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蚊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科学防治蚊虫和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对不同生境类型进行蚊密度监测,并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13—2017年成蚊平均密度为2.47只/(灯·夜)。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94.28%。公园的成蚊密度最高,为5.65只/(灯·夜),且蚊种构成丰富。各年度的成蚊密度高峰期不同,2013—2017年的密度高峰期分别为5月、3月、4月、6月、3月。2013—2017年诱蚊诱卵平均指数为6.82,公园的诱蚊诱卵指数最高(8.55),各年诱蚊诱卵指数高峰期分别为5月、5月、8月、9月、8月。结论坚持做好蚊媒监测,加强对公园的治理力度,在蚊密度高峰期间(3—10月)进行全面的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现场观察乳酸对诱蚊灯效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投放乳酸和无乳酸时诱蚊灯的诱蚊效果。结果 无乳酸组和有乳酸组捕获的蚊密度分别为10.25和16.94只/(灯·夜),有统计学差异(t=-2.845,P<0.05)。结论 乳酸能大幅提升诱蚊灯的蚊虫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平度市蚊虫种类、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特征,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1年每年1-12月,随机选取山东省平度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每年5-10月份,随机选取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通过双层叠帐法监测蚊密度。结果 诱蚊灯法监测显示,2018-2021年共捕获雌蚊6 549只,平均蚊密度为1.32只/(台·夜),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92.44%),其他依次为中华按蚊(占2.26%)、白纹伊蚊(占0.83%)和三带喙库蚊(占0.29%);居民区、公园、医院、民房和牲畜棚成蚊密度依次为1.50、1.00、1.44、0.50、2.63只/(台·夜),不同生境蚊密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498,P=0.974),不同生境蚊种构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92,P=0.000)。双层叠帐法监测显示,2018-2021年共捕获雌蚊319只,均为白纹伊蚊,平均蚊密度为1.33[只/(顶·h)];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光诱诱蚊灯法和CO2诱蚊灯法实验室及现场诱蚊效果,为蚊虫的合理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结果 2种监测方法均有一定的诱蚊效果,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在实验室的捕虫率分别为45.33%和71.67%,现场监测捕获蚊虫密度为10.56和20.43只/(台,h),捕获蚊种均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雌雄性比分别是0.88∶1和4.57∶1.结论 2种监测方法均可用于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目的及生境的不同,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从而获得全面真实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浙江口岸蚊类的种群结构、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以及主要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和控制口岸蚊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器收集法捕捉浙江口岸的蚊虫,对其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蚊类样品进行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浙江口岸蚊类隶属5属12种,其中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7.87%,其次是中华按蚊,占23.75%;平均密度0.38只/(台·h),活动高峰期为6-8月;蚊类可能携带的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及疟原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浙江口岸主要优势种与地方数据基本一致,但各口岸又有不同特点;输入性疟疾在浙江口岸地区有暴发流行的可能;浙江口岸蚊类受登革热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台州、嵊泗口岸蚊密度偏低,可能与台州口岸特殊的港区环境、嵊泗口岸当地特有的海岛型气候相关;空港蚊密度明显高于海港,可能与其特有的蚊类生活环境和人员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田波  张松建  马铁铮  全菲  唐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295-1297
目的对北京市机场口岸蚊媒本底情况以及蚊媒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北京市是否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为机场口岸蚊媒传播疾病预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灯诱法,对捕获的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对中华按蚊进行4种疟原虫核酸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指数为44.54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87.95%;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占10.64%;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11%、0.30%。成蚊密度高峰期为8、9月。蚊媒疟原虫、登革热病原携带状况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机场口岸存在登革热和疟疾传播的蚊媒,北京市存在由输入性病例(境外感染病例及外省感染病例)引起登革热、疟疾本地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对机场口岸蚊媒密度监测以及蚊媒病原携带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的密度变化情况,为科学灭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0年对闵行区13家社区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在居民区、学校、公园、企业单位和医院等不同场所进行密度监测并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I),分析各街镇白纹伊蚊消长趋势。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7—2020年闵行区共布放诱蚊诱卵器41 891只,回收40 411只。各年度MOI总体呈现单峰趋势,2017年6月(11.17),2018年8月(13.39),2019年6月(8.86),2020年7月(8.22)。2017年企业和公园指数较高,2018年学校和医院指数较高,2019年和2020年均以居民区最高。闵行区2019年、2020年MOI值低于2017年、2018年同期水平,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9.349,P<0.01)。结论 7—9月闵行区是登革热、寨卡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北省蚊虫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发病资料和蚊虫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资料,利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北省2013-2015年共报告蚊媒传染病发病数467例,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分别为264、178和25例;诱蚊灯共捕获成蚊71 916只,月平均蚊密度为1.368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97.38%;常见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 515只)、白纹伊蚊(208只)和中华按蚊(150只);2013-2015年河北省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呈相关性(r=0.145,P=0.041)。结论河北省具有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的媒介蚊种,蚊虫密度季节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发病率低度相关,反映出蚊虫密度与蚊媒传染病间存在复杂联系,条件适宜时可能暴发蚊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西尼罗病毒病潜在蚊媒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西尼罗病毒病潜在蚊媒群落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切断西尼罗病毒病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4~11月在江苏省苏州、镇江和连云港3市的城区和郊区设点调查成蚊和幼蚊;成蚊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和帐诱法,幼蚊调查采用勺捞法。结果初步调查全省西尼罗病毒病潜在蚊媒有5属8种,郊区优势种群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城区优势种为淡色库蚊;成蚊6~10月高发,9月份盛发;4~11月全省幼蚊平均密度为4.906只/勺,成蚊平均密度为22.399只/人工小时;苏州、镇江、连云港3市分别为8.013、26.182和34944只/人工小时;城区和郊区分别为12.632、25.757只/人工小时;郊区室内和野外分别为20.617、28.057只/人工小时。结论基本了解了江苏省西尼罗病毒病潜在蚊媒的群落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地震灾区特殊环境下的蚊媒分布和密度,为制定灾后蚊媒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安县驻扎的卫生防疫救援队的10顶救灾帐篷内,用全捕法监测帐篷内蚊虫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连续17d在10顶帐篷内捕获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共975只,日平均密度5.74只/顶。结论地震灾区安县蚊虫种类较多,按蚊密度较高,且有嗜人按蚊存在,应开展灾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简介及在研究蚊及蚊媒传染病分布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蚊媒病在整个预防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许多是流行面广、传播力强、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据估计在全球仅疟疾每年就有3亿~5亿人受感染,因其死亡的超过10 0万人,在我国疟疾的发病人数每年也数以万计。再如登革热病,估计每年的感染人数多达80 0 0万,而且近年情况更为严重。海南岛1980和1986年发生两次大暴发,发病分别达到43 7469例和113 5 89例。该病迄今在广东省不断发生流行〔1〕。传统的蚊媒监测方法通常是靠野外人工采样进行调查,但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调查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费时长,准确性较差,常…  相似文献   

14.
义乌地区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分布区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义乌地区在登革热暴发流行后存在哪些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及其地理分布,为科学防控蚊媒传染病主要病媒生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蚊幼主要采用勺捕法( Dipper),成蚊使用诱蚊灯法.结果 本次蚊虫孳生地调查与成蚊监测,共发现2亚科4属8种.根据光诱捕器监测结果,淡色库蚊是该地区主要优势种,覆盖13个镇(街)234个村.而蚊幼孳生地调查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是该地区唯一的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分布于10个镇(街)18个村,是本次义乌地区登革热大面积暴发流行的助燃剂,占蚊幼采集量的51.7%;其次是三带喙库蚊,而新发现的小拟态库蚊等捕获量有限.结论 一些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在义乌地区广为分布,部分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从源头上有效切断蚊媒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从而为当地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预防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防城港口岸有蚊类5属10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不同蚊种存在着一定的季节选择性,其密度随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的变化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南昌市蚊虫种群分布、密度消长以及蚊媒疾病发生情况,并对蚊媒疾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蚊种调查采用灯诱法,蚊媒疾病监测采用专项疾病监测方案;风险评估参照曾晓芃的病媒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结果城镇是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农村是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群;3年蚊密度为5.73只/(灯.h),6-9月出现高峰值;3年疟疾发病逐年升高,2007-2010年乙脑均无发病,登革热无发病也无输入性病例。结论南昌市主要蚊媒疾病疟疾、乙脑、登革热2011年发生危害风险水平均为1级,可忽略水平,但仍要加强和完善蚊媒疾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诱蚊灯法对温州市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诱蚊灯法监测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的变化规律,为防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和2008年每年4-11月在监测点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分类鉴定.结果 两年内诱蚊灯法监测共诱捕成蚊7685只,主要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2007和2008年的平均密度分别为4.06和3.46只/(灯·h),密度季节高峰期在5-7月,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密度季节高峰与人工小时法相近.结论 诱蚊灯法适用于家栖和半家柄蚊虫季节消长监测,对白纹伊蚊监测效果有限,诱捕持续时间可采用3 h或15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概述上海市蚊种构成、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为当地制定蚊虫及蚊媒病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20年(1993-2013年)来上海市的蚊媒相关文献资料,提取文献信息,概述上海市不同调查点的蚊种构成、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结果中华按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是上海市最常见蚊种。发现机场、口岸的蚊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非口岸地区。上海市蚊虫中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Ⅰ型和Ⅲ型共同流行。结论机场、口岸是蚊虫入侵的主要窗口。上海本地存在大量适宜媒介,存在潜在的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热病毒传播风险,应加强蚊虫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三峡库区重庆段蚊种构成、季节消长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1998年在重庆市7个库区疾病监测点对蚊虫进行了监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气象、疾病资料分别由重庆气象局、市防洪指挥部和市卫生防疫站提供。捕蚊工具为电动吸蚊器(广州智灵公共卫生研究所生产)。1.2 方法 在监测点距长江边直线3km内,固定调查32户,每户选人房和畜圈各1间,各点固定调查人员,经培训上岗。监测时间为5~9月间的每月上、下旬各1次,于黄昏后1~1.5h进行,每次捕捉15min,相邻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13d;将捕获蚊分人房和畜圈编号,装入玻璃瓶或蚊袋,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西走廊地区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分布情况,进一步确认河西走廊地区为无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及其他蚊媒传染病地区.方法 采用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灯诱法:用功夫小帅牌吸入式诱蚊灯悬挂于每个调查点离地面0.8~1.5 m处,每次开灯诱捕12h;人工小时法:采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或口吸吸蚊管在人房、居民区楼道、猪圈、牛棚捕获蚊虫,捕蚊时间一般为30~40 min.结果 共采集蚊虫23 584只,通过初步鉴定,发现该地区蚊虫4属18种.在所捕获蚊虫中,数量最多的生境为畜舍,占捕获总数的76.39%,农户次之,占14.23%,居民区最少,占4.49%.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5.87%和23.04%,几乎分布整个河西5市.未捕获到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病毒检测未检出乙脑病毒,但在该地区首次发现蚊传黄病毒和辽宁病毒,且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河西走廊地区蚊虫种群分布较为广泛,部分水系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种群密度较高;今后应加强该地区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河西地区蚊虫携带病毒的研究不可懈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