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与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波 《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39-54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采用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而这些药物治疗存在着许多弊病。近年来,随着益生菌的选择和应用范围逐步拓宽,以及人们对炎症性肠病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的逐步认识,微生态疗法逐渐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将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原理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项时昊  蔡建庭 《浙江医学》2006,28(4):318-320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炎症性肠病可致肠道及肠道外症状,很大程度地损害患者生活质量。IBD患者需联合用药治疗来控制症状,如氨基水杨酸盐、皮质激素类、嘌呤类似物等。尽管依赖于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我们可以选择完善的IBD处理方法来诱导症状缓解并维持症状缓解,然而部分患者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或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使药效有限。因人们对IBD发病机理认识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病年龄轻,其发病年龄与生育年龄重叠,因此患者对生育问题更加关注,而随着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对怀孕的过程、治疗药物的影响、分娩方式和哺乳等生育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阐述炎症性肠病与生育的关系,使临床医师对这一问题充分认识,能够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科学、合理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4.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病年龄轻,其发病年龄与生育年龄重叠,因此患者对生育问题更加关注,而随着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对怀孕的过程、治疗药物的影响、分娩方式和哺乳等生育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阐述炎症性肠病与生育的关系,使临床医师对这一问题充分认识,能够给予炎症性肠病患者科学、合理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5.
吴榕  王英德  毛靖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5):1853-186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明确其是一种在胃肠道表现出异常免疫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内的药物治疗已成为IBD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干预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而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IBD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较差及相关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其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被削弱,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升高。本文主要分析了IBD并发常见机会性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有效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冠状病毒相关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ransmembrane protease serine 2,TMPRSS2)、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氨基肽酶N(aminopeptidase N,ANPEP)]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并且利用IBDMDB数据库,分析IBD患者肠黏膜ACE2、TMPRSS2、DPP4、ANPEP的表达差异。结果:COVID?19患者的腹泻发生率为5.8%(136/2 350)。与直肠黏膜相比,末端回肠ACE2、TMPRSS2、DPP4、ANPEP的差异表达倍数分别为9.800、0.571、5.318和11.12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这4种基因的表达在IBD与非IBD患者中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 > 0.05)。GO分类显示这些基因都参与了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生物学过程,且各基因之间有相互作用。结论:冠状病毒相关基因(ACE2、TMPRSS2、DPP4、ANPEP)在IBD与非IBD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推测IBD没有显著增加COVID?19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优化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16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33例(20.37%),克罗恩病129例(79.63%)。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Herth希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IBD患者希望Herth量表评分37.14±3.5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居住方式以及目前有无造口与Herth希望量表评分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目前有无肠造口为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显著因素(P<0.05),目前有肠造口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显著降低。结论:炎症性肠病伴有肠造口患者对疾病的希望水平明显降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关注,采取有效干预提升其希望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潘宜久  孟立娜 《浙江医学》2019,41(21):2332-2334,233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的肠道疾病,是引起肠道纤维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上皮间质转化(EMT)已被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在IBD患者肠道纤维化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EMT与IBD肠道纤维化的关系以及EMT促进IBD肠纤维化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疾病接受度及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云南省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的345名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接受度量表(AIS)、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量表(IBDQ)收集数据。  结果  IBD患者的疾病接受度总分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21.95±5.58)分和(166.41±30.75)分,2者呈正相关关系(r = 0.606,P < 0.01)。  结论  IBD患者疾病接受度越高,其生存质量也越高,护理工作者应引导IBD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其适应并接受自身疾病,进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越  孙静  周群燕  陈思远  吴屹  杜虎  占强 《医学研究杂志》2024,53(3):185-188,8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生率逐年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多种治疗药物的暴露以及更严格的临床终点的要求,IBD患者的治疗难度不断增高。虽然目前IBD治疗的新型药物种类不断增多,但据统计,药物治疗1年后的临床缓解率仅为30%~50%,对于失效的这些患者,IBD的单一药物治疗疗效可能已到达上限。此外,单一治疗不能完全兼顾IBD合并的并发症及肠外表现。因此,对于难治性IBD、高并发症风险或合并肠外表现的患者而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制剂或联合一种生物制剂和一种小分子药物的新治疗模式可能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综合介绍IBD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血栓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药物选择、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多发栓塞患者因不正规治疗导致肺血栓栓塞(PTE)复发,除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还发现肠系膜上静脉栓塞(MVT),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出血风险低,而华法林治疗出血风险大。结论炎症性肠病(IBD)与VTE关系密切,但症状不典型,易漏诊和误诊,IBD患者发生"来源不明"的肺栓塞,需注意排查肠系膜静脉栓塞(MVT)。IBD合并VTE治疗有出血风险,需根据其严重程度及风险效益选择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非特异性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目前也尚无治愈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整合素受体、Janus激酶(JAK)/STAT通路和肠道菌群等靶点在IBD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被逐渐揭示,并随之涌现出多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干细胞移植、粪菌移植、白细胞吸附等。虽然不少新型治疗方法仍在研究阶段,但已初步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或许可以弥补既往治疗方案的不足,为IBD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本文就新型IBD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赵新  王英德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7):3352-3357
近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深入研究,各种生物制剂不断涌现,IBD治疗进入新时代。乌司奴单抗是一种抗白介素(IL)-12/23的新型生物制剂,为传统药物治疗或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失败的克罗恩病(CD)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就乌司奴单抗治疗CD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失应答及治疗调整做一综述,发现乌司奴单抗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势,但目前其仍存在着临床应用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及随访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多学科综合诊治已成为国外炎症性肠病(IBD)中心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建立IBD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DT)有助于实现IBD患者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我院消化科是国内最早成立IBD专病门诊的单位之一,本文将结合我院IBD-MDT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tin)和克罗恩病。IBD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发病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结肠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较以前明显提高。现就将我院1995—2005年确诊的102例UC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测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肠道特发性疾病,其特点是肠道的慢性炎症呈周期性的恶化和缓解。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即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IBD以往在欧美特别是北美发病率较高,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发病人数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多集中地共遗传学和免疫学方面。另外,IBD的发病年龄呈双峰形分布,15~25岁以及55~66岁分别是本病的两个高发年龄段。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合肥市有许多疑难点,我们将对其中一些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在本期和下期,我们首先将就内窥镜在IBD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作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结肠炎。目前关于IBD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肠道的所有炎症疾病,特别是克罗恩氏症和溃疡性肠炎。英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IBD在青少年中很少见,但是在成年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IBD的风险最大。IBD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种族背景却是因素之一。白人患IBD风险高于黑人,而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一词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IBD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临床上决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英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29-2633
近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等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方面的应用逐年增多,但由于其安全性较低且继发性失应答率较高等,临床应用受限。随着新型生物制剂不断涌现,IBD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时代,而新型生物制剂有可能成为IBD药物治疗的主体。本文就新型生物制剂抗黏附分子制剂、抗白介素12/23因子制剂及JAK抑制剂在IBD中的应用现状、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新型生物制剂在IBD患者中的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