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6—201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疫情资料和专题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福田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病例47 057例,年发病率的范围为186.43/10万~548.83/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175.58/10万;其次是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47.26/10万。发病时间呈现双峰特征,分别是11—12月和5—6月。0~5岁组发病例数最高,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占70.67%;其次为托幼儿童,占11.00%。结论福田区肠道传染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为主,应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加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重点防控,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了解2013-2015年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托幼机构法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托幼儿童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4 650例,年均发病率为1 065.87/10万.发病前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累计发病数分别为9 876,2 916,1 429例,占报告总病数的97.09%,其中免疫规划类传染病报告病例(1 537例)占报告总病例数的10.49%.报告发病高峰为6-7月,占报告总发病数的43.32%;高发地区为延边州(1 738.44/10万)、通化市(1 626.89//10万)、白山市(766.75/10万).结论 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为吉林省托幼儿童传染病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阿拉善盟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阿拉善盟2004-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阿拉善盟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4 923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为515.6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3/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为乙肝(271.93/10万)、肺结核(101.10/19万)、淋病(26.71/10万)、细菌性痢疾(23.88/10万)、梅毒(20.01/10万),五种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6.05%。各种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共报告3109例,占发病数的63.1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数的27.20%:肠道传染病占9.26%。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我盟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连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连州市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连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7 735例,年发病率介于271.46/10万~496.35/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36.76/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782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89%;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 200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8.4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1 717例,占发病总数的22.20%;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共报告32例,占发病总数的0.41%。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梅毒、手足口病等。结论连州市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同时必须加强对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连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连州市2005—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连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7 735例,年发病率介于271.46/10万~496.35/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336.76/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782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8.89%;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 200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8.4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1 717例,占发病总数的22.20%;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共报告32例,占发病总数的0.41%。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梅毒、手足口病等。结论连州市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同时必须加强对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镇江市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09-2018年镇江市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镇江市累计报告15岁以下少年儿童法定传染病病例22种65135例,年报告发病率134.51/万~263.23/万之间,发病率呈现上升波动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932.389,P<0.001);死亡病例12例,年均死亡率0.03/万;累计病例中男童发病数为38156例(58.58%),年均发病率204.86/万;女童发病数为26979例(41.42%),年均发病率159.81/万,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997.605,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16种2587例,年均发病率为7.29/万,发病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78.566,P<0.001);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6种62548例,年均发病率176.16/万,发病呈上升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2177.178,P<0.001)。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其它传播途径传染病分别占累计发病总数的86.95%(56636例)、12.65%(8240例)、0.25%(166例)、0.03%(17例)、0.12%(76例)。发病率前2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8.43%(51088例)和8.42%(5485例)。结论 少年儿童是传染病发病的重点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的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少年儿童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禄劝县2007~2011年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收集禄劝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禄劝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5698例,年发病率为207.47/10万~306.6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48.64/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39%;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2.57%;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41%;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占发病总数的0.63%。报告的主要疾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手足口病、风疹等。[结论]禄劝县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同时必须加强对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5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等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9-2014年6-14岁学龄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许昌市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25种法定传染病4 336例,年均发病率为161.38/10万。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占72.09%),依次为肠道传染病(占21.8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40%)、虫媒及自然疫原性疾病(0.35%)。主要病种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乙肝、甲肝、风疹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位次后移,其它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发病位次前移,至2014年,报告病例数居前7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乙肝。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急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丙肝等慢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学生(占87.94%)和幼托儿童(占8.67%)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4~7月份和11~12月份,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为4~7月份,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9月份,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发病高峰。结论许昌市6~14岁学龄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高,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9~2008年阳朔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阳朔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阳朔县1999~2008年各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08年阳朔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12 706例,年发病率为311.58~588.5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17.62/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 085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0.0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共报告4 229例,占总数的33.28%;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2 715例,占总数的21.37%,该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6.94~163.51/10万;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共报告677例,占发病总数5.33%.结论 阳朔县传染病流行谱发生了较大变化,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防治重点.必须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汕头市潮阳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5年汕头市潮阳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1 684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为107.6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5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41.73/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前5位疾病依次为肺结核(65.95/10万)、病毒性肝炎(25.69/10万)、痢疾(5.11/10万)、梅毒(2.94/10万)、伤寒(2.8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35.53/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5.82/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63.24%,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1.91%,肠道传染病占14.49%。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0~44岁人群,丙类传染病主要集中在0~14岁人群;职业分布中乙类以农民为主,丙类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伤寒、淋病、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对农民、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雷娟  杨汶桢  杨鋆 《中国校医》2020,34(1):27-30
目的 了解贵阳市托幼儿童传染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8年贵阳市托幼儿童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贵阳市共报告托幼儿童传染病24种63 858例,死亡20例,年均发病率为4 043.87/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丙类和非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15.50/10万、3 005.70/10万、822.67/10万。发病数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及猩红热。男生发病高于女生,男女性别比为1.47:1。报告免疫规划类传染病6 525例,占发病总数的10.28%。结论 贵阳市托幼儿童人群中流行的传染病种类多,发病率高,是重点关注人群。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南京市浦口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疫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相关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中小学生累计报告传染病1 1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3.27/10万,报告发病数位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腮、水痘、肺结核、梅毒,男女性别比为1.65∶1,疫情主要发生在5—7月。2009—2013年幼托儿童累计报告传染病3 16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 830.23/10万,报告发病数位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腮、水痘、细菌性痢疾、猩红热,男女性别比为1.55∶1,疫情有2个高峰,分别发生在5—6月和11—12月。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报告数,均占总数的90%以上。结论当前浦口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主要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水痘流行情况,为控制水痘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涪城区2006~2009年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水痘累计发病12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67/10万,无死亡病例。年发病率,2006年为38.05/10万,2007年为54.34/10万,2008年为46.11/10万,2009年为44.10/10万。年均发病率,男性为48.92/10万,女性为42.13/10万(P〈0.01);0~14岁为229.29/10万,≥15岁为14.68/10万(P〈0.01)。1200例病人中,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分别占42.42%、26.33%、12.00%;11月至次年1月发病的占32.08%;均为散发。[结论]2006~2009年涪城区水痘发病处于中等水平,但防治工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秀云  王曼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740-174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某市2004 - 2016年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丙类传染病及其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2004 - 2016年,广东省某市累计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218 9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0.05/10万;报告死亡病例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主要报告病种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6.77%。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分布于4 - 6月(占33.84%),其次为9月(占10.35%);年平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镇(区)为DC镇、GZ镇、TZ镇、SX镇、SHX镇;男女发病比为1.55∶1,发病年龄以0~4岁组为主(占81.73%),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居多(占69.2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83%)和学生(占5.24%)。由丙类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44起,其中学校事件达38起,占86.36%。结论 2004 - 2016年广东省某市丙类传染病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丙类传染病高发人群为儿童,学校是防控疫情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广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广西法定传染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卡方趋势性检验进行发病率的趋势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广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四川省184个县(区、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总数301 975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 209人;年报告发病率368.9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48/10万,病死率0.40%.结论 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丙类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是近年影响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对丙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大连市传染病呼吸道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连市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大连市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44 618例,年均发病率为107.09/10万,2004—2010年发病率(1/10万)分别为76.67、92.17、106.10、145.63、126.73、88.59、113.72(P0.01)。报告发病数较多的是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97.47%。2004—2010年年均发病率,城区为138.48/10万,农村为89.62/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35.70/10万,女性为78.58/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占总发病数的35.19%。4—6月发病较为集中,占发病总数的40.95%。结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及猩红热是呼吸道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学生、幼托儿童是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申剑波  张建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273-4274,4278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最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