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40例,均留置有导管,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施行FMEA,涵盖了建立相应的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原因进行剖析,对优先风险指数(RPN)加以运算,设立优化策略并且将其落实到位。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意外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而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FMEA展开质量优化,能够使上述患者的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运用FMEA找到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潜在失效模式,选取优先风险系数(RPN) 125分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实施FMEA前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实施FMEA后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失效模式RPN值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FMEA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可减少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苏丹  谢雯  宋宏 《齐鲁护理杂志》2022,(21):107-109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结合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45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人工气道风险管理模式;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55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组,实施追踪方法学结合FMEA模式。比较两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风险优先指数(RPN)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意外拔管事件发生率、RPN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风险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结合FMEA模式效果理想,可减少意外拔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从而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NICU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NICU留置各种导管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留置各种导管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NICU患者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针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结果:观察组NICU患者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降低NICU患者意外拔管率,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FMEA模式)在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ICU采用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162例患者实施FMEA模式,将其作为FMEA组;同时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使用气管插管人工气道的1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RPN值变化及患者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一系列相应的防范措施,FMEA组RPN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对照组162例患者发生意外拔管15例,发生率为9.26%,FMEA组发生意外拔管3例,发生率为1.86%,2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MEA模式应用于人工气道风险防范管理中可有效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了人工气道使用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证临床输血护理流程每个环节的安全实施,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临床输血护理流程优化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1日~3月1日之间临床2250例输血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6月1日~8月1日之间临床2310例输血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以HIS系统为载体的输血护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分析当前信息化输血流程中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对其进行了流程优化再造和应用,并完善输血护理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比两组临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及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风险系数(RPN)。结果应用FMEA分析优化后信息化输血护理流程,临床护理输血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了60.7%;观察组影响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RPN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FMEA分析可有效优化输血护理流程,降低临床输血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输血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汪丽  殷文闻 《当代护士》2018,(8):130-132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方法,改进护理工作制度与流程,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12月气管插管患者229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气管插管患者21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FMEA模式对对照组发生的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4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方案并追踪整改效果,对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发生率及风险优先值(RPN)进行比较。结果实施FMEA后,4项主要潜在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3.93%下降至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气管插管风险管理,前瞻性地查找出气管插管护理流程上的不足,制定并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护理干预对预防高龄食管癌术后肺栓塞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FMEA实施前收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166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FMEA实施后收治的高龄食管癌患者174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情况、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肺栓塞发生情况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疗FMEA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高龄食管癌术后肺栓塞风险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联合效应分析(Fail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1月370例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85例。对照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FMEA模式管理,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失效模式RPN评分、尿路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护士对CAUTI预防依从性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失效模式RP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尿路感染发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滞后(P0.05);观察组护士对CAUTI预防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MEA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留置导管后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水平,降低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儿科门诊急诊输液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观察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各150例,对照组留置针过程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留置针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FMEA模式实施管理,对患儿留置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意外拔针、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药物外渗等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期间患儿意外拔针、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药物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FMEA模式能有效提高患儿留置针使用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在心内科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至6月心内科住院的162名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7年7至9月的176名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FMEA静脉小组,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 RPN)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非计划拔针率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优先失效模式的RPN值降低,非计划拔针率降低,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心内科患者留置针输液中,可有效降低RPN值,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降低留置针的非计划拔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8月我院FMEA理论实施前收治的113例危重症孕产妇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FMEA理论实施后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11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孕产妇事先风险指数(RPN)、抢救成功率、抢救失败原因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总RP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应用FMEA理论可发现潜在风险,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与孕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MEA分析法对胸壁输液港肺癌化疗患者输液风险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6例行胸壁输液港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FMEA分析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意外拔管/脱管、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外渗等RPN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分析方法应用于胸壁输液港肺癌化疗患者,可降低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延长输液港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风险评估对肝胆手术患者导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120例术后留置导管的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导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导管留置护理风险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导管堵塞、打折、滑脱、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留置导管患者建立完善的管道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非计划拔管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可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MEA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我院妇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3例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0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FMEA护理管理模式,成立FMEA团队,进行失效模式分析,绘制流程图,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孕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有利于提升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进行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方法 应用FMEA模式前瞻性分析评估肿瘤患者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因素与危害影响,选择其中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PRN)较高的失效模式,制定系统性改进方案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护士PICC导管相关知识与维护技能、患者导管自护知识与技能的差异.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护士PICC导管相关知识与维护技能优秀率明显提高,病人导管自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对PICC护理流程进行前瞻性系统管理,对于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之前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3~9月32例神经外科住院昏迷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FMEA风险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RPN值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昏迷天数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FMEA模式可降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9.
邓珍良  袁丽娟  刘雪琼 《全科护理》2020,18(26):3527-3529,3562
[目的]评价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预防骨科术后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择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未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骨科手术病人2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应用FMEA理论进行管理的同类病人26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FMEA理论进行失效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分析影响成因,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比较改进流程前后RPN值的变化,观察两组病人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后失效模式RPN值和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FMEA理论进行护理管理,通过量化指标确定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加以防范能有效地降低DVT发生率,保证骨科手术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堵管、血栓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和预防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