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方法: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4例患者均发现三叉神经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16例,小脑前上动脉5例,小脑前下动脉2例,静脉1例.18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5例明显改善,1例部分改善.随访2年,1例复发.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结果 术中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包括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前下动脉(6例)和静脉(1例);32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6例,6例仍有轻微疼痛.术后出现短时期眩晕13例,单纯疱疹者5例,术后面部麻木4例,同侧听力下降2例,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术,不遗漏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鼻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乙状窦后入路,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6例,手术中用0°和30°鼻内镜确认责任血管,推移并垫入Tfelon棉絮。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97.2%。其中责任血管小脑前上动脉14例占38.9%,小脑前下动脉10例占27.8%,小脑后下动脉7例占19.4%,基底动脉2例占5.5%,小脑前上动脉并岩静脉3例占8.4%。结论鼻窦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保留神经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的总有效率为92.8%,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中相关的小脑动脉及静脉三叉神经敏感区而发病.临床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1].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科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法治疗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术中所见责任血管及术后疗效。结果:术前21例患者均行三叉神经MRI薄层扫描,20例患侧可见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密切,1例患侧未见明显异常。术中所见责任血管为:岩静脉及其分支2例,小脑上动脉16例,动静脉混合2例,无名小动脉1例。术后疗效:症状立即消失19例,缓解2例。术后出现眩晕3例,口周疱疹1例,面部麻木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12~18个月,复发1例,其余均无疼痛发作。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式,术中精确处理责任血管及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提高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71-74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3例,其中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症状缓解26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63.64%(21/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0.53±12.41)个月,1例出现复发(3.33%),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8.41±10.48)个月,复发率为36.36%(12/33),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中应注意辨别责任血管,充分减压三叉神经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并对术后护理予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12例三叉神经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护理人员对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疼痛解除,术后并发低颅压综合症1例、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共济失调1例。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安全可靠,能够有效解除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MVD治疗的39例PTN患者临床资料,探讨MVD的手术疗效、常见并发症及手术技巧。结果:39例患者中三叉神经单支疼痛28例,两支疼痛10例,三支疼痛1例。MVD后即刻颜面部疼痛完全缓解39例,平均随访(20.62±7.42)个月,2例复发(5.13%)。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明确有责任血管36例,1例MRI检查禁忌,2例未发现明确责任血管。术中证实责任动脉为小脑上动脉23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椎动脉1例,单纯岩静脉1例,其余13例为多支血管压迫。术中证实有神经血管压迹3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并发症10例,且均恢复正常。结论:MVD治疗PTN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术前MRTA检查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术中责任血管、神经血管压迹的辨认、蛛网膜的充分松解及三叉神经入脑干端充分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规范操作,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中发现96.9%的患有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压迫或接触,手术总有效率达93.8%。并发症发生率为3.1%。复发率为3.1%。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治疗;手术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等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 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 (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 (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策略。方法以9例实施MVD手术的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技术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前MRI显示粗大扭曲的椎动脉(VA)偏向患侧,甚至对侧VA也移位至患侧。术中见VA直接同时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3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上抬间接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5例,PICA和小脑上动脉(SCA)分别压迫面神经和三叉神经1例。术后,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1例术后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例术后1周疼痛缓解。所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粗大移位的VA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MVD成功的关键是从后组颅神经开始解剖,逐渐将VA向下移位,而不是简单地在神经和血管间塞入垫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Teflon垫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进行多角度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结果 6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9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减轻,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消除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外科解剖死角,有助于正确地判断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垫片,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08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脊液鼻漏患者108例,其中外伤性68例、自发性40例,男性61例,女性47例,年龄2~58岁,平均年龄36岁。结果:一次性修补成功101例,2例患者再次鼻内镜修补成功,失访2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6年无复发。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主要位于筛顶和筛板(78/108),其次位于蝶窦(18/108),额窦后壁12例。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发生脑膜炎5例,感染率为7.2%,1例患者死亡;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组中术后脑膜炎1例,感染率为2.5%;漏口位于筛顶和筛板术后感染率为1.2%;漏口位于蝶窦术后感染率为5.5%;漏口位于额窦后壁术后4例出现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3.3%(P<0.05)。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颅内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漏口大小和位置是术后发生脑膜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24例行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手术发现及随访资料。结果术后有103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年(2个月~9.1年),发作性疼痛彻底缓解92例(89.3%),部分缓解9例(8.7%),无效2例(1.9%))。术中发现88例(71.0%)系动脉压迫,静脉压迫23例(18.5%),在三叉神经出颅处发现一静脉球2例。静脉、动脉同时压迫者8例(6.5%)。另外5例(4.0%)未发现任何血管压迫,术中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后下1/2切断。术后5例发生小脑血肿,其中2例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该组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其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术前患者的选择与术中仔细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探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的应用价值。应用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对本院30例血管压迫性TN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及诊断,观察每例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经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诊断结果与患者后期的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结果相吻合,TN的一侧图像可显示出血管受到压迫,而未出现三叉神经痛的一侧其图像显示出血管未受到压迫,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较为明显地将患者血管的压迫情况及临床症状统一地展示出来。说明3.0T MR 3D-FIESTA序列成像技术可有效辨别血管压迫性TN患者的责任动、静脉与神经的毗邻关系,可显著提高血管压迫性TN诊断的敏感度与准确率,为MVD治疗TN提供更准确的解剖学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HFS患者的57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5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占98.2%,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责任血管为1支血管或为多支血管。1例术中未见明显责任血管。术中见面神经根部有明显血管压迹12例,其中8例术后抽搐即刻消失,4例抽搐明显缓解。57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即刻消失51例,明显缓解6例,缓解病例在6个月内症状逐步消失。术后同侧轻度面瘫6例,5例在6个月内逐步恢复,1例随访2年仍有轻度面瘫。同侧听力下降5例,随访6个月~2年改善不明显。1例同侧听力永久性丧失。耳鸣2例,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眩晕、共济失调2例,1个月内恢复。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无致残和死亡病例。随访1~4年(平均2.5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HFS患者MVD疗效满意,年龄不是MVD的禁忌。MVD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应该作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26例,慎重选择适应证,全麻下乙状窦后径路,找到三叉神经,根据痛区将其后1/3或2/3剪断。结果全部病例面部疼痛均消失,存在面部麻木感、耳聋、头痛、颅内感染、口角单纯疱疹、面瘫、脑脊液鼻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疗效肯定,良好的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经CT定位引导下向患侧卵园孔穿刺至三叉神经半月节,给予阻抗、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先行42℃、60 s的自动脉冲射频治疗,再给予80℃、90s,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本法治疗后,27例患者疼痛立即消失,随访2~15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1年疼痛复发,1例术后疼痛减轻,另1例完全无效,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