醉操作和手术,于单肺通气10min、30min后进行指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通气前,两组Hb、PaCO2、PaO2、Qs/Q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气10min、30min后,两组Hb、PaCO2与通气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PaO2、Qs/Qt与通气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通气10min、30min后两组PaO2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Qs/Q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宁地区(2261米)胸外科单肺通气中给予自制简易CPAP装置,可增加动脉血氧分压,此装置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