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74-76+8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79),对照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增加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同时两组均继续药物保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改进翼管神经切断术,探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1999年11月--2001年7月接受鼻后上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联合电灼术,并完成1--1.5a随访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38例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喷嚏86.8%,流涕81.6%,鼻塞100%。无术中严重出血及术后眼干、视力下降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鼻后上神经和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简便、微创、疗效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应用微波切断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的新途径。方法 对18-65岁共计124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在鼻内窥镜监视下,通过微波热凝切断鼻筛前神经内,外侧支等神经传导进行治疗。结果 随诊3-6个月总有效率占95.9%,1年以上总有效率占93.2%,患者鼻痒,喷嚏,鼻塞,清涕等症状均有改善,尤以鼻痒,喷嚏,鼻塞改善明显。结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经过本法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痛苦小,反应轻等优点,无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筛前神经阻断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局部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用低温等离子双极钝性探头在内镜监视下行筛前神经走形区域的黏膜、即中鼻甲、鼻丘偏上1cm处低温烧灼以及相对应的中隔处的黏膜横行烧灼2~3条间隔0.5cm的分割带,术后常规处理.结果:术后24小时黏膜水肿有渗出液,5天左右黏膜水肿减轻,7天左右黏膜基本恢复;打喷嚏流鼻涕症状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1997年海口修订的疗效评定标准有明显疗效.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有别于以往的翼管神经、筛前神经切断术.后者不良反应大已不被采用,前者由于避开翼管神经,并不做神经切断而是阻断,在阻断了部分神经功能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神经的功能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加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效果。方法 55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双侧下鼻甲等离子低温消融,同时行筛前神经切断术,其中78例加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半年,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VAS)比较手术前后打喷嚏、鼻塞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本组病例显效80.79%(446/552),有效率15.22%(84/552),无效率3.99%(22/552);手术前后打喷嚏、鼻塞症状的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加鼻腔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posterior nasal nerve,PNN)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2月至2017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视觉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1年,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6个月、1年,观察组RQL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能有效治疗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鼻后神经定位清楚、操作方便、短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对药物治疗和/或免疫治疗效果不佳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佳途径。方法根据手术途径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翼管神经切断术的14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5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鼻中隔矫正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筛前神经电灼术;B组患者47例,接受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C组患者43例,接受经上颌窦翼管神经切断术。结果①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C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 〉0.05),A组与B组翼管神经切断率、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②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眼干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P 〉0.05),B组与C组眼干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鼻内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选择性筛前神经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筛前神经的鼻中隔支和鼻外侧壁支进行选择性的切断,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1例。结果术后半年和术后2年的显效病例分别为15例(85.4%)和30例(73.2%),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927%。结论鼻内窥镜下对筛前神经进行选择性的切断,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2年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含量以及气道功能指标,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1)观察组的IL-4、IL-5、IL-17、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最大呼气流速(PEF)、一秒率(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血清IL-4、IL-5、IL-17、IL-33水平与PEF、FEV1/FVC呈负相关,与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且具有检测方便、客观性强的优势,能够便捷、准确、客观的反应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整体病情,临床应用价值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治疗,试验组给予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疗程为7d.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眼部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盐酸氮卓斯汀片治疗变异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氮卓斯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盐酸氮卓斯汀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具有明显疗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率,改善各种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素髎穴放血配合紫外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 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56例为对象,分为2组,各78例。治疗组采用素髎穴放血配合紫外线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紫外线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2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流涕、喷嚏、鼻痒、鼻塞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素髎穴放血配合紫外线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潘刚强 《医学综述》2011,17(14):2148-2150
儿童变异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免疫学检查。儿童变异性鼻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等,因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常需与其他相似的鼻部疾病相鉴别。其治疗主要包括非特异性治疗、特异性脱敏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聚焦超声或射频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范晖  刘建汉 《中医学报》2021,36(3):628-632
目的:观察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中医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西医组给予莫米松鼻喷剂,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呼出气中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儿童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张口呼吸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体征积分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P<0.05)。中医组有效率为21.7%,西医组有效率为58.2%,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64.9%,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医组、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儿FeNO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氏经验方加味联合莫米松鼻喷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对患儿喷嚏、鼻涕、鼻塞、鼻痒、张口呼吸等症状和鼻甲肿胀体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FeNO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的64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两组.对照组患儿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联合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和炎性因子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9%Vs75.0%),数据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四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的降低,而IL-10、IL-4和IFN-γ 以及IgE均较治疗前明显的改善,联合组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儿童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因子作用,更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同时联合玉屏风颗粒每次1袋冲服,每日3次,连用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两组患者的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及随访1个月、2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9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喷嚏、鼻塞、流涕及鼻痒的症状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1个月和2个月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 vs 27.5%,15.6% vs 37.5%,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地氯雷他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的鼻腔分枝,探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方法。方法:将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结构不良的175例作为观察组,将仅有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无鼻中隔结构不良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显效50.3%,有效42.9%,无效6.8%;对照组:显效:30.1%,有效55.9%,无效12.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同时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TNSS、TM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患者的76.67%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3.33%,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43.34%,治疗后6个月、1年、1.5年治疗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TNSS和TM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