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络病病机具有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多瘀多滞、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络病相似,病机为脾虚络瘀,故可归属于胃络病。莪术具有“辛以走窜,引经通络”“温以消积,缓攻宿疾”的功效特点,专攻“气中血滞”,恰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瘀之病机,故以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获良效。临床与黄芪、木香、黄芩、蒲公英等药配伍,更能增强通络之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其"脾虚—阳虚—痰瘀"的病机演变较为符合络病"络阻—络虚—络损"的发病特点,因病程长短不同,故治疗上所侧重点也不同。因疾病"有诸内而未形诸外"仅凭宏观所辨的"证"难免偏颇。在临床中可遵循"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宏观不足,求之微观"的原则分阶段治疗。在疾病初期,脾胃虚弱,络脉受阻,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在疾病中期,脾阳不足,络脉空虚,采用温运脾阳之法;在疾病后期,痰瘀互结,络脉损伤,运用"甘温益气"之法,加以活血之品。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络病"病机分阶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该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寒湿入络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其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文章从"寒湿入络"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病理变化及治疗进行了论述,认为"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临床上应以健脾化湿,辛温通络为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该法不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还是胃黏膜萎缩的病理逆转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从"毒"的涵义、毒邪学说的创立及与胃络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毒损胃络"可作为CAG的病机之一。认为毒邪与湿热痰瘀胶结、蕴阻胃络,致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变证丛生。并结合现代中医药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了"毒损胃络"与CAG密切相关。以"毒"立论,从"毒"论治CAG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马伟明  谷红苹  姜宏伟  康年松 《新中医》2021,53(15):185-187
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络气郁(虚)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AtrophyGastritis ,CAG)属于中医胃痞范畴。西医学认为 ,CAG的发生主要是 :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演变、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饮食因素(如饮酒、暴饮暴食 )、吸烟、药物刺激等。中医对CAG病机的认识文献屡有报道。我们总结各医家理论 ,结合 2 0年临床研究及大量病例分析 ,认为CAG病机虽然繁杂多变 ,但总不离气 (气机郁滞 )、湿 (湿浊中阻 )、热 (热毒蕴结 )、瘀 (瘀血停滞 )、虚 (阴液亏虚 ) 5种。病变脏腑在胃腑 ,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 ,胆与胃也与之…  相似文献   

8.
运用络病理论浅析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基于络脉与肾脏结构功能、生理病理关系,探讨肾络病证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络病理论认为肾络空虚,风、湿、瘀、毒等病理因素阻滞肾络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基础,肾虚络瘀是其病机关键,并将络以通为用作为治疗总法则;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饮加味方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总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免疫炎性状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黏膜保护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记录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77.61%(52/67)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91.18%(62/68)明显升高(χ2=4.727,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PGⅠ分泌量、PGⅠ/PGⅡ值明显升高,PGⅡ分泌量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家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冠心病"气络失调,邪伏血络"的病机新观点,认为冠心病以气络失调为先导,以邪气伏络为关键病理环节,气络失调则以络气亏虚为本,邪气伏络则以痰瘀互结为要,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下半年度~2013年上半年度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自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的方式,即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用药。对照组则给予奥美拉唑一种药。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2%。Hp的根除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9%。结论: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肾壮土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86例CAG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0 2例用补肾壮土汤治疗 ,对照组 84例用西药对症治疗。对于 2组中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阳性者均用抗生素。疗程均为 3个疗程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病理疗效。 结果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92 .1% ,对照组 73.8%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病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78.6 % ,对照组 36 .9%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补肾壮土汤治疗CAG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7~52岁之间,女性19~6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5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是风湿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之“燥痹”范畴,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较好。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临床各科疾病应用广泛。现以络病理论为指导探讨干燥综合征的诊疗思路,认为其病机分虚实两端,虚为气阴两虚、络脉不荣,实为燥瘀痰毒阻络、络失输布,治疗干燥综合征应以通为要,包括辛润通络、补虚通络、祛瘀通络、解毒通络法,以期为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邱健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境界和精华,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最高体现,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早期则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疾病加重、传变,并促进疾病的愈合,病情向愈后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疾病复发."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替普瑞酮的为对照组,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的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IL-6、TNF-a、PG I、PG II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IL-6、TNF-a、PG I和PG II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40/43)和74.42%(32/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抗炎杀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从肝郁血瘀病机立法拟方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口服维酶素片、多潘立酮片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煎剂疏肝活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中医肝郁血瘀立法拟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