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筛检HBsAg的常规方法。尽管ELISA法灵敏度高,但此法操作繁琐,成本较高,检测时间长,不适宜在基层现场应用。我们于1996年应用反向间接血凝一滴血法(简称一滴血法)和ELISA法筛检HB-s...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建立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固相反向间接血凝(SP-RPHA)与固相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SP-RPHI),分别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原和特异抗体。作者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筛选对比,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并用此法检测31份出血热患者血清和17份患者尿液,经与荧光法和反向间接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比较,表明SP-RPHA与SP-RPHI法重复性好,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上述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82-1999年梅州市人群HBsAg感染情况。[方法]1982-1983年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法检测HBsAg,1987-1999年用酶标(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结果]RPHA法检测阳性率14.3%(410/2877);ELISA法检测阳性率12.3%(4230/34326)。HBsAg阳性者中检测HBeAg阳性率40.4%(710/1757)。[结论]梅州市人群HBsAg阳性率仍较高,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与经济欠发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的测定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有琼脂扩散法法、对流电泳法、补体结合法、间接血凝法、放射免疫法等。本文将着重介绍间接血凝法测定乙型肝炎抗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尿液检测甲胎球蛋白的探讨荆成宝,刘玉泉甲胎球蛋白(AFP)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法(RIA)、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试验(ELISA)、固相免疫血凝技术(SPACE)和免疫火箭电泳法等。这些方法所面临的问题是现场采血困难。文献报...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用间接血凝法和小白鼠中和试验法,同时测定342份人血清破伤风抗体效价。发现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p<0.0005)。当人血清中破伤风抗体达到间接血凝效价0.156Hu/ml时,即相当于动物法的0.01Iu/ml。认为,间接血凝法快速、简便、经济,可以代替动物试验测定法。  相似文献   

7.
间接血凝法(Passive Hemaggluti-nation Test 简称 PHA)自 Keogh 等首先报导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近年来 Vyas 等用间接血凝法来测验anti—HBs。anti—HBs 的检测方法较多,如琼脂扩散法、对流电泳法、补体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中蒙边境塔克什肯口岸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防控提供风险预警.方法 2020年4-8月,在塔克什肯口岸地区5个监测点,采用1日弓形夹、夹线法捕鼠,用胶体金免疫层析、上转磷光免疫层析、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鼠疫菌F1抗体和F1抗原.结果 在塔克什肯口岸花海子监测点的鼠洞、旱獭洞中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濮阳市中原油田3900名驾驶员血清标本运用酶标法(ELISA)和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两种方法进行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HBsAg检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引入胶乳凝集试验,用于抗-HBS的检测。用该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PHA)平行检测80份正常人血清,3法的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27.5%,其敏感性介于ELISA和PHA之间;该法敏感、特异、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1.
猪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猪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猪的感染与人群发现的关系,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PCR技术对猪感染EHF病毒(EHF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结果:猪不仅存在自然感染,而对EHFV感染,随血液行播及多种脏器组织,在体内增殖并随排泄物排出感染性病毒。作者认为猪具有具备作为EHF传染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燕  王俊  李芙蓉  刘红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目的 ] 通过病原学研究为出血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 用病原学、血清学、RT -PCR、序列测定技术对我省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地理流行病学、疫区类型及新型新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 ] 我省共分离出血热病毒 3 2株 ,涉及 9种宿主动物 ;气溶胶可传播实验动物型出血热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病毒。  [结论 ] 我省是多宿主多传染源的出血热疫源地 ,以姬鼠型为主 ,流行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呈单峰型 ;山林地区存在新型出血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在驻地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宿主动物间传播方式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宿主间存在水平传播的垂直传播等方式,其中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经破损皮肤感染为主要途径,并且多发生在成年,这对EHF疫源地的扩散和演变起着重要作用。而垂直传播对EHF疫源地保存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初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显微外科实验室发生3例EHF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是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EHF暴发。从病人急性期血清及实验大白鼠肺分离获得两株EHFV,应用北京病毒所EHF病毒MCAb分型试剂检测,证实属家鼠型病毒;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在实验大白鼠也查到EHF抗体。从病人血清及大白鼠肺分离到两株EHFV,在广东省尚属首次,为广州市EHF监测提供佐证,同时也表明EHF病毒McAb试剂对分型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盾纤羔螨自然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eptotrombidium (L.) scutellar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suspected vector of epidemic haemorrhagic fever (EHF).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mite and EHF, from Oct to Nov 1988 and Oct of 1989, the larvae of this mite were collected from rats in areas with constantly high incidence of EHF in Shanxi Province and larvae with only small quantity of meal were selected and for more than 15 days before isolation of EHFV. Six strains of virus were isolated. The viruses isolated were identified to be EHFV by serum test, immunofluorescent blocking test as well as neutralization test. The above results further demonstrate this mite can naturally be infected by EHFV and therefore serve as vector of EHF.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锦州沿海地区的锦西、兴城、葫芦岛三个县(区)首次爆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891例,发病率为11.30/万,病死率1.12%。其特点是集中于沿海地区,一户1例占98.5%,发病男多于女。流行高峰在4~5月。病人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81.51%,疫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2.35%。疫区褐家鼠抗原阳性率27.33%,抗体阳性率35.90%,其它鼠类抗原抗体均阴性。  相似文献   

18.
革螨与流行性出血热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所对革螨与EHF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EHF的主要储存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EHF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V。且与从鼠和螨所分离EHF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四年调查,认为以锦西市为中心的锦州地区EHF疫源地,确已得到有效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指标中,褐家鼠密度和EHF抗原阳性率可代表鼠传播EHF的能力,是主要的监测指标;发病率表示鼠间EHF对人群作用的后果,反应了流行强度,是监测的直接指标;其余两项仅为间接指标。本文对控制家鼠型EHF疫源地五项具体指标提出了建议。全民连续性以药物为主的灭鼠和疫区强制灭鼠,是控制EHF疫源地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福田区1997-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对象来源于疫情报告资料、EHF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结果。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将上述疫情报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福田区的EHF病例在1997~2006年间共发生40例,呈低度活跃,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和青壮年,男性占总数的90%,青壮年则占总数的80%,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和民工多发,占42.5%;EHF在区内呈现明显春夏峰型;鼠媒监测方面褐家鼠占总捕获鼠的94.59%,平均捕获率9.72%,发现鼠EHF感染率高达32.41%。区内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V)。结论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于EHF防治的健康教育、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对EHF的疾病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EHF疫情、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